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4 16:51:30敏公主

好文分享《同理心相處 化解親子緊張關係 》

文/黃欣妏

小魚(化名)今年17歲,由父母陪同前來,打扮時髦,但臉部表情略顯黯淡。小魚與父母一同進治療室坐下後,小魚低著頭不說話。

父親紅了眼眶說:「我不知道該怎麼教這個孩子了,我也只有這個孩子,她已經蹺家3次,每次跟她說話,她總是大吼大叫地回應,最近她開始割腕,醫師說她是憂鬱症,我真得很擔心!」小魚的母親在旁邊輕輕拭淚。我安撫、同理家長的情緒後,請家長先在治療室外等一下。

我輕喚小魚,她緩緩抬頭,但面無表情,於是我先大致說明心理治療的內容及保密的原則,以建立信任關係後,詢問小魚關於她的父親剛剛說的話是否有出入?

小魚剛開始仍戰戰兢兢、欲言又止,我察覺到小魚的擔心與不信任後,又再三強調保密原則,小魚才淡淡地說:「我好不自由,我做什麼事都不行,他們都認為我會做不好,爸爸也不喜歡我的朋友,不准我跟他們來往,不准我出門、不讓我用電腦,我好生氣!」說著說著,她哭了。

等到小魚的情緒較為穩定後,我問小魚:「妳是想用割腕的方式來表達你的憤怒嗎?」小魚輕輕唾泣地點點頭。

第一次治療結束時,我向她的父母解釋保密原則,並說明小魚的狀況需要家人同時改變,才能達到心理治療目標及建立正向的親子關係。

我向小魚的父母說明,小魚正值青春期,會以同儕為重心,情緒表達也相當直接,所以情緒常會不加修飾地狂飆出來。如果爸媽切斷小魚的生活重心及情緒出口,並且有許多禁令,易讓小魚缺乏掌控感,在不知如何表達的情況下,就會選擇極端的做法表達情緒,使得親子關係更加緊繃。

但如果父母採取「傾聽」的態度,並設法了解小魚的心理需求,與她討論,例如:一句話的開頭用「我」而非「你」開始,像「我跟你說話時,你轉頭就走,讓我感到很傷心」,而不是用責備的口吻說話。

經過幾次會談,以及父母試著用同理心與她相處後,親子關係已有改善。

(作者為新竹縣安立身心診所心理師)

本文轉載自由時報-家庭醫療

天佑 2011-12-24 21:02:39

很好的分享~做為借鏡~

版主回應
每個人的同理心應該和新鮮的紅棗果實一樣,
慢慢品嘗~~慢慢體會~~新年如意^^
2011-12-26 14:39:55
小薰 2011-12-24 18:14:52

聖誕節快樂^^

版主回應
謝謝祝福!新年快樂,心想事成^^ 2011-12-26 14: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