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0 17:12:35Fontaine

往生與上天國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往生」一詞在台灣成了「死」的代稱,本來這樣的流行語也沒有什麼不好或不對,中文本來就吸收了很多佛家的用語和思想,譬如我們口語裡說的「前輩子欠的」,這就是源自佛家思想。

可是,看到翻譯書裡也出現「往生」一詞時,卻突然令我有擲書的衝動,豈有此理,這譯者也太沒學問了吧?在基督教或伊斯蘭教領域裡,死亡可不是採用「往生」這個觀念的。

這樣的情形已經屢屢出現,但是最近閱讀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做紅》卻讓我擲書而嘆。老實說,看得出譯者是頗用心,然而這本書的翻譯成績是及格邊緣,因為文筆不好,但翻譯大致正確,勉強可讀,只是不免嘆息原作者流暢細膩的燦爛文采不見了,像是原本精雕細琢的工藝品,卻給翻版成了粗製濫造的機械產品。

結果,當文中出現「往生者」時,這及格邊緣就被再扣幾分,降到不及格。為什麼?顯然譯者對於伊斯蘭教一點常識認知都沒有。在伊斯蘭教裡,人死之後,是上天國去,不是再去投胎,所以沒有往生這回事。對於基督徒而言,死後也是上天國,叫做「回天家」,跟伊斯蘭教差不多,這是因為兩教其實同源同宗。雖然至今世人還打著兩教的名義互相殘殺,但安拉和上帝其實是兩教同一的神。不過,這是歷史矛盾情結,我們凡人實在也無解。

話說回來,很多譯者文筆不好,可以怪罪缺乏文才。但是亂用措辭,這是學藝不精。

不免又想到,生活中,會不會也有人亂用這些詞語,對著基督徒說「往生」,這算不算是種冒犯?為什麼不乾脆就用中文本來就有的「去世」、「逝世」,以免措辭不當呢?

最後再講回《我的名字叫做紅》裡把「死者」翻譯成「往生者」,不但不妥當,而且出現在這本伊斯蘭宗教背景文化的小說裡,更是不倫不類的突兀。這裡突顯出來的問題,已經不是文字的運用,而是一個譯者的文化修養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