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30 10:27:45MaLi

養出有力量的孩子 100630

昨日寫出來的,為了回答大陸一家報社的邀約。
前半部是整理已出版的觀點,
後半部是醞釀中的親職觀點。
先在這裡貼出。

♡♡

    出版了”養出有力量的孩子”、”做孩子心中的小太陽”和”做情緒的小主人”之後,在親子教養的思考,我仍醞釀著許多觀點。  本質上,這3本書說的都是,父母如何支持孩子的情感發展,讓孩子無論在哪種情緒,父母都能和諧的安在,讓孩子與自己的情緒有一份和諧的關係,也就是孩子與內在自我之間,無論什麼面貌的自我出現,都能深愛並接納自己的態度。 碰恰恰是父母在管教時的基礎內在:
    1)碰:父母與自己的平靜中心連結,用平靜成為一個接納孩子的容器。
    2)恰:父母用平靜中心與孩子此在連結,與孩子在一個同步狀態。
    3)恰:父母在與孩子連結的場域中,進行互動,或實施管教。  
    傳統親職關注的角度是教導些什麼,如何教導? 碰恰恰提出更先的命題:父母用什麼狀態教導孩子。  碰恰恰提出:無論教養重點為何,父母先用平靜穩住自己,並與孩子的當下連結,直到與孩子形成一個兩人有來有往的同不關係時,再進行教養或教育。  

    比方說,孩子在百貨公司哭嚷著要買玩具。  父母覺得很浮躁,一方面是面子問題,一方面不認同孩子任性的態度。   在出口管教之前,父母需要在內在做一點小小的呼吸覺知與留意內在,放下批判,接納自己有面子需求並放下面子的執著。覺知對孩子有批判,並提醒自己這也不是此刻最重要的。  於是,父母能找到身體裡最平靜的地方,而透過呼吸與此平靜中心連結。  這時候,父母就回到了平靜狀態,試著用心靈想像力碰觸孩子,碰觸孩子身體浮動之處,碰觸孩子內在執著之處,碰觸孩子慾望流動的身體部位。   當父母做到與孩子的能量觸碰,並且用自己的平靜容納孩子內在種種之後,父母能看到孩子不只有哭鬧的行為,同時,孩子內在也有著敞開的心與理性。  於是,父母也許是先靜默而溫和地碰著孩子,感受到孩子的心跳,然後與孩子做幾個同步呼吸,當兩人的連結場域形成之後,父母可以溫和接納孩子的當下且堅定原來與孩子之間的協定。  

    上述步驟,無關父母的親職理論,是個父母存在的狀態。  不在浮躁失控時管教,當進行親職時,留意自身內在,直到平靜; 當與孩子對話時,留意雙方關係直到有同步的連結。  無論接下來要說什麼,建議父母在在實施管教前,能達成碰恰的兩個狀態。這時候,才進入最後一個步驟,恰。 碰恰恰,如同圓舞曲的腳步一樣,是迴旋的,每一次開口都回到內在並進入關係間,然後再開口。    如果在我們家,孩子在百貨公司哭鬧著要玩具,我的經驗是:平日與孩子建立簡單的默契,只要與孩子連結構,輕輕提醒默契,孩子就能回到合作的流裡。  以買玩具這例子而言, 在我們家,孩子會聽到:「媽媽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媽媽可以陪伴哭哭的你。 旦哭哭時無法討論買玩具的事情,要等你平靜後,我們才能討論。」  

    因此,在親子衝突時,父母使用的是一個有默契的約定來達成合作關係。  而不用權威來命令孩子。   在我們家,關於哭泣與索討之間,有個清楚的約定:「哭哭要不到東西,哭哭只能要到溫柔與陪伴」  「買什麼東西是全家平衡的考量,需要在全家平靜時討論」  
    以上,呈現了前三本書中,使用的核心教養精神。

    這套教養哲學,得到許多父母的認同與學習,然而,許多時候,父母很難無處不平靜,也不是每次都能給出如此多的支持。 一些父母會在做不到時,覺得挫敗,在不夠平靜時,反而因挫敗而離平靜更遠。

    於是,我反思,是否有個東西,超越了在管教時保持平靜,卻更重要?   有時候,父母有自然的憤怒,有自然的不接納,或失去耐心。  這些狀態,只要不是成癮或成習,在某種狀態下,也是親職裡,提供力量的重要因素呢? 畢竟,父母是個人,七情六慾,如何安然於教導之間?  在這思維下,我假設,在父母養成之前,更核心的前題是:成為真實的自己。  如同我,平靜是自然而真實的,那我的平靜有支持力。  但對其他父母而言,平靜若過於牽強,放下要回到平靜的執著,反倒更自然有力量。

    真實的父母,坦誠接納自己真實的樣子並保持自我覺知。  在失去耐心之前,覺知到了,並輕鬆承認,然後,簡單表達:「孩子,你已經失去平靜,媽媽也快要失去耐心了,我們先放下買玩具的事情,一起來支持彼此吧!」  真實與自己安在的父母,會給出一種單純的感染力。  孩子也能真實而簡單的,與自己同在。  

    我發覺,坦白而輕鬆地,跟真實的自己在一起,比要求自己平靜更核心。 無須擔憂真實狀態不好,若真實的狀態不適切,就關注著自己等待,人的情緒本來就是流轉的。  只要鬆鬆的不執著,很快就能流轉到好狀態。
 
    在每個片刻都安然於真實,背後更珍貴之處是,忠於自己,活出生命的本然樣貌。 在容格的學說裡,是個體化,成為真正的自己,把與生俱來的潛能發揮出來,貢獻到人間。生命的本然,是心靈深處永不枯竭的泉源。  父母透過一次次支持自己的真實,逐漸與內在泉源連結,生命更活在滋養之中。  這樣的父母,不會對孩子執著,不會要孩子成為有違他們本然的樣貌。  當孩子也能被支持活出真實,親子間,很難有過不去的衝突的。

    我發現,那些,會在管教裡失控的父母,或,苦心栽培孩子最後卻失去親子和諧,歸咎本質是,這些父母把栽培自己的深層動力拿來栽培孩子。 若栽培的方向又偏離孩子的本然,在雙方都失去內在泉源滋養的狀態下,就很難和諧前行。

    雖說,幼年期的教養對性格養成有重大影響力,但在我的理念裡,父母自身活得好,無論何時,對孩子都是很大的支持力。  這篇文章,想邀請父母回歸自身的觀照,當你越在真實平靜之流,與孩子溝通與互動,都自然天成了。  與重視子女教育的父母分享。
梅能 2010-06-30 13:26:21

這篇文章讓已經進步很多卻還是會挫敗的我感到非常自在 相信自己可以陪伴孩子找到屬於他的道路
相信自己是一個很好的媽媽 謝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