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5 00:00:00敏公主

不當管教 機智相救(下篇) 《親子好文分享》


圖/陳佳蕙

當看到有人不當管教孩子,與其選擇漠然以對,不如出手相救,但怎麼救,可也是個學問……


〈友善介入〉先傾聽雙方 再行排解

文/千山(台中市)

在路上瞥見有父母親在大聲辱罵孩子,我總是會雞婆地靠過去了解一番。

首先,我會很有禮貌的詢問說:「不好意思!你們的聲音可能已經影響到周遭民眾的安寧,請問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地方?」因為跟對方完全不認識,若冒然突入,可能會引起對方的反感,若詢問的口氣不佳,甚至會火上加油。

在一開始友善的詢問後,若對方表示沒事,不要任何幫忙,那就摸摸鼻子走人;若對方願意告知事發原因,賓果!表示你已獲得認同,接著盡量把雙方先隔開,分別傾 聽雙方之需求,並適時向對方提出更好之建議,看看雙方接不接受,若不接受,立即調整和解條件;若接受,則讓雙方握手言和,好事終了,即可歡心離去。

大部分人往往未了解來龍去脈,就一古腦兒衝入戰陣中亂指責,身為一位仗義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傾聽」,先把事情的前因後果弄清楚,之後才進行協調。因成年人都比較重面子、小孩則是較好哄,若適時給予孩子小利,較有可能達到協調管教之目的,這亦是處理此類危機之技巧與要領。

做規勸的事情本身就吃力不討好,切記千萬不要公親變事主!

 

〈轉移注意力〉帶離現場 讓場面解套

文/Ivy(台中市)

有一次家庭聚會,親戚裡和家中老大同齡的孩子一直吵鬧不肯好好坐著用餐,幾次經家長又哄又騙,還是無法安撫。

情急之下,孩子的媽媽便將孩子一把從椅子上抓下來,用力的推搖著他的肩膀,並大聲的喝斥孩子,而孩子因為媽媽突如其來的舉動和音量哭得更大聲。此時一起同桌用餐的我們個個噤聲不語,眼看也沒人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解決,於是我便起身走向那孩子,說要帶他出去走走。

當我們走出餐廳後,相信大家都鬆了口氣,尷尬的氣氛頓時得到解套。

等我們回到餐廳後,看到大家又恢復原本熱絡的氣氛。而孩子的媽媽利用孩子離開身旁的空檔也轉換了心情,開心的用餐,面對我的眼神則是投遞著感謝之意。

雖然說,不當管教的定義,因個人觀念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是,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遭到喝斥或處罰,在心靈上被大家否定的感覺難以抹滅,效果適得其反。有了這次經驗後,我也常提醒自己,在外用餐或聚會,別因為孩子的舉止而動怒,一方面傷了孩子,一方面也壞了和樂的氣氛。

 

<本文轉載自由時報家庭親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