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7 10:18:50live173

live173影音live秀-免費視訊

迪化街時光韻味 南北貨與藥材飄香迪化街歷史悠久,每每當微風吹來,不是伴隨著南北乾貨及各式中藥材的陣陣香氣,還有時光所帶來的韻味,映入眼簾是各時期風格不同卻於現今同時存在古式建築構築的特殊街景,隨著時間的推移,迪化街仍保存原有歷史街區的風貌,蘊藏在巷弄間往日繁榮的過往軌跡值得細細回味。日治時期的迪化街一帶,於1922年命名為永樂町,為何取為「永樂町」貌似「永和街」與「長樂街」而得名,迪化街則稱為永樂町通,從臺北橋頭迪化街一段往南出發,探索live173街上指標性之歷史建物,第一個令人駐足地點為「十連棟」,位於迪化街一段348至366號(靠近臺北橋邊)共10棟巴洛克式建築,為日據時代用紅磚塊建造之2樓房屋,於1912年完成,此區位置近淡水碼頭水門,收成後的稻穀利用河運送到橋頭的碾米廠,臺北橋是聯絡大稻埕及三重埔的門戶,因地利之便逐漸結市形成碾米廠聚落。十連棟房屋係由六大商號組成,為五家碾米廠連瑞利、振豐、晉春、春發、林源益及一家縫衣工廠森元洋線。十連棟多數碾米廠在中日戰爭前,大都轉型從事其他產業,live173豆製品工廠、印刷廠甚至是柑仔店,除了沈家森元洋線工廠搬遷至龜山持續營業,其餘五大商號的碾米廠最後都歇業了。約1980年代,人口往臺北東區遷移及發展,西區逐漸落寞,十連棟街屋便閒置出來,直到改建大樓時,六大家族決定保留街屋的第一進,以紀念祖先開創事業的過往,故因此也將十連棟的故事保存下來。藏身於迪化街巷弄內歸綏街303巷9號的大稻埕辜宅,是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父親辜顯榮於1920年前後建造的一座豪邸。由於辜家當時經營鹽業,因此這棟辜家大宅,也一直被live173稱為「鹽館」。從1961年辜家遷出大宅,1963年現址設立榮星幼稚園,直至今日。這棟建築相當有特色,仿西洋後期文藝復興式風格,前面設拱廊,外表是淡黃色面磚,還有典雅的拱窗與釉花欄杆,正面中央山牆上的繁瑣勳章與浮雕裝飾,反映了那個時代西風東漸的風潮,可是當時富豪之家的代表喔,值得一遊,也請細細品味,感受在當時富豪之家在建築外觀設計的豪氣。繼續前進來到位於迪化街一段154、156、158號的林五湖命相館-林家古厝,為迪化街第一間閩南式街屋,林五湖祖厝建live173清咸豐元年(1851年),由為了躲避海盜從基隆遷到大稻埕的商人林藍田所興建,當時一共蓋了三間街屋,是迪化街最古老的三間建築之一,是閩南式的三進兩院的街屋,第一進是緊鄰迪化街的屋子,用處就是作為商業使用,第二進樓井設計,是主人一家接待客人及生活的地方,據說古時候的家中女孩挑選老公的時候,就會躲在樓井上看看來訪的人選,第三進原本設計作為倉庫,古時候可以直通到淡水河,方便貨物進出,百年來在其歷代祖先細心維護之下,十年一大修,始終保持古色古香的古宅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