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6 12:04:19MaLi

選擇與命運 130606

孩子的強力
有一天,樹兒的班發生一起事件,A同學因細故撕了B同學的小本子,B同學因而大火,翻了桌子踢了椅子,還把A同學的書包從三樓教室丟下去。  當樹兒向我報告這起事件時,他在乎的是:「媽媽,我覺得好奇怪喔! 我們班好多人,很佩服B同學,覺得他很厲害。 可是我不這麼認為。」


有一天,旦旦的班級發生一個事件。  他們班要選擇「書香小天使」,書香小天使,顧名思義,就是跟閱讀有關。  而班級認定,要選一位,在學校圖書館借閱最多次的孩子。  老師決定讓同學們票選,票選結果出來了,旦旦心中充滿困惑。  「媽媽,我覺得好奇怪,我們班每次選舉,都是男生和女生大戰,男生一定選男生,女生一定選女生....通常,女生被提名的候選人多,所以,每次都是男生獲勝。 我覺得好奇怪喔! 那個男生,明明沒有去借很多書。」  


♡♡

當一個與孩子關係很好的媽媽,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從孩子身上,得到許多新聞得不到,卻是,很重要的,關於新社會的嗅聞。  到底孩子長大後的社會,會長什麼樣子?  通常,我可以從孩子回家報告的種種困惑事件或幸福事件,得到一個鼻子,彷若嗅聞得到。


讓我來解析這兩個事件吧!



♡♡

這種「投票選舉」的異象,女兒說了好多次,兒子也說了不少。

這些小朋友,在投票時,就如同大人一樣,各有各的理由:

*  因為我們是好朋友呀。

*  因為他請我吃糖。

*  因為他的哥哥我認識。(學生會代表選舉)

.... ,而,擴及整個學校,充斥在女兒班級,影響力最大的理由就是:

*  因為他是男生呀。(或是,因為她是女生,跟我一樣。)


一年級的女兒對於這種現象,感到困惑不解,些微憤怒。

五年級的兒子對於這種現象,見怪不怪,不認同卻已經少了憤怒。

而年紀雖很老了,每次聽,那種義憤填膺的小感慨,都還是會出現在我胸口。


孩子們孩子氣,根據個人喜好,個人利益,私誼或性別立場來投票,不是根據大我利益或更大的集體約定來投票,沒有被教好,是我可以理解的。  然而,我所生存的成年社會,在投票,在種種事情上,不也是這樣嗎?


這樣的性別立場,長大後,就變成派系、黨籍....

我們不問本質,不深思長遠的連鎖後果,不顧慮集體的承擔,我們選擇,因為講義氣,因為一時衝動。


這幾年,我一直思考著在新時代的靈性觀之中,孩子們需要很多的大我教養。

同樣地,在地球母親垂危與蛻變關鍵,孩子們需要更多的綠色意識與實踐經驗。

而在這裡,在各種權力結構與金錢利益完全聯盟的新社會,孩子要有多麼穿透的眼光,看見隱藏在每個商業設計背後的政治與危機。  並且,要有多大的安全感,才能堅持,更大的利益,以及,善與公義。


寫到這裡,我的心跳加速,而眼眶含淚。

我似乎能看到,在新時代靈性的預言:光與愛會成為主要的力量,的美好未來....

在那美好未來能實踐之前.....這些越來越極端的金權與假民主的種種,與人性陰影掛勾的亂象,有多長多深的一條,艱辛的教育之路,是我們要走的!


這幾年,我來到靈性療癒的核心本質,光與愛的感受與通道,越是生命本質的一部分之後,我卻一步步,把工作領域,移回教育和大眾的路線。   是這心跳加速與眼淚的召喚吧!  每個光工作者,要問的,不就是,「我服務的對象,是誰?」嗎?



♡♡

再來看樹哥哥的困惑。

心情有些沈重,來說個小故事吧!


昨天傍晚,展爸一個人咻地就拿著開山刀,溜到後山步道去野放了。

樹兒跑來:「媽媽,爸爸走了嗎?我跟他說要跟的,他沒跟我講就走了。」

我說:「對,你可以去追。 但是,你一定追不到。」

樹兒:「那他什麼時候回來? 我還是想跟。」

我說:「你還可能去出口堵他,保證可以跟他相會。」

樹兒:「可是我不想。」

我說:「那麼,你好好照顧自己的失落吧!

樹兒就好了,他承認了失落,願意往下走,參與正在吃飯的我們,展爸,也幾乎,就回來了。


「好好照顧自己的失落吧!」是我想說的關鍵句。

在樹哥哥的班,A同學,因為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寫在B同學的小冊子,不是他喜歡的被描述的方式,於是,就憤而逕自撕去B同學的本子,把有自己名字(還包含別的訊息)的那一頁,撕個粉碎。


A同學,簡單的說,可以說是惱羞成怒,然而,更深的底層,則是「一種自我形象的失落」

他不認同,不願意,自己被別人這樣想,這樣看,或是,這樣誤解或污衊。

然而,他無法停留在自己的失落中,他選擇了,自認為,有權力解決問題,於是,跨越了合理的人際界線,直接破壞了B同學的東西。


B同學,他也是個衝動型的孩子。(其實,這兩個孩子,我都認識,都是本質還在良善可愛這邊的男孩。)  他感覺自己被冒犯了,被欺負了,於是,他也”自認”有權力,可以處理這件事。 翻桌子踢椅子,可能是他慣用表達對某人不滿的方式,或是,一種”壯大自我”的慣用策略。  然後,他摔掉同學整個書包,來報復,自己的一張紙被破壞的失落。

他失落的是什麼? 也是他心中"權威的失落。" 然而,這失落,其實,是"假的",因為,他心目中渴慕或自認擁有的權威形象,是虛構的。  真正的權力,來自於承擔,來自於能力,來自於負責。


能表達憤怒,是一種能力,

能用如此強烈的方式,警告同學,以後不要再來犯我了,是一種強力。

然而,我關懷的是,這些孩子,是否被適當地教導,什麼是權力,什麼人際界線,什麼尊重,當失去平衡時,要怎樣要求平衡與回報......


最本質的是,在核心裡,他們能否「好好照顧自己的失落」然後,用力量與愛,來執行權力與處理人際平衡的議題。 他們,是否能活出真實的力量,而不會,去在乎,去執著,那些,虛假的,想像的,"權力形象"或"美好小我的形象"


這個時代,太多的電影與網路遊戲,教導孩子們,英雄必擁有”強力”的世界觀。

樹兒這陣子,崇拜的是”鋼鐵人”。  而他們整個班,都著迷”鋼鐵人。”

我不曉得,鋼鐵人3最後的結局,他決定放棄鋼鐵人這個設備,因為,他發現,保留它對世界的危害更大,是否,傳遞到這些小觀眾們的心中。  然而,小觀眾們心中興奮的,嚮往的,都是,能擁有一套,呼之即來,即刻能包裹自己成為超人的設備吧! (哎呀,以前的超人,還得找到電話亭換裝。)


我們渴望強力,而逐漸麻痺去感受,在強力摧殘下的肉體身軀,是什麼感受。

樹兒的很多男同學們,都在渴望能擁有鋼鐵強力的階段,他們目睹強力不去感受肉體身軀的書包被摔下的震攝感,他們把焦點停留在:「哇~好厲害!」的渴慕。


我們都在選擇知覺的焦點,大部分的我們,會逃開,那些讓我們不知如何應對的感受。

於是,我們會略去甚至忽視,整體感受的全部,而用一種強烈的感受來遮蔽深層的脆弱與無力感。   


去感受,每個層面每個人,能感受到的,是一人道教育,是成為療癒者與光工作者重要的底層修養。  而我們的孩子,不會在流行文化、愛刺激找碴的偏頗媒體中,學會這些完整的體會。  身為家長的我們,有能力,做到,並負起,這最重要的任務嗎?



♡♡  

在這篇文章的最後,我來貼一篇,兩個月前寫的文章,這篇文章即將刊登在行天宮通訊。 這文章,可以回答,我看重的,大我與小我,權力與公平的種種複雜的道德思考。




先來說一段親職生活記事

陪7歲的女兒看《哈比人》DVD。 電影最後,比爾博義氣沸騰,從樹上跳下,單刀迎救矮人王子索林,他一刀刺倒了就要砍殺索林的半獸人,接著,單人迎戰數名半獸人,就在千鈞一髮之際,女兒大喊:「不公平~他只有一人。」 螢幕上,原本躲在樹上避難的11個矮人,被比爾博的勇氣鼓舞,紛紛跳下來迎戰,化解了比爾博的危機,最後,一群老鷹,叼走戰場上的矮人們,救了大家。 主角平安之後,女兒終於鬆了一口氣。


電影結束後,我問:「女兒,妳那時候真正要喊的是:『不要』吧!」  女兒辯解:「可是明明就不公平呀!」   「那為什麼,後來12個矮人攻打5個半獸人,妳沒有說不公平?」  幸好,母女之間平日沒有權力糾結(註解),女兒安靜下來,沒辯個沒完沒了。


我摸摸女兒的臉,說:「妳喜歡比爾博對嗎? 」她點點頭。 「妳不想要喜歡的人受傷?」她點點頭。  我把她抱在懷裡:「媽媽跟妳一樣,希望比爾博安全。」 女兒更柔軟也與我同在了。  我說:「媽媽要妳知道,真實的話,最有力量。   說『不要』比『不公平』有力量多了。」 「為什麼?」女兒好奇而敞開地問我。


我說:「對於”公不公平”,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尺,怎麼量都很難大家都說公平。  公平,只有用大家都同意的尺,才有意思。 比賽時大家都願意遵守事先約定的規則,裁判才有能力判斷公不公平。   如果半獸人媽媽,她會不會說,12個矮人加上1個巫師,對抗我兒子,真是不公平呀。」 女兒咯咯地笑了,她從沒站在兇猛的半獸人怪物的立場想過。 「所以,公平經常是個人的感受,不一定能讓別人同意。」


我繼續解說電影:「很久以前,半獸人殺了索林的爸爸,那時索林也砍下他的手臂他們兩都以為自己有”權力”報仇,才會殺來殺去,媽媽想問妳:『殺來殺去,要怎麼比公平?』」 女兒回答:「不知道。」我說:「是呀,能說不知道,就好了。  很多世界上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平衡,不是1個人的小腦袋可以知道的。 能夠說不知道,為自己的安全和保護朋友奮戰,就是有力量的事。」  女兒問:「那公不公平,是不是就交給神來說了。」  我說:「要有智慧,能看到更遠的過去;要有慈悲,能同時站在每個人的角度來原諒,也許神能做到吧!」


「記不記得以前,當妳在寫功課,可是哥哥在學校已經把功課寫完了,妳抗議說:『不公平』? 後來媽媽說:『每個人有自己的命運,而且,還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她開心睜亮眼睛點點頭。  我抱抱她:「妳真的好厲害,從那次之後,妳就沒有隨便喊不公平,而是說:『我也要。』對嗎?」 她又咯咯地笑了。


2個月前,在寫功課的女兒羨慕哥哥可以玩,抱怨說「不公平,為什麼哥哥可以在學校寫功課。」後來,我跟她說:「妳也想玩,那麼,妳可以選擇不要寫功課和哥哥一起玩,然後,承擔沒有寫功課的結果。 或是,妳可以選擇快快把功課寫完,然後玩個夠。」  那次,女兒聽完就平靜下來,專心寫功課。  我稱讚她:「真好,選了個最有力量的選擇。」


還有一次,一家人在火鍋店吃晚餐,女兒得匆匆吃完,離開去上舞蹈課。 離開前,她萬分不捨,喊著:「不公平,為什麼你們還可以在這裡快樂吃火鍋,我卻不能。」  那次,母女有個很可愛的對話。


我問:「白雪公主漂亮嗎?」 她點頭說:「漂亮。」

我又問:「那白雪公主聰明嗎?」 她搖頭說:「不聰明,不然她也不會一直被騙。」  

我問:「那媽媽漂亮嗎?」 女兒害羞地笑而不答。 我們都笑了:「妳就承認,媽媽不夠漂亮,是嗎?」 她鬆了一口氣,趕緊點頭。

我又問:「那媽媽聰明嗎?」 女兒驕傲地大聲說:「聰明。」

我說:「媽媽要說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擁有一些好,然後在另外的地方要學習。 安於命運然後開心學習,就命好了。」


我轉口一問:「妳真心想學舞蹈嗎?」她點頭。

我說:「那麼,妳現在可以選擇,把握機會現在就去試跳,看妳是不是喜歡這老師。  然後,放下黏著我們的心。  想吃火鍋,爸爸會把好吃的留一小碗,等妳舞蹈課結束,回家還可以吃,好嗎?」

她笑了,轉口說:「媽媽,趕快,時間快要來不及了。」

孩子,為自己舞蹈課的準時負起責任,把能量流入力量中了。

我說:「真好,妳這個選擇,就是把自己的能量放到自己的力量中。」


那是一次有趣的對話,由於我也承認了自己的限制,讓女兒對於生命不能事事如意的限制有了接納,並且,對於自己能有所選擇的力量,感到紮實。   讓當媽媽的我驚訝的是,女兒在那個對話之後,就不曾在家裡有不公平的吶喊,她似乎真心收下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而且,每個時刻,我們都能為自己選擇。」 這道理。



再來解說背後的親職理念

 

當孩子說:「不公平」其實是在表達:「我不要」或「我想要」


每次,當孩子喊「不公平」時,不要陷入與孩子爭辯是否公平,聆聽或詢問孩子:「不要什麼?」或「要什麼?」 在我的經驗中,問「要什麼?」會比「不要什麼?」更有力量。  孩子要的大致就是這些:「我想贏。」「我想吃更多。」「我還想玩。」「我想跟大人一樣晚睡覺。」 「我想跟弟弟一樣留在家裡不去上學。」 「我要姊姊也被罵。」


當我們聆聽孩子的真實,就會發現,當孩子用「不公平」代替「我想要」,通常是把《個人慾望》和《權力》連在一起了。 這樣的孩子有個錯覺,認為「只要大人允許,就能隨心所欲。」 通常,我會在這時候開放選擇,把權力還給孩子,例如:「妳可以吃更多,但是在吃之前,我會想問問妳的肚子,真正要什麼?」  或是:「媽媽也要睡覺了,妳可以選擇,躺在我身邊,閉上眼睛或打開眼睛。」    「媽媽罵人是我失控了,我道歉。 現在,從生氣回到平靜,妳的選擇是什麼?」


若在你們家,透過選擇自由的敞開,而無法解決孩子對「不公平」的吶喊,我們得意識,平日與孩子分享的人生觀是什麼。




支持孩子:「無論有多少限制,你永遠有選擇」

「選擇」有很多層次,選擇吃什麼,選擇吃多少,選擇用什麼盤子叉子吃,選擇專心吃或胡亂吃。  平常,我們盡可能賦予孩子更大的選擇,藉由這歷程,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權力與能力。  例如:「不去上學,不是妳今天的權力能決定的。  然而,妳可以順利上學,或是,跟媽媽黏來年去再出門。」  


在我們家,從女兒3歲開始,大人就隨旁口白的方式,帶領孩子看很成熟的電影。  例如:「美麗人生」或「新天堂樂園」,前幾年的「送行者」,「魔戒」、「哈利波特」或「星際大戰」。  孩子小,我們選擇用DVD,於是可以分段休息,在休息時聊天與討論,孩子會被我問這樣的問題:「哈利波特最後選擇了自己去讓佛地魔殺死,為什麼?」 「佛地魔選擇了黑魔法,為什麼? 他被什麼樣的慾望抓住了?」 女兒會回答:「因為佛地魔不想死,死有什麼關係,他都不知道靈魂不會死。」 在這裡,很奇妙的是,孩子透過這種對話,明白了慾望與愛的選擇,逃避與面對的選擇。


在前一陣子,女兒害怕學校的游泳課,經常問:「為什麼我的同學可以請假,而妳不讓我請假呢?」 我一次次回答:「因為如果選擇逃跑,害怕會越來越大。 當我們面對害怕,不僅害怕會消失,還會有通過困難的快樂,等著我們。」  女兒一次次哭著不想去游泳課,又一次次在我鼓舞下顫抖著去上游泳課,又在每次克服困難後回家述說興奮與甜美,就這樣,在害怕抗拒和勇敢面對來回了一學期,這學期,終於每次可以平靜去上游泳課了。



教導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

要信任孩子的智慧能明白《命運》這大概念。  透過看電影,尤其是史詩般的好電影,我們帶孩子領受到主角在迎接自身命運時,背後的勇氣和光芒。  透過這麼深的價值教育,孩子逐漸把「愛」與「勇氣」放得比「舒適」與「不死」還重要。 孩子跟我討論同學的行為時,我會帶著孩子看,「命運是什麼,選擇是什麼,要承擔的後果是什麼,學習是什麼,成長是什麼。」  


以游泳課為例子:「你們共同的命運,就是每個禮拜二都有游泳課,妳選擇了雖然害怕卻依然面對,妳承擔了緊張還要勇敢跳下水裡,即使老師很兇都要練習不怕,妳就會學會游泳,長出更多的力量。」  而妳的同學,她選擇了逃避,要承擔的就是每次都更害怕,然後,一直沒有學會游泳。  他學到了躲起來,可能學會說謊,在力量上卻越來越小了。

這是我們家經常與孩子的討論,很神奇的

是,孩子好容易就明白了大道理。   


讓孩子明白:「承擔更多責任的人,有更多選擇的權力」

「媽媽問你們喜歡吃什麼,可是,最後做決定的人是誰?」我會這樣問。  「當然是媽媽。」孩子們會異口同聲說。  「為什麼呢?」「因為媽媽買菜主菜承擔最多。」 「那你們的選擇是什麼?」「可以選擇吃多少或不吃,還能選擇開心或不開心吃。」 「如果媽媽刻意煮你們愛吃的,那是為什麼?」「那是媽媽選擇照顧大家。」

在我們家,孩子感受到沒有階級壓制,卻明白,承擔責任與選擇權的相關連。  我盡量讓孩子明白,讓自己健康是他的責任,而我,會從旁提供知識和幫助,無法代替他。  



讓孩子明白:「選擇就是能量,永遠把能量流入力量中」

許多時候,孩子會用情緒選擇,用任性選擇,甚至因為跟大人有權力糾結,而選擇了讓大人生氣來獲得假力量。  因為給孩子很多的尊重,包含可以不吃晚餐,慢慢地,孩子取得關於自身需要的足夠權力,孩子也明白,承擔與負責的力量之後,就自然而然,會做出讓自己有力量的選擇。    而這些道理,也是我們透過電影,一次次與孩子共同建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