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8 08:01:44米夏,又叫Jason

[Mintzberg 策略管理] 序曲:十大學派

設計學派:
著重於最高策略領導人內心的理性思維方法,也適合課堂個案討論,基本上將策略管理劃分為策略制訂與策略執行,執行是完全依據策略指導下的理性行動,實際的執行過程,不在關心範圍之內。需要經由研究大量個案來培養決策智慧。

規劃學派:
與設計學派同時形成,致力於實行策略的實務,如何在規模龐大且業務複雜的層級組織中建立完備制度及策略規劃會議、策略績效考核程序。

定位學派:
試圖從各種社會科學及實務經驗中歸納出策略運用上的具體原則,學理內容上較設計及規劃學派豐富。

創新學派:
並未系統化進行環境及條件分析,企業成功全繫於領導者一人的創見及對內外形式的迅速掌握,甚至於個人魅力及魄力,但領導人易位,企業即垮台,此學派主張策略制訂的好壞應維繫在研究領導者身上。

認知學派:
策略決策者並非完全理性,擁有的認知體系也不相同,會因為過去的經驗背景而扭曲了對於資訊的感受及解讀,對於外界資訊的理解吸收也頗為片面,此學派強調檢視策略制訂者的內心架構,從而強化他們的資訊處理能力。

學習學派:
只要組織內部有學習與適應的彈性,且擁有一些特殊能力,則在不斷調適過程中,自然會找到正確路線。
文化學派:
組織能否成功執行策略決策,除了學習能力,還與組織成員間共享的價值觀念及行為模式有關,不可忽視其存在價值。

權力學派:
策略決策者的個人目標,基本上應與組織目標一致,自由經濟制度下,企業應視滿足顧客為首要之務,組織對外求生存的過程中,建立各式各樣的網絡關係與策略聯盟來滿足彼此利益需求,有時比滿足顧客更具策略意義,這種角度與真實情況更為接近卻更複雜。

環境學派:
外界環境為策略抉擇及組織設計的最關鍵因素。

形構學派:
認為策略組織可以明確劃分為若干類型,而策略行動則相當於類型間轉變的過程。

上一篇:愛講話的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