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魔笛後有感
魔笛單簧管四重奏是台灣樂壇最重要的室內樂團體之一,至今已成立20年,歷任團員皆是我習樂過程中相當重要的老師。2013/7/21是魔笛第五屆單簧管音樂節的開幕之日,當晚他們舉行了成立二十週年的慶生音樂會。我在聆聽過程中,想起許多往事,無有感傷,盡皆感動。
深夜,一行人驅車前往陽明山中的熱門景點,未曾在這個時間上來的我直呼:夜景也太美了,人也太多了!朋友直笑我是從盆地來的土包子,這不是學生生活必備的行程之一嗎?抵達餐廳時,我們被帶入了一個離觀景邊界有點距離的位置,若要俯瞰,視線必先映入某些陌生人的面容,爾後才是那個眾燈閃爍的城市。
那晚,我們剛參與了魔笛創團二十年的生日音樂會,台上的聲響與老師們的身影還流動在腦海中,我們的交談多圍繞在音樂節首日的活動以及關於過去幾屆的種種。我們四人都至少參與了三屆,我們暱稱自己是魔笛寶寶,雖然年紀不符,但接受魔笛過去多位老師的照顧卻是事實,即使我們四人都已經在距離非常遙遠的地方做著非常歧異的工作:有人正攻讀演奏博士,有人努力地開發深度旅遊團,有人在國中辛勤耕耘九年一貫的藝文課程、有人奮力投身於音樂推廣,但當我們回到魔笛的活動,我們仍然是以第一屆那種熱烈的心情感受著一切。
非常非常榮幸受黃老師與林老師的邀請,我念了一小段旁白作為音樂會開場,開場的內容是這樣的:「1993年,12月24號,在這個溫馨的聖誕夜,眾多的人潮湧入大街,而我們正坐在台大學生活動中心的大禮堂,等待一場精彩的演出。演出者是一個新興的音樂團體─魔笛單簧管四重奏,他們將帶來的第一首曲目是,耶穌,人心渴望的喜樂。」接著,松怡廳的音響播放出20年前那個夜晚開場的錄音,播放到一半之處,老師們從幕後走出來。那一瞬間,我真的很感動,如果生活中的現實是一去不返,那音樂中的現實是可以無論經過多少年,仍能保有原初的模樣,現場演出將那個跨越了20年的音軌銜接於我們眼前的時刻,無有縫隙、無有雜音。
黃老師在結束前告訴大家,錄音師坐在底下,眾多當年參與的人也坐在底下。我相信對他們而言,這一晚和那一晚能重疊出一個時差被消弭的景象,因為即使演出團員有所變異,妝髮有所不同,但音樂的節奏、韻律、聲音都能吻合那個多年前的回憶。音樂是記憶的時光機,讓我們在川流不止的光陰裡生出一個回到年輕的可能。
中場休息時,我轉頭觀察了週遭,真的,音樂廳的二分之一已經是我一個都不認識的學弟、學妹,而我熟識的人皆已經坐到了音樂廳的最後緣;那些根據我自己觀察老師們習慣坐的位置。我的視線穿過重重陌生的面容,抵達舞台,我想到也許在更久之後,這個音樂廳我不認識的比例會到達四分之三,但我知道魔笛一開始演奏,我會忘記時間的浪潮迎面向我撲來。
「ㄟ,你真的不搭車回家了?」朋友們這樣問。我說,當我被上山途中的景物迷惑時,我就打定明早再坐第一班車回家了。這就是生活中的現實,沒有搭上最後一班客運,不想揮霍計程車錢,又想與好友一聚,就得付出回不去的代價,然而,當他們戲仿著我在台上唸誦的「1993年12月24號」這幾個字時,我想起魔笛剛剛成功的演奏,內心湧上一股激動,因為此刻的我,回到了1996年那個因為魔笛,而第一次踏入國家音樂廳入口的瞬間,我睜大了眼張望這華麗的一切,豎直了耳朵,正式開始我此生的聆聽旅程。
在創作坊的團隊想像裡,文學是一種強韌的生命能量、生生不息的文化光點。
完成暑假作業、寫好考試作文,拼出驚人成績……,這些家長眼中的「主流追尋」,全部都必須建立在豐沛的生命能量和歡愉追尋的文化光點上,才能輕鬆學習、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