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淨透亮的所在
圖片來自http://www.ntnu.edu.tw/hec/2012point/03a1.html
前幾天在FB首頁上,看到師大文薈廳的訊息。本以為在宣傳某個大型活動,仔細看圖片說明,才知道這在廣告限量198件的NTNU連帽T,以及分別在總圖1F禮品區、文薈廳...等處販售等資訊。
文薈廳會賣學校的紀念品,是我大學時代想像不到的。當時,整個室內靠近宿舍地下道的一邊,是販賣麵包、麻糬與飲料的麵包店;靠近誠正勤樸大樓的一邊,是中式打菜台。上大學前,因幾次時間不多的排練,讓我有機會在此用餐。記得,點的第一份食物是一碗乾麵,乾麵上加了蔥末、肉燥與滷蛋,整碗麵的味道就是肉燥的味道,說不上來好吃或不好吃,但我自己在吃這碗麵時,心中洋溢的是興奮與期待。
當然,面對夜市那眾多餐廳,文薈廳在我最初的想像,就是未來在學校生活稍坐片刻的地點。不過開學後,同學們在28間琴房間狂熱地簽琴點,才知道實際的用餐時間其實非常緊迫。那時,晚了十分鐘走進琴房,就等於要晚一個小時練習。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再也不是路過文薈廳,而是必經文薈廳。整個四年,我應該點了超過百份排骨飯,有時遇到下課時分,整個餐廳擠滿了人,而且擠滿的多是接下來還要參加社團活動、演講、練琴的人。我喜歡聽櫃檯阿姨接著我們每位學生迥異的強弱語調,都能延伸出鏗鏘有力的複述,日復一日從未變更的菜名,大概成為四年裡極為少數不變的運作之一。
2009年,文薈廳不似以往只在室內做小幅度的添購新椅或裝修壁板等工作,而是把整個屋瓦與內部重建,期待回復成更早,在日治時期稱為「生徒控所」的模樣。
兩年後完工開幕,中餐菜台撤去,麵包店也撤去,空間變寬闊了,有復古的沙發座椅,還有一台鋼琴。現有的櫃台,賣簡單的輕食、咖啡與紀念商品。我偶爾在附近工作,有短暫的休息時間,也會到來這裡稍歇。顯然,過去的文薈廳,設計上,希望能夠容納盡可能多的學生,現在的文薈廳,更強調「自己」的空間,那一排沿窗而建的吧檯桌,讓人必然把視線看向桌上的書或前方的玻璃之外。
由於文薈廳失去了學生餐廳的功能,外來進駐的餐廳就多了。沿著師大路外牆的店家,都有著奪目的招牌與菜單,許多也是知名的連鎖店。現在已難用排骨飯或乾麵來表達用餐意念,而是一定要決定要去哪一家店吃飯了。
不過,年初我倒是在東大的中央食堂重新遇見了這種純粹想要吃定食還是烏龍麵的場景。中央食堂的點餐處有一個及腰放置各種菜色模型的櫥窗,當某個食物賣完時,廚房工作人員就會把櫥窗打開,拿走某個食物模型或更換某個食物模型。教授與學生們繞著櫥窗而行,決定後就到一旁的販賣機購買票劵,接著,拿好票劵從地下室的空中走廊,走下樓梯加入領取麵食或飯食的隊伍。這些隊伍雖分散在整個餐廳各處,但中央式廚房連成一片,就是文薈廳打菜台的放大數倍版。儘管日本精緻的餐廳、知名連鎖店多如繁星,但我最喜愛的一餐就是在中央食堂進食的,我想是因為它讓我重溫了文薈廳的記憶。
有時,我實在非常懷念那些只能以物之本質來形容,毋須叫出品牌的時刻。在那些越直接、越素樸的指涉中,我也彷彿抵達了一處乾淨、透亮的所在
這篇文章讓我想到海明威說的:「世物皆空,人也不例外。需要的,不過是光,還有某些程度的乾淨與秩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