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連鎖店和排斥
排斥,也是我來台灣之後一直思考的問題。我今天試著將我的想法文字化,不過想法和文字都還不成熟。如果大家有超人的耐心的話,歡迎閱讀,並且一起討論。
※※※※※※※※※※※※※※※※※※※※※※※※※
我每次來學校,看到對面的這棟大樓上掛的看板,會有複雜的感覺。一、二樓掛的牌子都是跨國連鎖店的牌子。有的餐廳,是我很熟悉的,大學時代常跟朋友一起去用餐的。有的餐廳,我沒有去過,但在日本也常看見的。
那麼,作為一個外國熟女,看到那些「熟悉」的看板,會開心嗎?很抱歉,答案是「不」。
「進去跨國連鎖店消費」,對我來說,是一種消極的、懶惰的、被當地社會排除掉的象徵。
怎麼說呢?如果我對該社區不熟悉、又沒有當地朋友陪我,那我只能找蛋蛋屋、星巴克等地方用餐、休息。如果我沒有一個當地朋友,我只能去「老外」聚集的地方。
如果我願意花時間仔細觀察哪一家餐廳當地人比較多,如果我積極地認識當地的朋友,我根本不需要去那些跨國連鎖店,我可以享受「當地人才知道、只有此地才有」的消費空間。「進去跨國連鎖店消費」代表我沒有積極地觀察,也沒有積極地交朋友。也就是說,「進去跨國連鎖店消費」象徵了我跟當地社會完全脫節、被當地社會排除掉。
或許,有些朋友看到我文章會覺得:「哎呀,雖然她這麼說,實際上只不過她沒有錢可以進去那些跨國連鎖店吧!那些地方不是老外(注意,不是「外勞」ㄛ!)都喜歡的嗎?雪子只是沒有錢而已嘛!」。
沒錯,那些跨國餐廳價位較高,它用價錢來排除掉某些族群。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其實在那裡消費的客人,也其實在某種程度被當地社會排除掉。那裡的消費者也許節省了打聽當地人、到處走一走尋找適合自己的消費空間的時間和力氣,看起來,只要有錢就可以省時間和力氣,這樣不錯。但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其實她/他喪失了發現當地獨有的有趣的空間、事物或人的機會。我認為,這也是一種排除,也就是說,我們有了錢,也有可能以不同形式被排除。
上一篇:「一天找一個」運動的原點
下一篇:0319一天找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