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6 17:00:00雪子
成大附設幼稚園的圍牆
去年第一次走成大附設幼稚園圍牆旁邊時,注意到這可愛的裝飾,它讓我印象深刻。不過已經忘記了為什麼那時候沒有拍這裡的照片。這次去台南終於有機會再到這裡,欣賞每一個小朋友的作品。好像換新的作品,每一個作品都做得很好,這樣的裝飾,不只小朋友本人和家長開心,連像我路人也會喜歡走這條路。
我在樂生療養院教小學生日文時,下課後把所有學生的作品貼在教室牆壁上,好讓他們隔天來上課時欣賞彼此的作品。這麼做讓學生知道老師很重視每一個學生,也能使學生對該教室產生歸屬感;學生也透過觀看彼此的作品,可以知道自己的優點和待加強的部分,老師也可以讓他們學習如何欣賞別人的作品,也可以透過讚美某個學生的作品提升她/他在班級中的地位,改變學生之間的關係。小朋友完成他們的作品的當天(最好是當天,不然的話儘快)把所有學生的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貼在教室或在校園較顯眼的某處,這樣的觀念對在日本接受師範教育的人來說,是理所當然,無需特別拿出來跟其他老師討論的事情,老師們只會討論如何展示效果最好。這方面最厲害的是幼稚園老師。
所以,我在樂生療養院教日文時,理所當然地要求我助教幫忙展示所有學生的作品,當初我也不覺得我需要對他們花時間說明我為什麼要這麼做,後來有一天當我助教的一位朋友說,台灣的學校不會把所有學生的作品貼在教室裡,老師頂多挑幾個他/她認為是好的作品貼起來,也不會讓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帶回家給家長看,家長也不會要求老師把作品帶回家,在家裡貼起來!!
於是第二年我花比較多的時間對我助教說明為什麼我這麼做。
我心裡想,那台灣老師用什麼樣的方式對每一個學生傳達老師對學生的重視?如何使每一個學生對教室產生歸屬感?在日本,老師讓人知道只會欣賞成績好的乖學生,代表該老師能力有問題,是失職,作為一個稱職的老師,不應該用成績來決定自己對學生的態度。老師們實際上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但至少有共識不可以表現得太明顯自己偏愛成績好的學生。
我現在不是體制內的老師,但如果有機會的話,多多參觀台灣的老師們如何營造教室空間。
我那年觀察來樂生療養院的小朋友-幼稚園大班到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他們第一次發現自己的作品被貼在牆壁上,有的學生很驚訝又覺得很丟臉,我會讚美他們做得很棒,隔天來上課時,很多小朋友期待看看彼此的作品,來教室就直接跑去看作品。
我覺得台灣的小朋友也跟日本的小朋友一樣,喜歡在教室裡找到自己的作品。
對小朋友來說,教室算家,在教室裡展示的作品,感覺像是貼在家裡給家人看的,如果貼在教室外的公共空間,那就是給外人看的,意義完全不同。老師的壓力也不同。
校園空間的好壞不能用耗資多少錢來衡量,要看我們進入校園空間時能否透過學生作品知道學生在做什麼,才重要。如果學校建築用太好的建材,校方怕損壞它而限制學生的活動,那就沒有意義了。
對了,被這個圍牆吸引的不只是我喔,還有路過的人也停下來慢慢欣賞它!
如果以後有機會的話,我想參觀這家幼稚園上課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