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12 20:31:00小令

三月與戲有關的胡思亂想:迷走東京,台北迷走。



電視新聞中播著,淡水河中,竟然闖進了三隻海豚。由於天冷,還有水中種種因素等等的不同,海豚的生存狀態要開始告急了,所以相關單位會動員一切的努力去營救保護。

同樣是水,為什麼海豚就不能適應?我想著Finding Nemo中那兩隻橫衝直撞無往不利的小丑魚爹爹還有健忘熱帶魚,裝天真地問著新聞中並沒有多解釋的部分。

念獸醫系的朋友用一種跟耍無賴的貓說話的口氣耐心解釋,不是這樣的。同樣是水,海水跟淡水河口的出海口鹹度不同,裏面的浮游生物含量不同,水壓不同,溫度不同,人口密度(!!)不同,不是一個H2O就可以對每種魚類都解釋的通的。

怪道哩,難怪我回來開始過敏,癢兮兮紅通通的。

過敏,是很奇怪的心情體現吧,之于重新要適應的這個,好像沒什麼變動(牯嶺街小劇場還沒拆掉哩:))又好像變動很大的城市,好多事情之於我就像,鹽度溫度不同的水之於海豚一樣。

垃圾要分類垃圾袋很貴、健保卡丟了換張IC卡要200塊、坐公車捷運投零錢很遜要買一張500塊的悠遊卡、上流美小姐比金士傑老師知名度高500倍,從浴室窗戶中就可以看見的臺北101終於建好了還有聽說很棒的外文書店Page One,誠品書店莫名奇妙就15周年慶了。

天啊不過才3年,這個城市的人們怎麼可以變出那麼多看不明白的規矩一如摩斯code。

雖然無可否認,這個城市,應該是越變越美麗越舒服了,但,那似乎不夠,還太多。連方向感不錯的我都會擱淺,更別說那兩個無意間漂流到東京的男人與女人了。

Lost in Translation,臺北翻成"愛情不用翻譯",內地翻成"迷走東京",前者是直白的劇情大綱提示,後者則是強調了那個:”Lost”的迷茫。

我喜歡後一個,扎實、簡潔又有意境的說法。

兩個陌生人,婚姻對話中只剩下兒女還有地毯顏色的電影明星,與新婚不是太久的高才畢業生,同樣擱淺在異鄉的城市,面對機哩瓜拉的誇張廣告導演或是搞笑主持人或是和服插花阿嬤,同樣失語。

即使這個城市的人友善有禮,出入招待也沒得挑剔,但是Konijiwa之於Hello畢竟仍是太過繁複,而彼此本來應該最知心的所謂伴侶不是遠在地球那邊就是忙東忙西眼神流離,無怪乎,在面對Hyatt飯店幾十層的冰冷玻璃窗外時,那些亮眼的霓虹還有彼此站的很緊的車流人潮仍然讓他們覺得寒冷失語。

失語,最簡單的斷絕,也是最深層的孤寂。而沒有溝通,就談不上救贖。

想到前幾天,看完排戲,為了重新開始試著適應這個圈子的交際方式,跟六月河床巡迴臺北的預定燈光阿忠還有演員團長溜去一個劇場怪咖小艾打工的Bon Jour Café’,晚上10點還可以叫便宜點心數量又多的下午茶(Foam打得扎扎實實的大杯咖啡加上三明治加上乳酪加上瑞士卷才台幣99元!!),時空錯亂,跟店同名的卷毛小黑狗狗任性地在店中撒野。


邊聽著團長說著偉誠老師帶的格式訓練怎麼從節奏跟韻律開始帶起,演員之一的美女Bibi問起什麼是後設,對於理論並不擅長的笨蛋如我跟理論組碩士生的團長七嘴八舌解釋著,莫名,又談到Brecht,說到"間離"效果,同桌三個人突然安靜。

………………………"什麼?"

呃那個就是,就是,就是…….

“喔就是疏離效果啦。"

喔。啊。媽啊連同好間的語彙都可以如此大不同,我又不是在說人藝跟國話,只是在說布萊希特,喔不,是布"雷"希特。

而美麗的導演Sofia Coppola是聰明的,並不會拿這種小眾圈子的密碼趣味來做文章,而是挑了一個電影明星老男人與有個明星攝影師老公的可愛小女子來配對,還選了一個最乾淨最骯髒也最繁華最孤寂的城市作為背景。有點獵奇感,又不會太失之矯揉造作,正符合了現代人平淡中想要試圖看見澄澈藍天的想望。

因此,他們碰見。

"偶一頻繁與老男人糾纏的女友"說:"小女子是老男人的浮士徳。"

嗯,那個知性、白皙、有一點點肉感、笑起來像馬丁尼的小女子,還有那個看起來強烈事實上需要加點冰塊才夠味的Suntory老男人。

在夜晚,他們遇見,然後說話,然後一起出去玩,一起冒險,一起吐露心事。多難得的信賴與放鬆啊。

但,如果只是這樣,或許不夠。不夠到得Oscar最佳劇本獎(雖然也覺得看完後有點期望過高了。)。這種邂逅在陌生城市萍水相逢的悲劇或是喜劇已經快塞爆百視達的架子或是幾米繪本的畫面了。

難免讓我想到Before Sunrise,最愛的一部片子。一樣是兩個人的簡單遇見,一樣是陌生城市的短暫卻深度的信賴,一樣是分別時好好擁抱卻不必知道有沒有後續的糾纏。

但。除了遇見、信賴、交流之外,若說此片有何高明的地方,大概,就是救贖吧。

最喜歡的一幕,就是老男人與小女子躺在床上,不作喔,就只是靜靜地,說著彼此的婚姻問題;然後,老男人碰到了小女子的腳,不過,就只是輕輕握住,說,你,還,有,救。

那一刻,一定有什麼在那一握中傳遞。單純、世故、疲倦、好奇等等的酸堿值瞬間中和。

這讓救贖的潛臺詞成立,並且,溫暖甜美。

臺灣把這部片宣傳成是浪漫愛情片,大概是因為情人節檔期的緣故吧。

因此,好多愛情片啊。

冷山,Cold Mountain,這部英倫情人(英國病人)的導演的最新作品,一樣延續了他那種之於戰爭中更見人性極致的唯美風格,說著一個依然是遇見,然後不辭千辛萬苦等待、煎熬、折磨、想念的傳奇故事,小命題是成就兩個人所以死了很多人的愛情,大命題則是戰爭害慘很多人的萬惡。

雖然故事還是誇張浪漫得有點過頭,但已經比英倫情人寬弘一些,起碼可以見到更多除了男女主角之外的其他人的哀矜悲喜。而女配角Renee還是最可愛的部分(怎麼每次他片子中女配角都是最可愛的?)。而運鏡節奏也還挺流暢,近三個小時的片長沒讓人覺著煩,不像魔戒三看一個半小時我就開始看表。

影評李幼新在破報上說,冷山是一部女性主義兼反戰的片子,還是一部2003年的Gone With the Wind的改良版,我沒那麼嚴肅跟銳利,只是覺得,臉紅紅嘴嘟嘟操著美國南方口音的Renee’好可愛。

同樣可愛的,還有愛是您愛是我Love Actually is All Around,一部擺明瞭趕洋人耶誕節檔期臺灣情人節檔期的電影,大堆頭明星(天啊叫休葛蘭還有比利包伯松頓分飾英國首相還有美國總統)、小聰明趣味、大城市背景、小成本故事,還搞笑的讓個怪叔叔把名曲Love is All Around 翻唱成Christmas is All Around。

中年婚姻危機的夫婦、黃金單身漢的首相與秘書、忙碌于工作還有躁郁症弟弟所以連帥哥同事都無法消受的白領、滿腦子饑渴的年輕男子、新婚黑白配與暗戀新娘的好友、深情的鰥夫與情竇初開的小繼子,既豐富安全又政治正確。

然後,起頭與結尾,巧妙地安排在機場的接機處,一幕幕平凡卻又真實的擁抱,算是佳句。看在奔波來往的人眼中,格外有所感吧。又是一個遇見的句法,只是,是海洋遇見港灣。

會在一個星期內看三部與愛有關的電影,只是因為,不想再看電視上的選舉廣告了。如此而已。

而愛,或許是治療一切失語適應不良症的最佳語言。

也未必俗,畢竟一切所為藝術的目的,還是在,讓彼此對話吧。

想到前幾天跟相聲瓦舍的馮翊綱老師電訪中聊到,他作這些年的表演經營,覺得最大的收穫,就是聽到他小學時代的好友,在年度聚會中,叫他好好繼續做下去,理由是,好友平日沈默安靜的四歲女兒,竟然有一天背起馮叔叔的相聲段子,而從此,馮叔叔的相聲,也竟然變成父女倆最貼心的話題。

他們,還有他,何其幸運,在這個溝通危機的失語時代,用深愛的藝術形式,找到愛的輪回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