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6 18:30:47林達
從精神分析理論中的防衛機轉來談阿扁的反應-有趣啊~
這一篇文章是新新聞中,楊照所寫就的一篇有趣小短文,竟然有人以精神分析的觀點來描述、分析政治人物的行為,感覺粉新奇!
我自己覺得阿扁應該有某種人格疾患,應該要就醫的。
「……一連串攻擊別人的指責、令人懷疑到一串類似的自我譴責的存在。我們所要做的,祇需將每一項指責反過來指向自己。在這種以指責別人來轉移自責的自我防禦方法中,有一種不可否認的自動因素。這種方法的一個典型例子,可以在小孩子﹃你也是﹄的爭論中發現,如果有一個小孩子被指責為說謊者,他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你也是。﹄成年人如果要以牙還牙的話,會找尋對手真正暴露的弱點,而不會重複別人咬過的,在妄想病(paranoid)中,自責之對別人外射,其內容沒有任何改變,而一點也不考慮真實,這在妄想的形成過程中變得很明顯。」
讓我們先仔細瞭解一下,佛洛伊德這段話(引自︽少女杜拉的故事︾)所含的重要洞見。
短短一段話裡,佛洛伊德觸及了幾個人類行為背後的精神因素。第一個是指出一種常見的自我防禦心理行為。不管自覺或不自覺,如果一個人做了帶給自己道德意識壓力的「錯事」,他會轉而以攻擊指責他的人,來替自己脫責脫罪。儘管「錯事」是他做的,然而他卻將錯事的壓力,轉嫁發洩在指出他犯錯的人身上,視其為讎敵。
這就是我們一般語言裡說的「惱羞成怒」,惱羞成怒時,怒氣指向的,一定是暴露其錯誤行為,使其蒙「羞」的人。不過,佛洛伊德在此之上,進一步分辨出「惱羞成怒」之「怒」發洩表達的方式。
一種特別的方式,被佛洛伊德視為不成熟經常都出現在兒童身上的,是要攻擊憤怒對象時,不顧那對象的個別性,不管這個指摘他的錯誤的,是爸爸、媽媽、老師、男同學或女同學,也不管指摘他的人實際有什麼缺點弱點,一股腦兒將自己被指責的錯誤行為,轉套到對方身上。
脫離現實,製造假象說服自己
小孩爭執時,的確常發生這種狀況。A說B「作弊!」B的自然反應,一是:「我沒有!」另一種是:「你亂講!」還有一種卻是:「說別人說自己,你才作弊!」
佛洛伊德談的,就是最後面的一種反應。不過佛洛伊德的理論中,進一步劃分出小孩與成人使用這種心理防禦機制的差異,小孩通常是因為對於他人行為累積的理解不足,無能快速尋找到對手的缺點弱點,於是方便習慣地將對方拋來的指責丟回去,做為最方便的防衛。小孩甚至還會用一種籠統、普遍的方式來給自己「防護罩」,例如將「說別人說自己」隨時掛在口頭上。
成人卻不然。成人理應對人的行為有了一定認識理解,不可能天真以為:我做錯什麼事,講我的人也會做同樣的事。於是,會如此倒過來講別人的,心理中勢必要有一定程度脫離現實的「妄想」,他必須在相當程度上製造假象,說服自己讓自己相信:「罵我的人都跟我一樣壞!」他才有可能採取如此的防衛方法。
所以進一步有趣且重要的問題:理應沒有那麼天真,理應有能力去找出別人弱點予以還擊的成人,為什麼還要訴諸於這種幼稚的心理反應?他偏離妄想的來源是什麼?
逃避機制,張揚錯誤尋求安慰
佛洛伊德最大貢獻,就是透視了妄想的源頭,那就是深度焦慮刺激出的逃避機制。一個會說:「你也是!」的成人,放棄了替自己舉證辯護的方法,也放棄了真正去攻擊對手的方法,卻寧可在心理創造幻覺,相信罵他的人跟他犯了相同的錯誤,因為:第一、他喪失了足夠強悍的意志辯護自己;第二、他要逃避自己心中對錯誤行為的焦慮折磨。
陷在這種情境下的人,當不能再假裝自己的錯誤不存在時,祇好反過來刻意拿自己的錯誤到處張揚,到處看到別人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如此得到雙重安慰。一重是說服自己相信:「我犯的錯不嚴重,因為有那麼多人都犯同樣錯誤。」另一重則是說服自己:「沒有人會再看到我的錯誤,他們祇會看到其他那麼多人都一樣。」
這樣不成熟的心理防衛,正是目前陳水扁與民進黨,最凸出的精神狀態。陳水扁在國慶典禮中,公開大談「反貪腐」;民進黨以追討國民黨黨產,以「反貪腐」做為北高市長宣傳主軸,讓許多人覺得不可思議。自己身陷嚴重貪腐指控的人,照理講不是該迴避「貪腐」話題惟恐不及,怎麼反而自己去提醒別人注意「貪腐」呢?
然而借用佛洛伊德的洞見,我們就明白:這正是陳水扁與民進黨僅有的心理防禦了。他們不願也無法在自己的貪腐行為上進行辯護,貪腐錯誤的焦慮,又使得他們的精神能量(psychic energy)被大量吸納在黑洞中,不夠能力另闢戰場去攻擊藍營或紅營真正的弱點,他們就自然地彷彿返老還童,變成一個小孩,指著周遭說他貪腐的人,反覆大叫:「你才是!你們才是!」
一個被控貪腐的人,為了看不到自己的貪腐,他會在其他人身上,到處看到貪腐。這又是佛洛伊德給我們的重要提示。他要拿來攻擊別人的題材,正是他要逃避別人觸及的自身痛處。
妄想能力,源於自卑不安全感
為了在自我心理上逃避、解危,陳水扁與民進黨這個時候還必然要有一種能力||挖掘並誇大別人貪腐的妄想能力。他們脆弱而敏感的神經,已經先設定好相信周遭淹沒在貪腐之海中,所以現實上任何可能的貪腐蛛絲馬跡,就都會被放大成他們解救自己不至於滅頂的繩索。
與其從競選策略角度,還不如從精神分析角度來理解郝龍斌的水電事件。並不是說郝龍斌的水電沒有問題,而是民進黨上上下下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超過了單純競選操作的範圍。糾結不清的水電費,深深打中了民進黨最敏感的那條自我保護神經,被擴大賦予了證明「你也是」的全面意義,引導他們進入一種格外興奮與激動的狀態,找到了逃避的發洩管道。
郝龍斌陣營再三說:「炒作水電費無助於釐清謝長廷在高捷弊案中的問題。」這話是事實,然而卻不會對現今的民進黨有任何作用,因為他們的精神狀態中,不再打算在自我辯護的戰線上決勝,而是一心一意就要以「你也是」來尋找自己相信的解決之道。
佛洛伊德的洞見,還協助我們進一步追問:「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心理精神結構,會傾向於選擇這種不成熟的防衛機制?」
當然是不成熟個性的人,而且是特別形式的不成熟。這種人的精神結構裡,最強烈的傾向,說穿了就是自卑感,以及由自卑感帶來的不安全感。
證明存在,高度依賴他人肯定
自卑感的內在意義,就是自己相信的標準,與對自己的衡量,有著顯著的差距。既無法調整標準,也無從提升自我評價。
弔詭地,在許多我們以為最不需要自卑的個案裡,有著最深沉的自卑感影響。例如說:一個老是考第一名的人,應該能藉由成就建立自信,也就不會有自卑感吧?不,事實有時不是如此。如果有人總是無論如何必須爭取第一名,願意犧牲一切來換取第一名,而且有了這個第一名,還要為下一個第一名汲汲營營,那麼其「第一名症候群」往往就是強烈自卑感的表徵。
道理很簡單,這樣的人其實無從建立自我內在標準,不懂得如何自己評量,也就無法安於對自己能力的信心中。他需要不斷有外界的訊號告訴他:你夠好,你夠優秀,才能夠取得存在保證。
總是在爭取第一名的人,也就格外害怕失去第一名。這種人會有比別人高得多的成就動機,往往也會在人生某個階段跑得比同儕快、比同儕遠,身上掛滿了成就勳章。然而其內在無從排解的自卑感,卻很容易在其他時期、其他階段冒升出來打擊他。
藉自卑感取得第一名的人,因為高度依賴外界標準,也就格外需要別人的肯定,也就格外不敢、不願得罪別人。缺乏堅強自我內在力量,這樣的人會緊緊抓住別人的肯定掌聲,不願放過任何可以博得掌聲的機會。
貪求掌聲,扭曲原則自我折磨
他們幾乎毫無例外,會變成沒有明確信仰與原則,可以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如果他們要反對誰,那一定是他已經確知確信,反對這個人會在別的地方替他帶來肯定與掌聲,那邊肯定掌聲的利益吸引力,遠高過要反對這邊所可能提供的。
這樣的人,不可能做良心犯、不可能做國民公敵,他們沒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從原則、信仰上支持自己去特立獨行。然而這樣的人,也不可能真正變成毫無道德信念,完全不在乎是非的惡棍。要做那種惡棍,一樣需要相信自己、自我中心的精神能量。
他們太需要世俗的認可,所以絕對無法說服自己世俗的是非善惡對錯評斷不重要。然而另一方面,他們又太貪心於蒐集所有的第一名所有的掌聲,因而在不可能堅持信守一套是非善惡對錯標準。他們必然抓到機會就不惜歪曲原則,以賺取掌聲與第一名。
於是,這種人的心理結構中,存在著必然的黑暗與不穩定。他們有一種貪婪、有一種見獵心喜不獵可惜的習慣,然而他們又深深害怕,不曉得哪一天會有人指責他們敗德。
換句話說,他們一直焦慮著自己做的事,不會都是對的。各種扭曲原則與標準的行為中,沒有理直氣壯,而是充滿了自我折磨的慌張。
沒辦法理直氣壯做個單一原則下的好人,又沒辦法理直氣壯地做個不信任何原則的壞蛋,在惡的誘惑與善的責難中不斷擺盪,是這種人的宿命。
因而他們格外需要心理上的逃避機制。他們有太多情結、太多矛盾,每一個結、每一組矛盾,就需要一個逃避的迴路。
無法選擇,建立通用機制逃避
他們做不到真正的選擇。選擇了這邊這個標準下的掌聲,就必須放棄相反那邊的掌聲。他做不到。要到了這邊的掌聲,他還是禁不起任何可以得到那邊掌聲的誘惑,又跳了進去。他知道這中間有矛盾,他知道有一天可能會被拆穿指責,他祇能靠逃避來解壓。
所有的逃避策略,都會被他們拿來運用。不過因為他們要防備的心理戰線實在太多太廣了,不是有限心理精神能量可以分散負荷的,於是很容易他們會將所有能量導向建立一套「通用」機制。怎樣的機制可以應對從不同方向依不同原則來的質疑指責呢。
嗯,就是被指責時,不分青紅皂白反咬:「你才是!你也是!」想像、相信指責他的人必定也犯了同樣錯誤,這樣不必去在乎指責者的身分,也不必去追究指責的特定內容,統統都能通用應付。
他相信,他必須相信,他必須如同真確看到地相信:指責他貪腐的人,自己一定也貪腐。指責他說謊的人,自己一定也說謊。指責他沒有勇氣獨立建國的人,自己一定也沒有勇氣去獨立建國。指責他執政路線錯誤的人,自己提出來的執政路線一定也是錯誤的。
是啊,這就是我們的總統,最根本的精神結構。他隨時準備著,要跳起來指責別人說:「你才是!你也是!」
祇有一種狀況他會顯露窘狀:那就是他找不到那個可以指著說:「你才是!你也是!」的對象。不過沒關係,給他一點時間,他總是能說服自己找出他要的對象的。
他會不會自省、檢討?很難。因為他已經周旋在太多不同標準原則間,而自己又沒有一套信仰為基礎的標準原則,叫他拿什麼來自省、檢討呢?他的整個精神結構,阻擋了他看到自省、檢討、自我改造的可能性。
他祇看到別人的「才是」、「也是」,對愈多的指責,還以愈多的「才是」、「也是」,一直如此抵抗著,唉,一直如此逃避著。
我自己覺得阿扁應該有某種人格疾患,應該要就醫的。
「……一連串攻擊別人的指責、令人懷疑到一串類似的自我譴責的存在。我們所要做的,祇需將每一項指責反過來指向自己。在這種以指責別人來轉移自責的自我防禦方法中,有一種不可否認的自動因素。這種方法的一個典型例子,可以在小孩子﹃你也是﹄的爭論中發現,如果有一個小孩子被指責為說謊者,他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你也是。﹄成年人如果要以牙還牙的話,會找尋對手真正暴露的弱點,而不會重複別人咬過的,在妄想病(paranoid)中,自責之對別人外射,其內容沒有任何改變,而一點也不考慮真實,這在妄想的形成過程中變得很明顯。」
讓我們先仔細瞭解一下,佛洛伊德這段話(引自︽少女杜拉的故事︾)所含的重要洞見。
短短一段話裡,佛洛伊德觸及了幾個人類行為背後的精神因素。第一個是指出一種常見的自我防禦心理行為。不管自覺或不自覺,如果一個人做了帶給自己道德意識壓力的「錯事」,他會轉而以攻擊指責他的人,來替自己脫責脫罪。儘管「錯事」是他做的,然而他卻將錯事的壓力,轉嫁發洩在指出他犯錯的人身上,視其為讎敵。
這就是我們一般語言裡說的「惱羞成怒」,惱羞成怒時,怒氣指向的,一定是暴露其錯誤行為,使其蒙「羞」的人。不過,佛洛伊德在此之上,進一步分辨出「惱羞成怒」之「怒」發洩表達的方式。
一種特別的方式,被佛洛伊德視為不成熟經常都出現在兒童身上的,是要攻擊憤怒對象時,不顧那對象的個別性,不管這個指摘他的錯誤的,是爸爸、媽媽、老師、男同學或女同學,也不管指摘他的人實際有什麼缺點弱點,一股腦兒將自己被指責的錯誤行為,轉套到對方身上。
脫離現實,製造假象說服自己
小孩爭執時,的確常發生這種狀況。A說B「作弊!」B的自然反應,一是:「我沒有!」另一種是:「你亂講!」還有一種卻是:「說別人說自己,你才作弊!」
佛洛伊德談的,就是最後面的一種反應。不過佛洛伊德的理論中,進一步劃分出小孩與成人使用這種心理防禦機制的差異,小孩通常是因為對於他人行為累積的理解不足,無能快速尋找到對手的缺點弱點,於是方便習慣地將對方拋來的指責丟回去,做為最方便的防衛。小孩甚至還會用一種籠統、普遍的方式來給自己「防護罩」,例如將「說別人說自己」隨時掛在口頭上。
成人卻不然。成人理應對人的行為有了一定認識理解,不可能天真以為:我做錯什麼事,講我的人也會做同樣的事。於是,會如此倒過來講別人的,心理中勢必要有一定程度脫離現實的「妄想」,他必須在相當程度上製造假象,說服自己讓自己相信:「罵我的人都跟我一樣壞!」他才有可能採取如此的防衛方法。
所以進一步有趣且重要的問題:理應沒有那麼天真,理應有能力去找出別人弱點予以還擊的成人,為什麼還要訴諸於這種幼稚的心理反應?他偏離妄想的來源是什麼?
逃避機制,張揚錯誤尋求安慰
佛洛伊德最大貢獻,就是透視了妄想的源頭,那就是深度焦慮刺激出的逃避機制。一個會說:「你也是!」的成人,放棄了替自己舉證辯護的方法,也放棄了真正去攻擊對手的方法,卻寧可在心理創造幻覺,相信罵他的人跟他犯了相同的錯誤,因為:第一、他喪失了足夠強悍的意志辯護自己;第二、他要逃避自己心中對錯誤行為的焦慮折磨。
陷在這種情境下的人,當不能再假裝自己的錯誤不存在時,祇好反過來刻意拿自己的錯誤到處張揚,到處看到別人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如此得到雙重安慰。一重是說服自己相信:「我犯的錯不嚴重,因為有那麼多人都犯同樣錯誤。」另一重則是說服自己:「沒有人會再看到我的錯誤,他們祇會看到其他那麼多人都一樣。」
這樣不成熟的心理防衛,正是目前陳水扁與民進黨,最凸出的精神狀態。陳水扁在國慶典禮中,公開大談「反貪腐」;民進黨以追討國民黨黨產,以「反貪腐」做為北高市長宣傳主軸,讓許多人覺得不可思議。自己身陷嚴重貪腐指控的人,照理講不是該迴避「貪腐」話題惟恐不及,怎麼反而自己去提醒別人注意「貪腐」呢?
然而借用佛洛伊德的洞見,我們就明白:這正是陳水扁與民進黨僅有的心理防禦了。他們不願也無法在自己的貪腐行為上進行辯護,貪腐錯誤的焦慮,又使得他們的精神能量(psychic energy)被大量吸納在黑洞中,不夠能力另闢戰場去攻擊藍營或紅營真正的弱點,他們就自然地彷彿返老還童,變成一個小孩,指著周遭說他貪腐的人,反覆大叫:「你才是!你們才是!」
一個被控貪腐的人,為了看不到自己的貪腐,他會在其他人身上,到處看到貪腐。這又是佛洛伊德給我們的重要提示。他要拿來攻擊別人的題材,正是他要逃避別人觸及的自身痛處。
妄想能力,源於自卑不安全感
為了在自我心理上逃避、解危,陳水扁與民進黨這個時候還必然要有一種能力||挖掘並誇大別人貪腐的妄想能力。他們脆弱而敏感的神經,已經先設定好相信周遭淹沒在貪腐之海中,所以現實上任何可能的貪腐蛛絲馬跡,就都會被放大成他們解救自己不至於滅頂的繩索。
與其從競選策略角度,還不如從精神分析角度來理解郝龍斌的水電事件。並不是說郝龍斌的水電沒有問題,而是民進黨上上下下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超過了單純競選操作的範圍。糾結不清的水電費,深深打中了民進黨最敏感的那條自我保護神經,被擴大賦予了證明「你也是」的全面意義,引導他們進入一種格外興奮與激動的狀態,找到了逃避的發洩管道。
郝龍斌陣營再三說:「炒作水電費無助於釐清謝長廷在高捷弊案中的問題。」這話是事實,然而卻不會對現今的民進黨有任何作用,因為他們的精神狀態中,不再打算在自我辯護的戰線上決勝,而是一心一意就要以「你也是」來尋找自己相信的解決之道。
佛洛伊德的洞見,還協助我們進一步追問:「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心理精神結構,會傾向於選擇這種不成熟的防衛機制?」
當然是不成熟個性的人,而且是特別形式的不成熟。這種人的精神結構裡,最強烈的傾向,說穿了就是自卑感,以及由自卑感帶來的不安全感。
證明存在,高度依賴他人肯定
自卑感的內在意義,就是自己相信的標準,與對自己的衡量,有著顯著的差距。既無法調整標準,也無從提升自我評價。
弔詭地,在許多我們以為最不需要自卑的個案裡,有著最深沉的自卑感影響。例如說:一個老是考第一名的人,應該能藉由成就建立自信,也就不會有自卑感吧?不,事實有時不是如此。如果有人總是無論如何必須爭取第一名,願意犧牲一切來換取第一名,而且有了這個第一名,還要為下一個第一名汲汲營營,那麼其「第一名症候群」往往就是強烈自卑感的表徵。
道理很簡單,這樣的人其實無從建立自我內在標準,不懂得如何自己評量,也就無法安於對自己能力的信心中。他需要不斷有外界的訊號告訴他:你夠好,你夠優秀,才能夠取得存在保證。
總是在爭取第一名的人,也就格外害怕失去第一名。這種人會有比別人高得多的成就動機,往往也會在人生某個階段跑得比同儕快、比同儕遠,身上掛滿了成就勳章。然而其內在無從排解的自卑感,卻很容易在其他時期、其他階段冒升出來打擊他。
藉自卑感取得第一名的人,因為高度依賴外界標準,也就格外需要別人的肯定,也就格外不敢、不願得罪別人。缺乏堅強自我內在力量,這樣的人會緊緊抓住別人的肯定掌聲,不願放過任何可以博得掌聲的機會。
貪求掌聲,扭曲原則自我折磨
他們幾乎毫無例外,會變成沒有明確信仰與原則,可以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如果他們要反對誰,那一定是他已經確知確信,反對這個人會在別的地方替他帶來肯定與掌聲,那邊肯定掌聲的利益吸引力,遠高過要反對這邊所可能提供的。
這樣的人,不可能做良心犯、不可能做國民公敵,他們沒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從原則、信仰上支持自己去特立獨行。然而這樣的人,也不可能真正變成毫無道德信念,完全不在乎是非的惡棍。要做那種惡棍,一樣需要相信自己、自我中心的精神能量。
他們太需要世俗的認可,所以絕對無法說服自己世俗的是非善惡對錯評斷不重要。然而另一方面,他們又太貪心於蒐集所有的第一名所有的掌聲,因而在不可能堅持信守一套是非善惡對錯標準。他們必然抓到機會就不惜歪曲原則,以賺取掌聲與第一名。
於是,這種人的心理結構中,存在著必然的黑暗與不穩定。他們有一種貪婪、有一種見獵心喜不獵可惜的習慣,然而他們又深深害怕,不曉得哪一天會有人指責他們敗德。
換句話說,他們一直焦慮著自己做的事,不會都是對的。各種扭曲原則與標準的行為中,沒有理直氣壯,而是充滿了自我折磨的慌張。
沒辦法理直氣壯做個單一原則下的好人,又沒辦法理直氣壯地做個不信任何原則的壞蛋,在惡的誘惑與善的責難中不斷擺盪,是這種人的宿命。
因而他們格外需要心理上的逃避機制。他們有太多情結、太多矛盾,每一個結、每一組矛盾,就需要一個逃避的迴路。
無法選擇,建立通用機制逃避
他們做不到真正的選擇。選擇了這邊這個標準下的掌聲,就必須放棄相反那邊的掌聲。他做不到。要到了這邊的掌聲,他還是禁不起任何可以得到那邊掌聲的誘惑,又跳了進去。他知道這中間有矛盾,他知道有一天可能會被拆穿指責,他祇能靠逃避來解壓。
所有的逃避策略,都會被他們拿來運用。不過因為他們要防備的心理戰線實在太多太廣了,不是有限心理精神能量可以分散負荷的,於是很容易他們會將所有能量導向建立一套「通用」機制。怎樣的機制可以應對從不同方向依不同原則來的質疑指責呢。
嗯,就是被指責時,不分青紅皂白反咬:「你才是!你也是!」想像、相信指責他的人必定也犯了同樣錯誤,這樣不必去在乎指責者的身分,也不必去追究指責的特定內容,統統都能通用應付。
他相信,他必須相信,他必須如同真確看到地相信:指責他貪腐的人,自己一定也貪腐。指責他說謊的人,自己一定也說謊。指責他沒有勇氣獨立建國的人,自己一定也沒有勇氣去獨立建國。指責他執政路線錯誤的人,自己提出來的執政路線一定也是錯誤的。
是啊,這就是我們的總統,最根本的精神結構。他隨時準備著,要跳起來指責別人說:「你才是!你也是!」
祇有一種狀況他會顯露窘狀:那就是他找不到那個可以指著說:「你才是!你也是!」的對象。不過沒關係,給他一點時間,他總是能說服自己找出他要的對象的。
他會不會自省、檢討?很難。因為他已經周旋在太多不同標準原則間,而自己又沒有一套信仰為基礎的標準原則,叫他拿什麼來自省、檢討呢?他的整個精神結構,阻擋了他看到自省、檢討、自我改造的可能性。
他祇看到別人的「才是」、「也是」,對愈多的指責,還以愈多的「才是」、「也是」,一直如此抵抗著,唉,一直如此逃避著。
云云
2006-11-08 00:28:13
我贊同你的看法 2006-11-09 21:55:13
佛洛伊德真是一個偉大的精神分析師,如今的陳水扁總統與民進黨,沒辦法理直氣壯做個反貪原則下的好人,又沒辦法理直氣壯地做個不信司法起訴的壞蛋,在惡的誘惑與善的責難中不斷擺盪,一直扭曲原則與標準為自己狡辯! 真的是有問題耶!
版主回應
我認為小扁真的有病我贊同你的看法 2006-11-09 21:55:13
水
2006-11-06 22:08:45
至於我們課堂上討論的結果,我認為小扁比較像是某種人格疾患,我們所長則提出:他認為小扁應該是反社會人格。
所謂人格疾患就是他具備某一些精神疾病的症狀,但是患者自身完全沒有病識感,甚至善用於自身症狀與周遭互動,從中謀取個人的滿足或福利。
其中最令人頭痛的就是反社會人格,第一,這種人為己利是圖;甚至以傷害他人、怕壞他人為心中滿足感的來源。注意!病人本身並沒有對自己行為感到任何的不適、也不覺自己生病;而周遭他人卻為其行為而不勝其擾。
這樣,你說有沒有像~
有像某? 有喔~ 2006-11-08 00:13:40
我不太懂心理
但漸漸開始有這篇文章裡所敘述的感覺了
所以現在也不會太生氣了!
因為
”他”實在太過讓人匪夷所思
我想”他”已經活在自我編造的假象裡
在”他”的認知裡...
自己真的很無辜
批評的人敵的的確確都是陷害者
而且堅定的相信著
我只是不懂
為何連他同黨裡的人也一起相信著?
連那些為他辯護他的人
也甘願一起走進那個假象中?
好詭異@@
版主回應
其實這一篇,我還沒有看得很懂,只覺得有人運用我本行的字眼來定位小扁的行為,感到非常有趣。至於我們課堂上討論的結果,我認為小扁比較像是某種人格疾患,我們所長則提出:他認為小扁應該是反社會人格。
所謂人格疾患就是他具備某一些精神疾病的症狀,但是患者自身完全沒有病識感,甚至善用於自身症狀與周遭互動,從中謀取個人的滿足或福利。
其中最令人頭痛的就是反社會人格,第一,這種人為己利是圖;甚至以傷害他人、怕壞他人為心中滿足感的來源。注意!病人本身並沒有對自己行為感到任何的不適、也不覺自己生病;而周遭他人卻為其行為而不勝其擾。
這樣,你說有沒有像~
有像某? 有喔~ 2006-11-08 00:13:40
嗯嗯嗯~~有給他像!
氣死旁邊一堆人
他卻不為所動
活得比誰都好
台灣出了這種總統
我媽說是台灣的”業”
我說是”台灣奇蹟”!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