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5 17:16:01雪子

尋「A」冒險記

以下是我論文摘要和參考文獻
沒錯 就是明天要發表的

跟碩士論文一樣
我的中文摘要由土地公幫我修改的
就論文結構 我一直跟一位日本男人討論
他是我長年以來的隱形指導教授

寫作靈感很多來自網友給這個新聞台的留言
以及我身邊的老師和學長姊、學弟妹的話語和文章

我不覺得這篇論文是「我」寫的
我受到大家的影響
這篇論文裡 妳/你可能會發現妳/你的影子

可能有些人不喜歡我的解讀
但我盡力了 目前為止 我的程度就是這樣而已
我以後會繼續努力
所以...請見諒

不管我明天表現得好不好
我必須先向大家說謝謝

謝謝大家讓我思考、讓我去看書!

※※※※※※※※※※※※※※※※※※※※

尋「A」冒險記
-關於人如何與「A」物互動的探討-

摘 要
一般人在談論或探討有關A片或A書等與性相關的事或物時,很自然的都會將這些「A」物當作是與自己無關的他者之物,同時也會將「A」物中的人物或是製作「A」物者他者化,亦即將自身超然於「A」物之外,彷彿自己與這些「A」物全然無關,這點不管在日本、美國或台灣都一樣。另外,在諸多探討「A」物或是外國的性態度、性觀念的「客觀」學術研究中,常常也會看到,一般的刻板印象,常會不經檢證地被承襲,例如台灣人會認為美國和日本是性開放國家;同樣地,日本人或美國人對於台灣,則是另一種既定的性開放印象,認為台灣是「男性的天國」。

而在某些「學術」的研究觀點中,則甚至將「A」物的愛好者,視為是須要治療的「病患」。然而,在這些所謂的學術研究文本中,忽視了「A」物的物的層面,這裡所說的物的層面指的是,「A」物本身作為一個事物,它的價值與意義是由社會和人所賦予的,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個人對於「A」物所賦予的看法會有轉變。因此,「A」物的意義不應只以單一的形式來看待。

這種由所謂學術「客觀」研究下,所闡述出來的文本,與實際受訪者的經驗敘述有相當的落差,這一點從我與受訪者間的訪談過程與內容中,可清楚的看到。例如,在這些訪談中,受訪者敘述他們在少年時期冒著被父母或教師發現的危險偷看「A」物,對青少年時期的他們來說,A片或A書是好奇的對象,也是促使他們冒險的「物」。然而在他們的尋「A」冒險記告訴中,同時也告訴我們,青少年如何承襲社會對「A」物的既有觀念,以及「A」物應被放置與展示的空間形式。他們與同儕一起偷看「A」物的行為所建構出來的是,將「A」物以及與「A」物有關的人和事他者化的homosocial的關係。

在我的訪談研究中,發現在我所提出的「在看待『A』物時,應將焦點放在『A』物的『物的層面』」觀點下,即使同樣在敘述被污名化的「A」物相關的話題中,當敘述者願意承擔以第一人稱敘述時,會讓人更深刻地感受到,人如何在不同的生命情境與實質空間中與它的互動,以及它對他們的意義轉變。

※※※※※※※※※※※※※※※※※※※※

参考文献
1 日語文獻
Butler, J. (2004). 触発する言葉 言語・権力・行為体(Excitable Speech A Politics of the Performative.) 東京, 岩波書店.
R.W.Connell (1993). ジェンダーと権力―セクシュアリティの社会学. 東京, 三交社.
Dreyfus, H. L. (2000). 世界内存在『存在と時間』における日常性の解釈学. 東京, 産業図書.
Gelven, M. (2000). ハイデッガー『存在と時間』註解. 東京, 筑摩書房.
Hidegger (1994). 存在と時間. 東京, 筑摩書房.
Salih, S. (2005).ジュディス・バトラー (JUDITH BUTLER). 東京, 青土社.
Sedgwick, E. K. (2001). 男同士の絆―イギリス文学とホモソーシャルな欲望(Between Men). 名古屋, 名古屋大学出版会.
いのうえせつこ (2002). AV産業―一兆円市場のメカニズム 東京, 新評論.
江原由美子 (1995). 性の商品化. 東京, 勁草書房.
星乃治彦 (2005). ”ホモソーシャル.” ジェンダー史学 創刊号.
2 中文文獻
Cooper, A. (2006). 網路與性《愛的尋求與病的治療》. 台北, 書林.
Creswell, T. (2006). 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 台北, 群學.
Storey, J. (2003). 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 台北, 巨流.
Paul, P. (2006). 色情消費啟示錄. 台北, 時報.
Soja, E. W. (2004). 第三空間. 台北, 桂冠.
畢恆達 (1993). ”物的意義:一個交互論的觀點.”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7: 97-110.
畢恆達 (2006). 差異是都市流動的鮮血.小畢的故事.
http://blog.sina.com.tw/hdbih/article.php?pbgid=20226&entryid=224528
畢恆達、洪文龍 (2006). GQ男人在發燒 台北, 女書文化.
湯禎兆 (2005). AV現場. 香港, CUP MAGAZINE PUBLISHING LIMITED.
林芳玫 (1999). 色情研究. 台北, 女書文化.
林卉羚 (2003). 女性流動經驗下身體與空間關係的轉化--以台灣女留學生在北美公共空間中身體經驗之轉變為例.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 碩士.
廖怡景 (1999). 肉體與情慾:日本成人錄影工業在台灣. 大眾傳播學研究所. 新莊, 輔仁大學. 碩士.
洪婉琦 (2001). 台北市娼妓管理辦法之研究(1967-1999). 歷史研究所. 台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碩士.
青木由香 (2005). 奇怪ㄋㄟ:一個日本女生眼中的台灣. 台北, 布克文化.
新井一二三 (2006). 東京生活. 台北, 大田.
徐郁喬 (1999). 再現觀點的色情研究:解讀A片「常識」. 新聞學系. 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 碩士.
張瑩徵 (2003). 異色愛戀:玩具、士兵、王國 一個情趣用品店的田野考察. 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花蓮, 國立東華大學. 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