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06 13:29:06雪子
真的是「自己選擇」的嗎?
圖片:租錄影帶店和拉麵店
這篇文章以後要修改,先這樣。
有些人曾經跟我說,「我自己要來日本唸書的,是我選擇」、「不去吉野屋或回轉壽司跟自己性別沒有關係,只不過是我不喜歡那裡而已」、「妳幹嘛那麼在乎性別跟空間的關係,是跟妳年紀比我大的關係嗎?我只要自己要去就可以去了,妳明明有想做的事情,幹嘛不去呢?這樣不是不方便嗎?」等等。
以前我也跟她們有類似的想法,但自從開始拍照後想,我們真的是「不管哪個公共空間,只要自己要去就可以去」嗎?除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嗜好之外,我們的屬性(國籍、性別、工作性質、年齡、當地/外地人等)和空間設計是否影響到我們的選擇?是不是個人嗜好之外的因素的影響力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多?是不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之中被某些公共空間排除在外?為什麼幾乎每天經過某些店前面且有能力消費它的商品,但都不敢進去或者會進去買東西但總會想早點離開呢?
我朋友很少(我不是在研究日本社會,朋友很少也沒有關係,哈),在吉祥寺通常都是單獨行動,最近到吉祥寺鬧區走走時總帶相機拍可進去的、和不敢進去或不想逗留很久的消費空間。
我在台北變成外國人,所以比較敢進去在日本不敢進去的消費空間,如吉野家、回轉壽司、肯德基等,這次回日本想確認除了性別之外到底哪些因素讓我避開進去某些消費空間,或者讓我敢進去。
<沒有想過要進去的消費空間>
實際上,真的無法進去的空間太多了,就如十八禁的種種消費空間,其實在吉祥寺也有很多那種店,但我連正確的位置都不知道,也不知道到底有哪種店,所以,我還不曉得我會不會喜歡那種空間,也不知道為什麼它從來沒有成為我選項之一。
<有去過,但儘量避開的消費空間>
租錄影帶店:就是不想進去,我會選擇不看錄影帶。目前想不出為什麼不能進去。
拉麵屋:我不能一個人進去,有朋友陪我才可以去。但不太喜歡拉麵屋的氣氛,因為不管跟男性或女性朋友一起去,總不能在店內聊天,得默默吃、把拉麵趕快吃掉就走(有一次跟男性朋友一起去拉有名的麵店,我很開心地跟他說話,結果被那個朋友挨罵,他說拉麵店不是聊天的地方!我看看週遭客人,單獨來的男客人比較多,大家確實默默吃拉麵,唉,像我長舌的熟女不應該去拉麵店)。
吉野家:我以前在新聞台提過,不是不喜歡它的食物,就是不能進去。
連鎖眼鏡店、連鎖藥店:不得不去的時候才進去,但不喜歡它照明太亮,待久頭會痛起來。
連鎖行動電話店:儘量避開,除非手機壞掉了才會去,也許店內太亮的關係。
連鎖電器製品店:進去店內就頭會痛起來。也許跟照明太亮、通道很窄、店內客人密度很高有關係,總之不能待很久。
鞋店(量販店和個人經營的小店):也許我不習慣鞋子的味道的關係,像百貨公司裡面的鞋店那種較大的空間裡我可以逛鞋子,但買鞋子總是請家人或朋友陪我來,這樣才能買鞋子(丟臉)。
羅多倫吉祥寺店:不能無法進去,但在星巴克坐下來感覺比較自在。
另外:
中央線女性專用車廂:本來以為沒有問題,但真正坐過之後發現,坐起來很不自在。
還有很多很多...想想,我住過吉祥寺那麼久,但實際上被絕大部分的消費空間排除掉,很多地方根本不知道其存在。
我想以後整理除了經濟因素之外到底哪些因素不讓我去某些消費(或公共)空間,或使我感到不自在,想知道自己選擇背後的意識形態,也想知道其他人的感覺。
這篇文章以後要修改,先這樣。
有些人曾經跟我說,「我自己要來日本唸書的,是我選擇」、「不去吉野屋或回轉壽司跟自己性別沒有關係,只不過是我不喜歡那裡而已」、「妳幹嘛那麼在乎性別跟空間的關係,是跟妳年紀比我大的關係嗎?我只要自己要去就可以去了,妳明明有想做的事情,幹嘛不去呢?這樣不是不方便嗎?」等等。
以前我也跟她們有類似的想法,但自從開始拍照後想,我們真的是「不管哪個公共空間,只要自己要去就可以去」嗎?除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嗜好之外,我們的屬性(國籍、性別、工作性質、年齡、當地/外地人等)和空間設計是否影響到我們的選擇?是不是個人嗜好之外的因素的影響力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多?是不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之中被某些公共空間排除在外?為什麼幾乎每天經過某些店前面且有能力消費它的商品,但都不敢進去或者會進去買東西但總會想早點離開呢?
我朋友很少(我不是在研究日本社會,朋友很少也沒有關係,哈),在吉祥寺通常都是單獨行動,最近到吉祥寺鬧區走走時總帶相機拍可進去的、和不敢進去或不想逗留很久的消費空間。
我在台北變成外國人,所以比較敢進去在日本不敢進去的消費空間,如吉野家、回轉壽司、肯德基等,這次回日本想確認除了性別之外到底哪些因素讓我避開進去某些消費空間,或者讓我敢進去。
<沒有想過要進去的消費空間>
實際上,真的無法進去的空間太多了,就如十八禁的種種消費空間,其實在吉祥寺也有很多那種店,但我連正確的位置都不知道,也不知道到底有哪種店,所以,我還不曉得我會不會喜歡那種空間,也不知道為什麼它從來沒有成為我選項之一。
<有去過,但儘量避開的消費空間>
租錄影帶店:就是不想進去,我會選擇不看錄影帶。目前想不出為什麼不能進去。
拉麵屋:我不能一個人進去,有朋友陪我才可以去。但不太喜歡拉麵屋的氣氛,因為不管跟男性或女性朋友一起去,總不能在店內聊天,得默默吃、把拉麵趕快吃掉就走(有一次跟男性朋友一起去拉有名的麵店,我很開心地跟他說話,結果被那個朋友挨罵,他說拉麵店不是聊天的地方!我看看週遭客人,單獨來的男客人比較多,大家確實默默吃拉麵,唉,像我長舌的熟女不應該去拉麵店)。
吉野家:我以前在新聞台提過,不是不喜歡它的食物,就是不能進去。
連鎖眼鏡店、連鎖藥店:不得不去的時候才進去,但不喜歡它照明太亮,待久頭會痛起來。
連鎖行動電話店:儘量避開,除非手機壞掉了才會去,也許店內太亮的關係。
連鎖電器製品店:進去店內就頭會痛起來。也許跟照明太亮、通道很窄、店內客人密度很高有關係,總之不能待很久。
鞋店(量販店和個人經營的小店):也許我不習慣鞋子的味道的關係,像百貨公司裡面的鞋店那種較大的空間裡我可以逛鞋子,但買鞋子總是請家人或朋友陪我來,這樣才能買鞋子(丟臉)。
羅多倫吉祥寺店:不能無法進去,但在星巴克坐下來感覺比較自在。
另外:
中央線女性專用車廂:本來以為沒有問題,但真正坐過之後發現,坐起來很不自在。
還有很多很多...想想,我住過吉祥寺那麼久,但實際上被絕大部分的消費空間排除掉,很多地方根本不知道其存在。
我想以後整理除了經濟因素之外到底哪些因素不讓我去某些消費(或公共)空間,或使我感到不自在,想知道自己選擇背後的意識形態,也想知道其他人的感覺。
連鎖藥店
連鎖眼鏡店(等一下會換)
從來沒有去過租漫畫店、網咖
十八禁空間
上一篇:打烊
下一篇:舊Bambi的排除機制【吉祥寺】
hayashi
2006-11-01 18:11:32
我以前就注意到這句話,既然妳不介意有人提出來講的話,我就斗膽放肆了:
不能無法進去 → 不是無法進去
hayashi桑
感謝幫我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