2009-04-08 14:22:06Elizabeth TU

讀書需要報告?

 

 

最近讀完了兩本書,『過於喧囂的孤獨』和『不愛,也是一種愛』,說真的,都頗對照這自己現在的狀態,但我避免這樣去看待或對號入座。

 

兩本截然不同的書,不同的用字遣詞,一者平凡卻如行雲流水,亦精準刺痛人心,另一則是新潮式用字,讓我這老派的人經常需要在躊躇後再反覆讀過數次,才能瞭解那落落一大段未標標點符號之意思。

 

我不否認我偏愛『過於喧囂的孤獨』勝過『不愛,也是一種愛』。兩個故事結局都令我驚訝;我粗略的人生經歷讓我認為打包工會安然的度過他的一生,儘管他外表平凡,卻有令人驚艷的內在與知識。但,最後,他選擇讓他愛的碎紙機碎了自己。關於這個故事的結局,我不得不驚訝的反芻自己。

 

漢嘉在一夕之間丟了自己鍾愛的工作,他失去了生著的意義,再也沒有人或事務能讓他覺得存在,於是,傻如漢嘉,他回到打包碎紙的工作地,他鍾愛的舊型碎紙機裡,按下最後一次綠色按鈕,無疾。

 

我在凌晨近三點,驚訝著漢嘉的決定,和反推自己的情緒。若是自己,是否會和漢嘉一樣的傻氣。怕是。

 

寂靜。

 

我們經常忙綠或沉迷在工作裡,失去親情的聯繫,愛人的勇氣和意義;到頭來,當最愛的工作或興趣瞬而消逝時,往往會來不及抽離那種孤寂。我一直在想,持續的想,意義這兩個字在生命裡的另一個意義和名字是什麼樣的樣貌?在哪裡等待我們尋尋覓覓?(身邊!)

 

兩本書的另一本,『不愛,也是一種愛』,買來已超過一年,可見當初買她要讀的慾望後來減低了,她被丟在書報藤籃裡,書的上頭,白底早已蒙了灰。這本書用詞很新式(至少對我而言),去年讀有些吃力(書籤被擺在第四章或第五章裡),我便放棄了。有一點羞赧的是,因為不少近期買的書都是教科書居多,文學類少的可憐,這本才被重新拿出來見天日。

 

書的結局,我很驚訝。原本以為,書的標題就涵蓋或暗示結局,但非也。兩個都沉默,都臆測對方的平行線,最終居然有了甜蜜和圓滿的交會。我不知道這兩本書要給我什麼樣的sign;但我也愛這本書的鋪排和結局,或許,這就是愛情令人覺得變幻莫測之處吧。我沒有評論。

 

會寫這篇,是因為想搜尋網路上其他讀者對『過於喧囂的孤獨』的讀後感,沒想到一篇高中生寫的讀書報告(還得獎的樣子),讓我想到以前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文章,失笑。還是,讀書其實不用報告;或是,讀書的感想其實千萬種,你其實也不用去看別人看到的樣貌是否和你看到的相同;最終,人其實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或想法,也無需妄加的評斷。

 

拿本書看吧,但別太入迷。就像春上春樹說的:「小說家,正是所謂的職業謊言製造者。…把謊言說得愈大愈好,大眾和評論家反而愈讚賞他。」

 

而今,我是不是也在說謊?對著自己應當存在的意義和空洞的靈魂,說謊。

 

綠色按鈕呢?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

上一篇:Slow down

下一篇:慾望城市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