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18 23:57:50林萬福

美學(Aesthetics)BY楊裕富

美學(Aesthetics)BY楊裕富
美學顧名思義以『美』為研究對象。但是不論中西方,『美學』成為一門知識與學科,並以「Aesthetics 」定名,均起自於十八世紀德國哲學家包姆佳頓(Alexander Baumgarten),包姆佳頓在1750年時出版一本以Aesthetics 為名的書,在書中包姆佳頓對美學作了以下的定義。
其一、美學是研究美的藝術理論。其二、美學是研究感性知識的學問。其三、美學研究的對象就是『美』,研究的目的也是『美』(劉昌元1986)
西方美學的研究與著作,當然不是起自於十八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包姆佳頓,而是起自於西方文化的源頭:希臘文化。而,西方傳統美學作為哲學的一個分支,一直到十九世紀末之前這『美』的對象大致上都包括兩大創作學科:文學與藝術,這也是美學上通稱的『藝、文合論』。而通常西方文化裡引據最早的『美學』論著時,通常都舉出亞理斯多德的『詩學』(poetics),而亞理斯多德『詩學』一書則主要在討論希臘戲劇(所謂的史詩與悲劇)的創作方法與其『感人、淨化人心』的原因。所以西方文化裡也有人主張美學應稱呼為『詩學』的。但不論如何,由於這些探討的知識基本上是屬於人類心靈的,所以西方一直到十九世紀以前,『美學』基本上是屬於哲學家在探討。
西方傳統美學作為哲學的一的分支,在十九世紀末受到經驗主義的挑戰。經驗主義宣稱傳統美學研究的重點是『美』,而『美』是個很含糊的字眼,這樣的研究往往只照顧到形上學的圓融,而未能觀照到藝術品的創作方法,也未能觀照到藝術品欣賞時實際發生的『審美經驗』,所以經驗主義給西方傳統美學冠上『形而上美學』的稱呼,而促發了『形而下美學』的發展。同樣的,西方傳統美學『藝文合論』的傳統,在十九世紀末也受到藝術理論家與藝術創作者的挑戰。藝術理論家與藝術創作者認為藝文所包含的分科過多(諸如:文學就包含了神話、詩歌、詩、戲劇、小說、、、,藝術就包含了音樂、繪畫、建築、雕塑、設計、電影、、),所以『藝文合論』的美學,實不足以研究分科的藝術理論,也實不足以『具體的』指導分科的藝文創作。所以,一些藝術理論家與藝術創作者紛紛開始研究分科美學,到了二十世紀這種情形更為普遍。
所以,簡單的說:美學就是研究『美』的知識,研究人類的文藝作品如何感人的知識,也研究文藝作品,以形成創作理論的知識。
參:劉昌元1986 《西方美學導論》台北:聯經出版社
楊裕富 2004《設計美學二》斗六:雲林科技大學
楊裕富 2006《設計美學三》斗六: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