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26 18:45:35風的顏色

一首青春的輓歌--談戀戀風塵

侯孝賢在訪談裡淡淡地說道:他想拍出大自然底下小人物自然生命地脈動。

雖然我們看到的只是男主角阿遠與青梅竹馬的女主角阿雲從小到大的戀愛故事,因為理所當然地認為阿雲遲早是他的人,也因此終究失去了她。焦雄屏在她的影評中說道。實際上,透過電影我們所能看到的,竟是一個大時代底下,小人物生活的過程。

高中時我便喜歡看電影,並多利用寒暑假空檔,到錄影帶店租一些電影回來來。那樣的年代無限美好,我看過瑞典片《狗臉的歲月》、美國《站在我這邊》、侯孝賢的《戀戀崩塵》、法國路易馬盧的《童年再見》。電影裡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異國的故事,不同年代的,不同場景的,但都在我心中留下相同的感動與淡淡的哀愁。多年後當我已是一個高中老師,人生也小有閱歷,回到圖書館一樓重新觀看《戀戀崩塵》,並導讀著電影中的種種元素時。我竟慨歎於美好年代的消逝,年輕時揚帆待發的心情也都沉澱為期待歸航落碇的想望了。

當轆轆火車聲自黑暗的畫面中響起,接著是平溪線鐵道的美麗風光,車進山洞,彷彿穿越回憶的長廊,溯回初中時的過往。阿遠在火車上仍看著書,他是如此地著迷於知識;阿雲向他訴說數學考試的無助,阿遠指責她為何平日都不問。整齣戲似乎就此定調。阿遠是喜歡讀書的,卻因為身為家中長子,多少得負起家中的責任,因此初中畢業後便無法順利升學。阿雲年輕於阿遠,也相當依賴阿遠,但像是妹妹一樣的角色。所以當日後各自長大,阿遠壓抑的性格中不知怎麼給予阿雲浪漫的愛情。總是以為水到渠成之時,阿雲理所當然的會是自己的妻。但成長的阿雲是有所青春,有所想望的,所以當阿遠金門當兵去,年輕的郵差先生整日向阿雲描繪著關於金門的種種情狀,也自然而然地獲取了阿雲的心。阿遠的性格及命運,注定了他終將失去這一段愛情。戀戀風塵的苦澀於焉成形。

劇中礦坑意外造成了父親的腳傷,家中經濟頓時受到影響,恰好阿遠初中畢業,長子的性個促使他負起重擔,遠走台北工作去。明明是阿遠體貼父親的辛苦,提出了中斷學業的打算,愛面子的父親還赧然地數落著阿遠:「要做牛,不怕沒犁可拖!」其實心中也滿懷著不捨。在阿遠即將當兵之前,父親說出了當初阿遠的國小老師叮囑父親一定要讓阿遠升學,但家中經濟實在不允許。多少是對阿遠未能升學的遺憾,做了深沉的道歉。

二弟的荒唐作為都對比著阿遠的早熟,但卻是阿遠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量。因此陪阿雲到中華商場買鞋時卻弄丟摩托車後,幾乎要玉石俱焚地去偷車,多麼像單車失竊記中的情節。不敢回家於是無神地搭著火車到了宜蘭海邊,在風雨中見著了海濱招魂的一對母子,生病了被收留在海防部隊營區裡,卻看見電視新聞對台灣礦坑的報導,想起父親災變那一天的焦急情狀,無力地昏倒。睡夢中卻憶起小時候生重病,家裡請了道士來招魂,說是因父親沒遵守當初招贅時抽豬母稅的約定,因而引起祖先的不滿,作祟於自己幼小的身軀上。長子的身份再度被叮囑。

一幕幕就像發生在你我生活中最最平凡的情景,片片組成一首青春的輓歌。再平凡不過的人事物,最溫婉的人情味。阿遠入伍時老闆喃喃說起自己南洋當軍伕的過往歲月;阿公送阿遠當兵時要邊走邊放鞭炮,以驅走不吉祥的祟物。鄰居爭相詢問阿公什麼事,並祝福阿遠能順利歸來。當阿遠遠在離島卻失去了他的愛情,退伍時卻穿著阿雲當初裁縫送他的花襯衫。祖父在田裡想要安慰這孫子,不知如何勸慰只好不斷抱怨今年的蕃薯多難照顧。字裡行間或許勸慰著孫子,人事能盡的只能盡量去做,剩下的大半都得交給上天去決定。不知懂或不懂得,阿遠默默地聽著,且望著山頭飄過的雲霧。

當火車隆隆聲起,至雲霧緩緩飄越,我們諦聽了一首關於青春消逝的輓歌。

「再也沒有那麼單純而美好的年代了!」我心裡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