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31 23:24:01LISA

吳季剛媽媽陳美雲女士--分偶家庭的成功親子教養

吳季剛的母親陳美雲談孩子的成長

 

當大兒子每次考試都考100分,是別人眼中的資優生;小兒子卻只喜歡針線與娃娃,是別人眼中的怪咖時,陳美雲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又如何在個性及表現迥然不同的兒子們中,找到平衡點,教養出適才適性各自擁有發展天地的孩子?

  另外,陳美雲為了理想的教育環境,毅然決然獨自帶著兩個孩子移民加拿大,接著遷居美國,長達15年間,她又用什麼方法與分隔兩地、留在台灣打拚的老公緊緊維繫著良好的分偶家庭關係?

2009年,吳季剛(Jason Wu)因為受到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Michelle Obama)青睞,為她設計參加就職典禮禮服,而聲名大噪。吳季剛年紀輕輕(當時26歲),就得以從強敵環伺的紐約時裝界中脫穎而出,除了靠他自己的天分與努力外,父親吳昆民與母親陳美雲以開明的態度支持他的興趣是關鍵所在。

每次陳美雲到紐約探望吳季剛,看他從早忙到晚,工作逾時很心疼,她要吳季剛放慢腳步輕鬆一下,但吳季剛回答她:「媽,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不會累的。」陳美雲很感概的說:盡量發掘孩子的興趣,盡量給他該有的協助,孩子會做得很好,先決條件是必需在雙方的約定下配合協助。

陳美雲在懷老大吳季衡時,已年過30,所以老大是在家人期待中出生的。唸幼稚園時,她就像所有做母親的一樣,為他找當時最好的學校--幼華幼稚園來唸。老大每天乾淨上學,乾淨回家,是個典型的乖寶寶。到了老二吳季剛就很不一樣了。

吳季剛鬼靈精怪,想法很多,陳美雲擔心他無法適應中規中矩的學校,於是除了帶他參觀幼華之外,也讓他看看當時剛成立的內湖森林幼稚園。那是一座以大自然為活動空間的校園,吳季剛一看就喜歡上,馬上決定就讀。於是整天在森林裡攀上爬下,與動物為伍的結果是,每天帶三套衣服上學,都沾著泥巴回家。陳美雲曾嘗試要讓兩個兒子唸同一所學校,但個性迥異的兩人都搖頭不表贊同。陳美雲說:曾經為兩個兒子在不同學習環境中成長苦惱過,事隔25年到現在看來這決定是對的,因為兩個兒子後來的發展都適得其所。


 

對愛娃娃的男孩 給予協助引導

吳季剛從小就很愛收藏芭比娃娃,常常與表姊玩在一塊兒。陳美雲為此擔心過,特地向醫師及幼教老師請教,但他們都說沒問題。就讀幼稚園時,吳季剛也經常央求陳美雲帶他去觀賞郭小莊雅音小集的表演,他深深的為演出的美麗戲服及頭飾著迷。

除了娃娃與京戲服飾外,吳季剛每週還要求陳美雲載他去逛婚紗店、描摩婚紗禮服及擺飾。吳季剛異於台灣一般小孩的表現與想法,讓陳美雲為他在台灣僵化的教育制度下受教感到憂心。幾經思索,與老公吳昆民商議後,她便帶著當時9歲與12歲的兩個孩子到加拿大定居。

初到加拿大,老大吳季衡很快就融入學校課程中,老二吳季剛卻有適應上的問題。吳季剛老把英文字母B、D反著寫,學校老師建議帶去醫生那兒做腦部相關咨詢。陳美雲堅持孩子需要時間適應,拒絕此事。一年半載後,吳季剛恢復正常、步上軌道。她表示,父母下的決定對錯與否需要時間證明,也是一種考驗。

在全力支持吳季剛發展他的興趣與才能時,陳美雲曾與他約法三章:一定要大學畢業,除了母語及英文外必需學會一種歐洲語言,還有不能學壞,染上吸毒等壞習慣。吳季剛在陳美雲安排下,在溫哥華唸書時跟著日本老師學紙黏土娃娃雕塑,15歲就拿到紙黏土娃娃教授資格證書。

17歲時參加芭比娃娃設計比賽奪得雙料冠軍,被Integrity玩具公司延聘為收藏型娃娃藝術總監,陳美雲說:她一直給孩子一個觀念,她願意支付孩子的學費,但若他們停止學業,就必需靠自己,所以兩個孩子都有心理準備。吳季剛到紐約Parsons學院唸設計時,大半都靠自己,沒跟家裡拿過生活費。

分析引導 讓孩子了解父母用心

由於兩個孩子個性不同,陳美雲對老二採支持協助的態度,對老大則是運用分析引導的技巧讓他聽從建議。她舉例說道:老大在美國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拿到學位後,想留在美國繼續唸MBA,她勸老大到日本,理由是年青世代中懂得中英文已經不稀奇,學商應該再多學第三國語言,所以到日本是很好的選擇,老大並不認同。後來老大回台灣度假,到誠品買了一些就業書看,資料分析指出會中英文的與會英日語的人就業,薪資相差很多,他終於正視這個問題,就決定依陳美雲的建議到日本唸慶應大學,爾後在早稻田大學MBA畢業。

在日本唸書時老大還是沒感受到第三國語言的重要性,一直到他回台灣進入自家的公司工作時才有一番體悟。事情緣起是今年初他向一家日本商社爭取腸道益生菌代理權。社長是典型的日本人略懂中文,他帶著自己懂中文的大兒子,希望能進行良好的溝通。席間沒想到吳季衡不只能用中英文做交談,還能用流暢的日語跟他相談甚歡,日本社長臨走前告訴吳季衡,這個約簽定了。因為這件事,吳季衡終於明白母親陳美雲長期的用心。陳美雲說:「對孩子長期規劃,孩子當下可能無法了解父母的用心,但事後若有機會,就能讓他明白。」

吳季衡在日本唸完研究所後,原本認為自己懂中、英、日語及廣東話,很搶手,想留在東京。仔細思索後卻發覺業界給的薪水雖高,但東京生活費貴得嚇人,並不划算。加上爸爸吳昆民曾告訴他:自家公司擴編需人,回來正是時候,有位置安插,過後就沒機會,他必需從基層做起。於是吳季衡在考量過後選擇回台灣就業。

陳美雲對吳季衡耳提面命三件事:他到自家公司上班,因為父親的關係,業界可能叫不出他的名字,只會稱他是某某某的兒子;有新想法可能會因為父親觀念守舊而受到阻撓,無法施展抱負;另外,因為他是老闆的兒子,很難在公司交到朋友,權位愈高愈難交到朋友。吳季衡把她的話都聽進去了,進公司2年多,期間沒跟爸爸吵過架,與員工相處融洽,當中還替公司挽留了一個頗有辭意的重要幹部。她說:「孩子有優質的父母,可能給他造成很大壓力,但提供孩子優質環境,讓他少走一些路,卻可以與你一起打拚。」

陳美雲認為教育孩子需要身體力行,她主張即使年紀大,學習緩慢,還是要努力去學新的知識、新的東西,了解孩子的想法,不斷的學習,孩子會以大人為傲。像她回到台灣定居就申請EMBA課程,花了一年半時間犧牲週末假日唸完。現在她不再是單純的家庭主婦,而是身兼三家企業董事長職務的人。原本對電腦一竅不通的她,也努力學會使用e-mail、學會上網好了解年青人溝通用語。她覺得:「會」與「要不要做」是兩碼子事,孩子在進步,如果大人都不懂孩子,心裡作何感想?如果孩子講的話題大人能切入,能夠跟他共鳴,就會與孩子有互動。

愛是分隔兩地 緊緊的連繫

「為什麼你不在這個時候抱我一下?」陳美雲看著機場周圍互相擁抱道別的人群,望著快要入關的老公吳昆民,忍不住掉下淚來。但老公什麼都沒作就這樣回台灣去了。陳美雲憶起帶著兩個兒子到加拿大移民定居時,老公從初次的不解風情到後來學會擁抱這件事,感觸很深。

陳美雲說:「愛是需要學習的。」她的老公到加拿大探視她與孩子一次比一次進步,有一天,老公告訴她:「在這裡不要怕人家笑,因為大家都在抱抱。如果回到台灣我就不敢抱你了,可是這裡可以抱抱,因為沒有人認識我。」所以她知道他也在觀察,也在學習。後來老公學會主動抱她,讓她覺得很感動,她很高興老公終於學會怎樣表達愛,她表示,擁抱是愛裡面最重要的元素。而愛是需要學習的,學習必需要用心。

「父母親情是與生俱來的,擁抱表達我們與孩子之間的愛與關懷,經常擁抱與孩子的距離可以接近零。」陳美雲談到原生家庭對小孩的影響,她認為孩子從出生以後接觸最多的人是父母,受到影響最深的人也是父母。她說:「將來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什麼樣子,你現在所有的表現都在影響著他。」

由於老公獨自留在台灣,老公為了與孩子維持良好互動關係,在她們旅居加拿大期間,很努力的做著一件事情。每到NBA球賽期間,他都會在半夜起床看電視轉播,這樣第二天他就有話題可以跟愛好籃球的老大閒聊。直到現在,老公與兒子間相處得像朋友一樣。這有著很大的關係。

陳美雲提到三十年來,她只做兩件事情:一是教育孩子,二是替老公做公關。她的公關不是穿得漂漂亮亮到外面與人交際,而是穿著圍裙在家裡不斷的做菜。她表示:因為重要客人並不喜歡在外面曝光用餐,所以做了多年公關,都是靠做菜做出來的。

她請客已發展到從前菜到甜點完整上菜,甚至於餐桌上會附上菜單,顯示她的誠意。她寫菜單初期是為了提醒自己,別遺漏放在冰箱中的菜餚,後來則衍變成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點綴。每次請客她都會用心的記住客人的喜好,以及客人間相處是不是很愉快。她建議身為人妻者:「如果您想讓先生愛您,離不開你,最好學會燒一手好菜,他一定跑不掉。」

 

 

心靈音樂-綠鋼琴


http://www.youma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