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21 12:04:00小令
文學大師與劇場精靈的Waltz—側記莎妹們的《備忘錄》
猶記2000年時,台灣小劇場界地下主席鴻鴻策劃了一個”臺北文學劇場”,用五個不同種類的文本(夏宇的詩、瓊瑤/邱妙津/七等生/駱以軍的小說),分給五個風格各異的團體/導演(渥克/陳梅毛、莎妹/魏瑛娟、河左岸/黎煥雄、密獵者/鴻鴻、密獵者/傅裕惠),作為劇場作品創作的題材。
文學作品作為劇場作品謬思的轉換屢見不鮮,像是最近張愛玲的作品也成為舞臺上熱門的題材,但,如《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動作》(《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這般,援引西方文學大師的文學深思,從東方肢體出發,發展出一段跨城市合作的完全劇場元素作品,却是較為特別的。
與魏瑛娟亦是援引文學靈感的《蒙馬特遺書》不同,《蒙馬特遺書》採用激烈朗誦原文本甚至以當場撕書表現女同志的狂暴情感,作品與原文本的直接牽引連繫痕跡仍然相當明顯,但在《備忘錄》中,文本卻只是起心動念的撩撥,卡爾維諾在未竟的《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中,所提給文學的的輕、快、准、顯、繁五項原則,某程度變成了導演魏瑛娟拿來為”動作”這個小標、也是主要表現手段下的點題。
加上頭尾還有五個原則,七個段落各十分鐘,動作的細微延展到了手指腳尖,看似隨意卻各有韻律與呼應的安排,加上中間導演放開讓演員去玩的隨機,於我來說,這是一部或許不完全”懂”(要我去評析每個動作代表什麼大道理實在太暴力),卻可以讓我很感動的作品。
尤其,看了兩個版本之後,我看見了,那個最不易言說,卻在這個作品中被幻化得最淋漓盡致的字,”繁”。
猶記去年此時看莎妹備忘錄在高雄南風小劇場的演出,那個場地很小,塞了六七十個人就覺得飽滿,才只有九個燈,更別說邀請銀幕遊學的日本演出者了現場舞動或是應和了,即使是放好的事先預錄好錄音音樂的版本也與這次不太一樣,而就連台灣演員的部分,也有部分更動,去年是中性魅力十足的徐堰鈴,此次則換成了一樣中性卻轉成可愛調皮質地的楊婉怡。
而這次在北京的版本中,最令我驚喜的,就是舞台的部分了。
南風那個小可愛場地,不要說放什麼鋼琴什麼音控台了,連這次的盆栽點滴瓶椅子都放不下,把卡爾維諾的頭像還有演員的大頭照放了一圈,差不多就塞滿了整個場地,不過也因為這樣,坐在第一排地上,可以細膩地連Fa跟堰玲之間的眉眼顰笑都看得一清二楚,也是在觀賞上個版本中,最令我感到有趣的地方,整出戏让我想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句话,演员多次合作的默契,让整出作品虽然轻盈,却有一种饱满的能量流动。。
但,這次,北劇場可是一下子擴增了大概五倍的空間,加上看到早安夜車多多少少出現的演員能量輻射問題,所以,在先前的溝通中,一直非常非常的擔心,生怕觀眾一坐遠,就會錯失那些輕盈的能量拋接,因此很牝雞司晨的一直在想啊那要不要把大幕拉上然後把伸出台拿掉讓演員到伸出台前面的部分演出,甚至還想過要不要仿照她們在上海演出時的方法,讓台上也放一些觀眾席,然後環狀地觀看這個作品。
想來想去,畢竟人算不如魏導算,太嫩的小學妹果然功力還是有差,唉唉。
導演一進場,盯著北劇場的舞台好一會,說,那就裸台吧。
!!!!!!!
哇。
舞監還有Atsuko坐的音控台/Satoh San坐的鋼琴區最後就大喇喇地擺在左台口,右台口擺上了劇場現成的椅子還有盆栽/點滴瓶/椅子(甚至還就現成地用起了上一檔戲買的鋼盆),卡爾維諾的畫像還有藍天白雲綠葉紅花的畫框隨意地吊掛於後方,演員的大頭照則隨意散放各處,後邊什麼疊放的木板/梯子/公園椅/滅火器等等的都就那樣不假修飾地擺在那兒。
看似鬆散隨意,也沒有掩蓋或是修矯什麼,但,我從來沒有看見那麼美麗的劇場裸台。
Bach的音樂fade-out後,燈光安安靜靜地凝聚在那方藍天白雲上,然後,Satoh新的音樂響起(起碼跟去年南風用的版本不一樣啦),蓉詩等一個個陸續走出、移動、玩耍、較勁、即興、調戲Satoh San或是欺負王小明,最後仍然寧靜於一個斑駁臉色的歲月不驚中。悲傷而釋然的歲月不驚。
我看著逐漸黯淡下去的燈光中,那七個精靈投射在舞台最後方的模糊影子,感覺感動如潮水般湧來吞吃累積許久的疲倦。
一樣的動作,在北劇場的裸台上,不僅沒有失去原有的默契與輕盈,卻散發了更寬廣的能量。這,真的是我所料未及,但,不也是導演對於所謂”繁”這個字的闡述?
劇場中,總有一些沒有預料到的挑戰,但,也可能最後終有沒有預料到的驚喜與美麗。而生命,不是亦復如此?
看著最後一場的演出,我甚至忍不住開始想像在聖誕節時,遙遠的神戶,作成十字形的舞台上,銀幕遊學的7個演員,又會和Fa文萍蓉詩馬馬婉怡寫下怎麼樣的備忘錄?
這,才真的是一個好作品與好團體的本事與福分吧。
有本事面對不管是生命或是作品中所共同面對的”繁”,並且因為這番本事,能有著讓作品在不同的時空一再地搬演成長變化強壯的福分。
輕盈與深廣兼具,嚴謹與隨興協調,這是給我這一年觀戲經驗中,最美的備忘錄。
文學作品作為劇場作品謬思的轉換屢見不鮮,像是最近張愛玲的作品也成為舞臺上熱門的題材,但,如《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動作》(《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這般,援引西方文學大師的文學深思,從東方肢體出發,發展出一段跨城市合作的完全劇場元素作品,却是較為特別的。
與魏瑛娟亦是援引文學靈感的《蒙馬特遺書》不同,《蒙馬特遺書》採用激烈朗誦原文本甚至以當場撕書表現女同志的狂暴情感,作品與原文本的直接牽引連繫痕跡仍然相當明顯,但在《備忘錄》中,文本卻只是起心動念的撩撥,卡爾維諾在未竟的《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中,所提給文學的的輕、快、准、顯、繁五項原則,某程度變成了導演魏瑛娟拿來為”動作”這個小標、也是主要表現手段下的點題。
加上頭尾還有五個原則,七個段落各十分鐘,動作的細微延展到了手指腳尖,看似隨意卻各有韻律與呼應的安排,加上中間導演放開讓演員去玩的隨機,於我來說,這是一部或許不完全”懂”(要我去評析每個動作代表什麼大道理實在太暴力),卻可以讓我很感動的作品。
尤其,看了兩個版本之後,我看見了,那個最不易言說,卻在這個作品中被幻化得最淋漓盡致的字,”繁”。
猶記去年此時看莎妹備忘錄在高雄南風小劇場的演出,那個場地很小,塞了六七十個人就覺得飽滿,才只有九個燈,更別說邀請銀幕遊學的日本演出者了現場舞動或是應和了,即使是放好的事先預錄好錄音音樂的版本也與這次不太一樣,而就連台灣演員的部分,也有部分更動,去年是中性魅力十足的徐堰鈴,此次則換成了一樣中性卻轉成可愛調皮質地的楊婉怡。
而這次在北京的版本中,最令我驚喜的,就是舞台的部分了。
南風那個小可愛場地,不要說放什麼鋼琴什麼音控台了,連這次的盆栽點滴瓶椅子都放不下,把卡爾維諾的頭像還有演員的大頭照放了一圈,差不多就塞滿了整個場地,不過也因為這樣,坐在第一排地上,可以細膩地連Fa跟堰玲之間的眉眼顰笑都看得一清二楚,也是在觀賞上個版本中,最令我感到有趣的地方,整出戏让我想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句话,演员多次合作的默契,让整出作品虽然轻盈,却有一种饱满的能量流动。。
但,這次,北劇場可是一下子擴增了大概五倍的空間,加上看到早安夜車多多少少出現的演員能量輻射問題,所以,在先前的溝通中,一直非常非常的擔心,生怕觀眾一坐遠,就會錯失那些輕盈的能量拋接,因此很牝雞司晨的一直在想啊那要不要把大幕拉上然後把伸出台拿掉讓演員到伸出台前面的部分演出,甚至還想過要不要仿照她們在上海演出時的方法,讓台上也放一些觀眾席,然後環狀地觀看這個作品。
想來想去,畢竟人算不如魏導算,太嫩的小學妹果然功力還是有差,唉唉。
導演一進場,盯著北劇場的舞台好一會,說,那就裸台吧。
!!!!!!!
哇。
舞監還有Atsuko坐的音控台/Satoh San坐的鋼琴區最後就大喇喇地擺在左台口,右台口擺上了劇場現成的椅子還有盆栽/點滴瓶/椅子(甚至還就現成地用起了上一檔戲買的鋼盆),卡爾維諾的畫像還有藍天白雲綠葉紅花的畫框隨意地吊掛於後方,演員的大頭照則隨意散放各處,後邊什麼疊放的木板/梯子/公園椅/滅火器等等的都就那樣不假修飾地擺在那兒。
看似鬆散隨意,也沒有掩蓋或是修矯什麼,但,我從來沒有看見那麼美麗的劇場裸台。
Bach的音樂fade-out後,燈光安安靜靜地凝聚在那方藍天白雲上,然後,Satoh新的音樂響起(起碼跟去年南風用的版本不一樣啦),蓉詩等一個個陸續走出、移動、玩耍、較勁、即興、調戲Satoh San或是欺負王小明,最後仍然寧靜於一個斑駁臉色的歲月不驚中。悲傷而釋然的歲月不驚。
我看著逐漸黯淡下去的燈光中,那七個精靈投射在舞台最後方的模糊影子,感覺感動如潮水般湧來吞吃累積許久的疲倦。
一樣的動作,在北劇場的裸台上,不僅沒有失去原有的默契與輕盈,卻散發了更寬廣的能量。這,真的是我所料未及,但,不也是導演對於所謂”繁”這個字的闡述?
劇場中,總有一些沒有預料到的挑戰,但,也可能最後終有沒有預料到的驚喜與美麗。而生命,不是亦復如此?
看著最後一場的演出,我甚至忍不住開始想像在聖誕節時,遙遠的神戶,作成十字形的舞台上,銀幕遊學的7個演員,又會和Fa文萍蓉詩馬馬婉怡寫下怎麼樣的備忘錄?
這,才真的是一個好作品與好團體的本事與福分吧。
有本事面對不管是生命或是作品中所共同面對的”繁”,並且因為這番本事,能有著讓作品在不同的時空一再地搬演成長變化強壯的福分。
輕盈與深廣兼具,嚴謹與隨興協調,這是給我這一年觀戲經驗中,最美的備忘錄。
你好~~都是喜歡鴻鴻的朋友,跟你推薦一齣很棒的新戲--歌德.浮士德。是鴻鴻老師所執導的新戲喔!希望有空可以來看戲!
一個人如果擁有超能力,他會如何改造世界?
就像所有經典鉅作一樣
歌德的《浮士德》和我們的時代息息相關
政治、戰爭、愛情、科學、建設……
導演鴻鴻與北藝大師生挑戰歷來公認最難搬演的《浮士德》二部曲
以魔幻寫實手法開啟當代劇場的全新視野。
浮士德是西方最為著名的寓言,其中最高的成就是歌德撰寫的《浮士德》二部曲。《浮士德》是一齣融合哲學、神學、文學、政經、科學、愛情、與神怪的皇皇巨著,是「人世戲劇」(teatrum mundi)的最佳代表。其中心靈革命與社會實踐,感官之愛與藝術之美,共同組成平衡的生命觀照。第一部發想於歌德24歲,描寫的是與魔鬼訂約的學者浮士德恢復青春,與一位少女戀愛的經過,描寫的是個人的小世界;第二部則完成於歌德82歲高齡,描寫的是浮士德走向大世界,進入政治領域、參與科學研究、與古希臘美人海倫戀愛生子、領軍作戰、最後並投身移山填海工程的理想國建造,場景上天入地、情節高潮迭起,內容也充滿智慧。
今年五月,台北藝術大學師生將挑戰歌德《浮士德》原作。曾經和NSO合作執導歌劇《浮士德的天譴》的導演鴻鴻,這次再接再厲,將第一部濃縮為序幕,而主力放在以音樂、舞蹈、影像、光影戲等多樣化的劇場手法,表現第二部的豐富內容,試圖以當代觀點,凸顯歌德原作與當前世界問題的共通之處。從愛慾執迷到淑世理想,從美伊大戰到樂生事件,都在歌德的文本中歷歷如繪。觀眾不但可以具體瞭解這部曠世經典,也是透過歌德的哲人眼光,反思當前我們身處社會的好機會。
演出時間2008年5月16、17、23、24日 7:30 pm
2008年5月17、18、24、25日 2:30 pm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展演藝術中心戲劇廳
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票價:450元
兩廳院售票系統http://www.artsticket.com.tw
或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演出行政組02-2893-8772
20人以上團體購票優惠請洽02-2893-8772 【演出行政組】
開演前50-10分鐘,在關渡捷運站前站有觀眾專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