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1 14:20:15仁哥

東方蜂鷹,生態紀錄

東方蜂鷹,生態紀錄

蜂鷹在台灣較常出現於春秋二記得遷移季節,也有部分冬季

留下來的個體.但早在日據時代就有夏季採集的紀錄,也有

很多在夏季蜂鷹活動於台灣山林的目擊記錄。

世界蜂鷹屬(Pernis)有三的種類,分別是西方蜂鷹(Pernis apivors)

.東方蜂鷹((Pernis ptilorhyncus)以及條紋蜂鷹(Pernis celebensis)

.過去台灣的蜂鷹學名被誤植是Pernis apivors(Kurdo),及西方

蜂鷹,七○年代後才用現在的學名.而牠們在台灣的生息狀況是

否包括冬天北方南下到台灣度冬的次族群,夏天由南方北上到台

灣繁殖的族群,以及春秋穿越台灣上空的個體三部分呢?有待進

一步探討.牠們是每年都依循固定的生息模式嗎?亦或是隨著每

年的主要十場的多寡(欠年或豐年)來決定牠們的生息狀態,則

更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今年似乎蜂鷹的活動特別頻繁,整個春季及夏季經常看到盤旋在

陽明山天空上,空中頓時熱鬧不少。轉貼:

http://raptor.org.tw/RaptorTwn/YMS%20Pernis.htm


 

遭上百隻蜜蜂攻擊,還能生龍活虎戰上兩天!

稀有猛禽東方蜂鷹以蜂蛹為主食,會「揪團」

輪番攻擊蜂巢,蜂鷹何以不畏蜜蜂螫咬,至今

仍是謎團。

 

林務局自民國九十四年委託台灣猛禽研究會追蹤蜂鷹,近兩

年開始拍攝紀錄片。猛禽會攝影師梁皆得表示,觀音山、陽

明山、台中霧峰等地都曾出現蜂鷹蹤跡,蜂鷹生性低調,除

非覓食或求偶,鮮少暴露蹤跡,研究難度高。

林務局副局長李桃生表示,東方蜂鷹有「千面食蜂鳥」之稱,

已列為保育野生動物。因台灣位於東方蜂鷹繁殖、過境及度

冬區的交匯地帶,東方蜂鷹在台灣同時有留鳥與候鳥的特殊

現象。「若蜂鷹棲地持續減少,可能瀕臨絕種。」

紀錄片中可見到蜂鷹在「蜂如雨下」的況狀下仍直搗蜂巢,

負責主力攻擊的蜂鷹累了,另一隻馬上接替攻擊。最後大批

蜜蜂傾巢而出,被引誘至遠處,五、六隻守株待兔的蜂鷹一

舉奪下蜂巢,飽餐一頓。

梁皆得說,研究發現,蜂鷹不會單槍匹馬到蜂巢取食,每回

都是先由一隻蜂鷹在空中盤旋,等待其他蜂鷹到齊後才共同

作戰。有時蜂鷹聚集數量不足,大家就解散回家,再次等待

「揪團」出動。「但對蜂鷹如何聚集同類,至今仍未知。」

蜂鷹為什麼不怕蜜蜂?梁皆得猜測,可能是蜂鷹頭部有類似

蛇的鱗片,蜜蜂難螫,但羽毛看似無異於一般鳥類。蜂鷹並

非全然不怕蜜蜂,短暫受到蜜蜂攻擊無妨,但時間不會太長

,蜂鷹至蜂巢「騷擾」蜜蜂一陣後,會先飛離「喘口氣」再

回來,「要攻下一個蜂巢,往往得歷經數百次攻擊,耗上兩、

三天。」

【2009/11/07 聯合報】@ http://udn.com/ 轉貼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2374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