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4-10 13:49:08阿玲

關於MOMA

被新朋友一問,發現自己對MOMA這個自己常來的美術館其實一點也不瞭解,所以做了功課,也順便向大家介紹這個紐約的寶。

MOMA是「Museum Of Modern Art」的簡稱,翻為現代藝術美術館,開幕於1929年,是第一個以現代及當代藝術為主題而設立的美術館。所謂的現代藝術,是指19世紀後期到當今的各類創作,MOMA把其收藏分為六類,建築與設計、繪畫(drawing)、電影與影像紀錄、雕塑與繪畫(painting)、插圖及印刷品。

在建築類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建築圖、建築模型與建築照片。MOMA本身的建築也是一個介紹的重點,這點跟另一個紐約有名的古根漢美術館有異曲同工之妙,以介紹(促銷?)所在空間吸引觀賞者,進而給予觀賞者另一種更切身的、身在創作中的經驗,這是在台灣的美術館中得不到的資訊,阿玲覺得很重要,對空間的敏感,其實真的可以從美術館做起,因為美術館常是建築師揮灑的地方,總是有著清楚的理念,本身就是創作,也是藝術。

設計類裡面,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堆奇奇怪怪的用品,小至筆、計算機、檯燈,大到家具、甚至跑車、直昇機,都算在設計類裡面。這次的展覽中我就看到讓人很想躺上去打電腦的電腦椅,幾十把我不太知道有啥差別的椅子,一堆小小的桌上文具,可以看出人與物品間的互動關係,看出物品設計的演變,看看『方便』這個概念的形成。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自己天天在用的用品被小心翼翼的擺在展覽場,真的會讓人會心一笑,覺得回家要愛護自己的小東西!

MOMA的繪畫收藏則是鼎鼎有名的,從莫內、梵谷、米羅、畢卡索到我很喜歡的歐姬芙,一些所謂的名作都可以在館裡找到,想感受一下梵谷的充滿星星的夜晚,一大堆畢卡索的分割的女人的臉,或高更的大溪地女子,到MOMA可以一網打盡。

影片也是MOMA的收藏重點,它有全美國最豐富的國際電影收藏,共計有一萬四千多部片子,上百萬與電影有關的平面作品,十幾萬本與影片相關的書籍,還有定期的影展,影展或以導演為主題、以類型為主題、以時代分割、或以國家為主題,所以MOMA是個隨時有電影節的地方。在館內地下二樓,還有終年不斷時時更新的電影海報展,可以讓人回味電影的歷史與嗅嗅電影海報的那股濃濃的回顧意味。

另外就是攝影作品了,MOMA不只收藏藝術攝影師的作品,它還收藏新聞攝影、科學攝影、廣告攝影與業餘攝影的作品。去年我也看到一個關於攝影歷史的攝影展,從光影到更清晰的圖像、再到捕捉動作、各種鏡頭的發展,清楚有條理的呈現方式可以看出MOMA對各類藝術歷史的重視。其實不只攝影展,常去的人應該可以感受到MOMA很重視作品的脈絡,無論是某類作品,或某個人的作品,MOMA都會做出清楚有條理的介紹與分析。

這次阿玲看到的則是一個德國攝影家Andreas Gursky的個展,大家到後來一致同意他是一個很能展現「數大就是美」理念的攝影家,大角度、大畫面、遠鏡頭、找出身在其中時看不到的秩序,是一種視角的震撼,也是一種人生觀的省思,除了技巧、顏色、光影,這位攝影師徹底的實現他要旁觀者清的哲學,很有意思。

我最喜歡MOMA的地方,是因為它總可以排列組合出一些有意思的主題,前年初全館只有三個主題,分別是「東西」(things)、「地方」(places)和「人」(people),然後各個主題有各種作品,可能包括一些畫作、一些雕塑、一些設計,由這些東西的年代排列,來看看這些主題如何被呈現。這次阿玲看到的有一個展主題是「Face」,裡面就有各式各樣的人像作品。這樣的主題,打破一般我們在博物館看到的以作者或時期分類的習慣,可以純粹就作品的主題思考。每次我看到一個簡單的主題,卻有這麼多種不同的呈現時,就會很感謝生活中的小事情,因為他們真的是各種想像的來源,端看我們怎麼詮釋。

當然不脫一般美術館的經營方式,MOMA裡面的紀念品店也事整個館的重要一環,它有非常豐富的藝術品海報,從畫作、電影海報、攝影到建築,應有盡有,這就是阿玲在MOMA被挖去最多錢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一個幾乎我認識的所有人都喜歡的購物袋,半透明的材質,袋子下層一抹紅色中透出透明的MOMA四個大字,真的是我看過最酷的袋子,阿玲立志要收集到大中小不同尺寸,還要收集裝海報的硬筒,這大概也可以是一個展覽吧。

拉拉雜雜平鋪直述了一堆,希望大家可以對MOMA多些瞭解,MOMA雖然身在窄窄的53街中,跟紐約其他美術館比起來又其貌不揚,卻總是擠滿了人,應該真的是因為它的豐富而令人心神嚮往吧!

MOMA網站: www.mom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