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17 11:42:29雪子

兒童遊戲空間【北埔】

兒童遊戲空間【北埔】

這是北埔慈天宮
每次到廟
我會注意觀察在廟前有沒有小朋友在玩
只要看到當地小朋友在廟前跑來跑去
就會愛上那個廟

有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在這個空間很認真地一起玩耍
這個空間使用者當然不只是小朋友
像我們遊客也會走到這裡來
廟兩旁有商店 商店內的人也會看到小朋友
這裡不需要裝監視器
我們路人和當地人都成為自然監視系統
到了傍晚 天已經黑了
小朋友還在玩躲避球

遊客變得很少了
但商店還沒有打烊
還有路人 所以還好
另外一邊有三個女孩好像在做功課

我好羨慕那些小孩

我以前很羨慕在都市長大的小孩
他們才有機會去專門為兒童設計的遊戲空間

不過這幾年來我對兒童遊戲空間的想法改變了
我現在覺得
跟那種無菌的、與外界隔離起來的、只有父母有經濟能力負擔使用費的遊戲空間比較起來
小朋友在擁有多重意義的公共空間-如慈天宮前面的空間-放心地玩耍
對小朋友比較好
小朋友在那樣的空間裡能夠遇到不同屬性的人們
可以學習如何與不同屬性的人分享公共空間
可以學習如何創造屬於自己的遊戲空間

至少乾淨漂亮但沒有人要來的東京郊外的社區公園好很多!




※照片都是我朋友拍的
Aidaiwan 2007-10-17 23:14:36

謝謝雪子分享

防禦空間篇裡,好像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對所有人友善的空間,生活裡確實不存在。
即使在公眾場合,每個人也需要隱私的部份。
因此找椅子坐時,習慣性會刻意跟其他人保持一些距離。

要是能夠摒除恐懼感,或者增加一些互動,要不然改變屬性,
那麼,即使是處在異地,心靈上的、友善的空間自然就會開敞。

這便是亙古至今・進步與否也不會變的。

版主回應
>這便是亙古至今・進步與否也不會變的。

我最近以民眾身分參加某個座談會,我們討論的是如何提升女性對台北城市空間的安全感。某個專家說台中的婦女怕靠近中山公園,因為那裡有外勞和妓女。另外一個專家介紹英國的種種防犯措施,我們有那些設備-如電子狗-就可以減少女性對強暴漢搶劫的恐懼。

我的想法是,如果我們無法去除陌生人或陌生族群的恐懼,再引進所謂先進國家的設施或以現金國家的都市計畫的概念規劃城市,我們永遠無法使用公共空間。

其實外國人更怕使用公共空間,更怕與本國人互動。恐懼感來自互相不了解,如果雙方沒有努力了解彼此,我們不管生活在符合客觀標準的空間,對他者的恐懼感不會消失。

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不少台灣的專家學者曾經當過外國人,卻都似乎忘掉當外國人的感受。
2007-10-19 11:48:31
Aidaiwan 2007-10-17 19:24:25

不時傳來,某公園的兒童戲砂池發生小孩被保特瓶碎片等利器割傷,甚至還有變態撒針企圖要小孩受傷的事件。
遊戲空間已經很狹小的都會居民,公園該不會也是防範恐怖份子對策的一部分吧..

某些角度來看,現代化好像不等於優質的生活品質。只是目前過於依賴的結果,該如何擺脫現代經濟學的束縛呢?

版主回應
>某些角度來看,現代化好像不等於優質的生活品質。

嗯嗯 我最近常常想這點

我想應該沒有對所有人很友善的空間
只好繼續尋找適合自己的空間
(尋找時不要全面依賴媒體給我們的訊息)
同時也要努力創造和維持讓自己舒適的空間
2007-10-17 21: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