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影響性格的祕密 《親子文章分享》
為什麼家中的兄弟姊妹明明是「同公司產品」、在一樣的環境下長大,個性卻南轅北轍?排行如何影響性格?
針對不同排行的孩子,應掌握哪些教養原則?
黃國倫牧師家有四個兒子,年齡分別是十六、十五、十二和五歲。每天早上上學時,老大是全家的鬧鐘,他一定最早起床、並確定弟弟都做好上學的準備;老二是永遠爬不起來那一個,習慣讓大哥打點一切;老三也睡得很沉;大家會容忍念幼稚園的老四動作慢一點點。
黃國倫形容,四兄弟的個性幾乎與排行教科書上寫得一模一樣:老大責任心強,照顧弟妹;老二的個性與老大相反(同性別則更加明顯),比較叛逆;老三在夾縫中求生存,常處於隱形狀態;老么最受寵愛,責任少、創意高。
為什麼家中的兄弟姊妹明明是「同公司產品」、在一樣的環境下長大,個性卻南轅北轍?
(網路圖片)
「出生排行」的影響力
除了天生性格、年齡差距和性別之外,「出生排行」牽動父母的關愛眼神與家庭資源 的分配。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副教授鄧蔭萍分析,當家裡只有一個孩子時,爸媽所有的關注與期望都集中在那個孩子身上,反之孩子也必須承受新手父母最大的教養焦慮;當老二出生,既得利益者老大被迫分享一切,自然形成競爭關係,老二唯一要做的就是跟老大爭,爭到算賺到;等老三問世,老大和老二可能合縱連橫,聯手欺負最受寵愛的老么。
現代小家庭較常見「老大+老二」的組合,其中老二又摻雜老么的性格;若兩個孩子間年齡差距大,則會有生養「兩個獨生子女」的錯覺。雖然現代小家庭育有三個孩子的比例不高,但仍可在孩子身上找到某些典型排行性格的痕跡。
其中,以競爭的天性最為明顯。無論孩子是否同性別、年齡差距有多大、玩的東西一不一樣、爭的東西有沒有意義,天天都得吵上好幾回。
自孩子上幼稚園、有口語表達能力那天起,爸媽就得三不五時接受子女「不公平」的投訴:從無形的寵愛、有形的糖果玩具,到「為什麼你都打姊姊比較多下」的懲罰等外顯行為,都能當做競爭目標。直到青少年時期,孩子開始轉向尋求同儕認同,手足紛爭頻率才會降低。
各種排行的性格與委屈有所不同,教養專家建議的應對方法如下:
老大
習慣抱怨用語:「為什麼都是我要讓?」
家長應避免用語:「你是哥哥(姊姊),你就讓一下弟弟(妹妹)嘛!」
應對心態:首先要去了解老大那種再也沒辦法像獨生子一樣 自由自在長大的心態。下有「講不通、又聽不懂」的無知弟妹,被迫要趕快長大的處境確實很失落。王意中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形容,當他們夫妻倆剛從醫 院把老二抱回家時,就看見一顆斗大淚珠在老大眼眶中打轉。敏感的孩子知道,從那一刻起,所有互動都將大為改變。因此,幫王意中太太接生的婦產科醫師還貼心 提醒,帶新生兒回家時,記得幫家裡的大孩子準備禮物,告訴他們「是弟弟(或妹妹)送的」。大人在賦予老大更多家務責任時,很容易加重他們原本就要求完美的A型性格。家長要記得放寬標準,告訴他們偶爾失誤沒關係。
居中子女
習慣抱怨用語:「為什麼每次都是哥哥先?」
家長應避免用語:「你為什麼不能像哥哥(姊姊)一樣懂事?」「你就不能像弟弟(妹妹)乖一點嗎?」
應對心態:根據英國 The Baby Website 網站調查,育有三名子女的父母有三分之一坦言,他們分給居中子女的注意力,遠少於老大和老么。爭不過老大、又沒老三可愛,玩具、衣服和課 本都要接收老大的,讓老二覺得在家根本不受重視。老二可能因此選擇隨波逐流,就像我們老是記不起電視劇《星星知我心》裡頭的彎彎是什麼個性;或改用離經叛道的方式,跟老大往反方向發展,以爭取父母的注意力。家長應記得額外照顧這個隱形的孩子,讓他們有被重視的感覺。
老么
習慣抱怨用語:「他都搶我的玩具!」
家長應避免用語:「你還小,不會玩!」
應對心態:雖然前有星光一班、二班(兄姊)的模範,讓家 中老么更熟悉裁判(爸媽)的要求與喜好,但也因此大大降低了育兒的新鮮樂趣。老么會走、會說話好像很正常,老么很容易覺得自己做什麼、成就了什麼,好像都 不重要。家長對老么的要求也比兄姊寬鬆,養成他們較沒有紀律的特質,以為橫豎都會有人幫忙解決。家長得提醒自己,每個孩子的發展歷程都需要讚美與鼓勵,但對於子女的要求,應該有一致的價值觀。
排行與教養五大提醒
1.不做比較:當家裡的第二個孩子出生,父母很自然會開始做比較,很多時候不得不承認,就是跟某個孩子比較有緣分。牧師黃國倫建議,即便家長在心裡這樣想,也要注意不能表現出來。
黃國倫提醒,家長最好別在孩子之間做比較,尤其是那些無法改變的事實,如聰明、胖瘦、貼心等。有時家長一句無心的比較會讓孩子記到老,孩子真的非常敏感。
2.不要急著處理紛爭:衝突發生時,家長若沒有展現一套清楚的原則,只是依照情緒做裁判,孩子將無所適從。王意中特別提醒,衝突不見得要當下解決,因為雙方情緒高張,不管家長怎麼做,孩子都覺得不公平。通常與孩子個別相處時,講道理才有效。
3.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家中有一個以上的小孩,每天有處理不完的抗議和紛爭。黃國倫建議,家長排解糾紛時先問「如果你很想要玩哥哥手上的玩具,可以怎麼做?」、「如果你的玩具被弟弟搶走,除了直接用力的搶回來,還有別的方法嗎?」不斷丟問題給孩子,讓孩子們懂得從衝突中學習。
4.製造專屬時間:所 有孩子都喜歡祕密,因此鄧蔭萍從大兒子幼稚園起,就開闢一個母子專屬的「祕密約會」時間。她帶兒子單獨出門,鼓勵兒子「你最近(某某方面)表現很好 喔!」,而且告訴他「這個禮物只有你有,絕對不要告訴妹妹喔!」讓每個孩子都有獨一無二、個別的專屬時間,不是所有事情都除以二。
5.輪流角色扮演:黃國倫有時全家出遊,會讓四個兒子玩角色扮演,輪流扮演別人的角色,讓孩子有機會從別人的角度思考、模仿對方做事情、甚至說話,孩子也可從扮演中得到很大的領悟。
例如,黃國倫這學期特地安排老大到學校住宿,刻意不讓老二跟著去,說服老二擔起家中老大的責 任。早上換他叫弟弟們起床,幫大家確認便當帶了沒,還負責送老么去幼稚園。因為有父母的鼓勵與讚美,老二變成弟弟眼中可靠的二哥,老大也可以在沒有弟弟需 要照顧的情況下,發展自我、學會放鬆。
父母易認同一樣排行的子女
根據心理學研究,父母容易認同跟自己排行相同的子女。因為了解該排行的處境,進 而認同該排行的人格特質,反而對其他不同特質的孩子看不順眼,常浪費時間與精力,去糾正其實並沒有錯的事情,把不必要的期待加諸孩子身上。家長無法從心底 接受孩子,這件事對孩子的影響遠大於我們想像。
黃國倫以自己為例,身為老大、嚴謹安靜的他,曾一度無法接受二兒子無拘無束的活潑浪漫性格, 在老二剛步入青春期時,父子關係緊繃。後來他禱告時,上帝問了他三個問題:「為什麼不喜歡孩子的不同?」、「這個不同好不好?」、「是否欣賞這個不 同?」,他才跳脫自己的框框,認識孩子的獨特之處,接納並真誠的欣賞他。老二很快就感受到他的愛,在爸爸回家時,用力的給他一個「老二專屬」的熱情擁抱。
排行只有差異而無優劣,家長若能了解排行如何影響性格,便可避免落入排行迷思,彌補差異,發揮優勢,創造孩子最大的發展空間。
<本文作者-文/李宜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