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06 21:25:00婉齡Liona

台商三通夢碎 返台購屋喊卡

「整體景氣復甦帶動投資信心,台商及外資相繼回流」「豪宅新選擇,台商的最愛」,這幾句廣告詞,是這半年來最常出現在大台北豪宅說明書的字眼。

對於台北市房地產超級業務員來說,台商客戶是一年來銷售房屋不可忽視的一個客群。台北縣一處總價3,000萬元的專案經理說,「台商不管走到那裡,台灣永遠是自己的根」,他一邊訴說台商客戶的購屋原因,一面驕傲地補充說,下午才剛成交的一層三戶共200坪的豪宅,就是由一位在日本、澳洲都有生意的台商來購買。

選前樂觀返台尋根

這幾年來,西進大陸熱潮雖然從未停歇,但是台商購屋潮始終是支撐台灣高總價房屋重要而有力的支撐。一位建設公司副理認為,有能力到對岸投資的企業,基本上所得也不會太低,兩岸置產一點都不稀奇。但是,他沒有想到,這個理論在今年320選後,悄悄被打破 。

看好泛藍可能當選,選前返台看屋,尤其是考慮回台購買較高檔住宅的台商,在選舉結果出爐、扁呂當選後,已經暫緩購房的腳步與意願。他們說:「還要與家人再商量一下。」他們也不排除規劃未來舉家移民大陸,所以暫時不打算在台灣再置產。

「上海樓市」雜誌總主筆蔡為民,已經赴上海工作四年,今年特別為了總統選舉返台投票。這幾天還跑到總統府前搖旗吶喊的他說,不論這是否是一場不公平的選舉,台灣族群嚴重撕裂,及政黨間的尖銳對立,是否會隨時間流逝歸於平淡,已經出現問號,至少兩岸和解是不可能了,三通更遙遙無期,回家的路依舊漫長。

蔡為民決定在大陸安個家,畢竟已經等太久了,人生有幾個四年,可以無止盡的枯耗下去他也預見,拋售台灣房子、舉家移民,一心投入大陸事業的台商數量會增加。

已赴大陸從事房地產仲介業十多年的上海投資觀察家張永河證實,他的多位台商客戶今年初至大選返台前,曾經多次向他透露或徵詢他的意見,表示有意回台買房子。

這些台商的想法是,赴大陸經商多年,已經小有積蓄,目前雖還談不上「衣錦還鄉」,但是基於留在台灣的父母已經年邁、小孩子已長大、在台住家已漸老舊等各種考量,考慮換個較大、較舒適的新房子,一方面讓老人家安享晚年,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家人享受較高的住房品質。

目前在上海松江高科技園區開設IT產品工廠的陳姓台商表示,一男一女的兩個孩子都還在台灣唸高中及國中,考慮到孩子已經長大,因此總統選舉前,提早回台帶著家人四處看屋,希望換間較大房子給家人住。

選後政盪購屋轉向

但因選舉結果出乎陳姓台商預料,他返滬前表示,要不要在台灣買新房子,他和太太都考慮緩一緩,由於時機太敏感,他不願多談這個話題,只說:「世事難料,未來如何安排還要再看看。」

現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某晶圓廠服務的王姓台幹,年初至今兩度返台休假,大部分時間都是陪著太太參觀台北各地的高檔住宅推案,本來打算選舉結果出爐後付訂,並且準備把原本坪數較小的舊房子脫手,這兩天也決定暫緩買房子的計畫。

王姓台商不願說明突然打退堂鼓的原委,只說,他與太太商量後,考慮是否把妻小接往大陸同住,一方面公司願意提供已婚台幹家庭式的宿舍,另一方面家人可以天天歡聚,不必再忍受兩地相思之苦,等存夠了錢,以後乾脆在上海買房。

張永河表示,目前大選剛結束,只知道返滬台商已不像日前那麼積極地找他談論返台購屋的計畫,至於熱度減低的原因是否與綠營當選,或是藍營仍在抗爭有關,這兩天尚未聽到客戶的親身說法。

根據統計,上海房產包括期房、新房及二手房,買主上海市民約佔七成,非上海的大陸民眾約占23%,剩下的7%買主為港澳台三地的境外人士,及外國人。其中台胞約佔全數的5%。

張永河以最近幾年為例,上海平均每年賣出4,000萬平方公尺的住房,就算台灣掀起移民潮,使得台胞在上海市的購房比率增加1個百分點,也只有約40萬平方公尺,約合十幾萬坪,對於胃納量極大的上海市來說,影響微乎其微,但假如那十幾萬坪確實從台灣流失,對於蕞爾小島台灣來說,卻是房地產業的大失血。

台灣房市大大失血

目前到上海購屋者,以台灣北部民眾居多,南部百姓相對較少,一大原因是,北部民眾覺得上海的房價較北台灣、尤其是台北房價便宜;南部民眾因為相對覺得上海房價較南部昂貴,所以興趣不高。

張永河還預測,台灣民眾如果大量赴大陸置產,上海、北京將不再是主要選擇,買主會逐漸向大陸內地城市擴散。

之前有意返台購屋的台商,購屋想法主要是「自住需求」的考量,「投資保值」其次;也就是說,大部分人認為台灣房市可能在選後持續看漲,所以想趁著這個勢頭換間中、高檔的住宅給在台家人居住。但是,張永河感慨地說:「現在這些想法可能都不一樣了。」

【2004/03/24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