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4 00:50:42ling
從小地方看《賽德克巴萊:太陽旗》
因為之前已經寫了一篇算是以大局角度來看的感想(熱血卻又傷感的《賽德克巴萊:太陽旗》),所以這回就以電影的內容來精緻地寫一下我所注目的亮點與缺點吧。
這一篇的內容會有部分劇情洩露,不想知道的人請迴避。
電影的開頭,是個狩獵的戲碼,鏡頭快速的移動,營造出獵人與獵物之間的攻防戰是連一秒鐘都不能鬆懈。
但不知是我坐的角度問題(中間位置,再稍往靠前排一點點)?還是鏡頭移動得太快?其實有幾幕看不是很清明,那種飛閃而過的效果讓我有種不舒服的暈眩。
類似的情況在全劇中出現了兩、三次,不過,這只是小問題,並不影響這場狩獵的緊張刺激。
倒是我從頭到尾都覺得那隻山豬好假、超假,動得很糟糕。
本片中出現的動物啊,除了狗兒們很真實(我想牠們都是真狗沒問題啦),以特效製作的動物都有點糗。
扣掉山豬很假這一點,這個狩獵戲碼其實是很完美的,自以為是獵人的一方,最後卻成了被獵捕的對象。
被攻擊、被殺害、甚至被割下頭顱,然後殺人者成功脫逃,回到自家村落受到英雄般的歡迎,且得到自己已能獨當一面的成人證明--文面。
出草的行動一氣呵成,在讓人驚呼之餘,也一步步理解了這不是普通的殺人越貨戲碼,而是當地的風俗。
這並非單純的暴力或嗜血,被殺害的人也不是因為與他個人有任何深仇大恨,只能說他不幸在錯誤的時間點,站在錯誤的地方,一連串不幸的連鎖,讓他成了一個年輕人的成年證據。
導演在這裡的處理很漂亮,不需要弄個旁白來長篇大論,幾個鏡頭便展現出一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面貌--
說熟悉,是我們至少曾在電視上看過一次原住民唱歌跳舞的畫面;說陌生,有幾個人真正瞭解他們是為何唱歌跳舞?豐年祭?九大族?(現在已經列到十四族了,而且還有第十五、第十六族等著被承認)事情真有這麼單純嗎?
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馬關條約之後的台灣。
電影的呈現很簡單,輕描淡寫地提出馬關條約的簽定,然後是清朝退出台灣,平地的漢人不甘就此臣服,群起戰鬥最後卻被打趴下。
看起來很單純吧,電影的畫面也是簡單到讓人差點看過即忘,但是,我卻在兩個不過短短數秒的鏡頭裡,看到了一個讓我驚喜的東西--
藍地黃虎旗。
藍地黃虎旗。
這是台灣民主國的國旗,在台灣的歷史上僅存活半年多的政權,雖然它到底是一個真正獨立的國家?抑或者是清朝官員在馬關條約後向天朝獻媚的一個手段?至今仍無定論。
不過,台灣民主國的存在感實在很稀薄,現在隨便去路上問人,可能沒幾個人曉得有台灣國,搞不好還會以為你在問政治問題呢。
這樣的台灣國國旗,卻出現在《賽德克巴萊》裡。
第一個鏡頭是日本人與漢人的城門攻防戰裡,當時黃虎旗僅是部分顯露,因為只看到黃色,看到的瞬間我就想說……黃虎旗?
下一個鏡頭是漢人被打敗,黃虎旗也淒慘地攤露在地面上,暗示台灣國完全敗退,日據時代開始。(還是我該照教科書說是日治時代呢?)
這是一個細節中的細節,沒看到也不算什麼損失,片中甚至也沒有任何相關說明,但是懂的人就是看到了導演的用心!
我唯一一次看到台灣國史料,是在台北市植物園。(很好,又是一個沒啥人去的地方)
植物園很不錯,地方大又有很多花草植物,去乘涼很合適,(只是離捷運有一點點距離)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感受一下都市內難得的綠意。
植物園有假日導覽可以跟,他們很用心在做,帶小孩去玩玩也很合適。
另,國立台灣博物館做了關於藍地黃虎旗的介紹影片,可以看一下。
同時,台博館正在做賽德克巴萊典藏展,門票才二十元,我打算近期找時間去看看。
下一個亮點是本片的配樂。
不管是音樂或是演唱,甚至是與畫面的搭配,每每讓我感動不已。
當中有兩首歌是我特別喜歡的,一首是青年們在山上伐木,那是一個很辛苦的場景,眾人心中有怨,整天工作卻賺不了幾個錢,應該給他們的薪水全進了警察的口袋。
突然,有人開口唱出勇士的曲調,再搭上舞步,激勵了夥伴們,然後全體齊唱。
明明即使歌唱也無法改變現狀,但是歌聲就是有這麼神奇的力量,讓人在困境中仍能感受到正面的意志,不再一味消沉,進而得到繼續向前行的勇氣。
另一首我喜歡的歌是莫那魯道父子在瀑布前的二重唱。
在瀑布的那一幕,莫那魯道心中對於出草或許還有最後一絲遲疑,但老父亡靈的出現,告訴莫那魯道過去可能已聽過千萬次的忠告,然後,老父開口先唱,莫那魯道接著唱。
渾厚有力的二重唱、老父的忠告、瀑布下方那一道象徵著彩虹橋的七色彩虹……
莫那魯道遲疑著想伸手去觸摸老父的身體,但老父卻走向瀑布前的彩虹,並消失不見。
現在回想起這一幕,仍讓我熱淚盈眶,老父所說的,其實是莫那魯道再清楚不過的道理,但要實現它,卻得付出極大的代價。
老父的亡靈出現,到底是莫那魯道內心的想望,還是老父真的因為擔憂,而從彩虹橋的那一端過來呢?
答案其實任人想像,不過,那一幕的確深深打動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