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接觸器
電磁接觸器
簡介
電磁接觸器 ( Magnetic Contactor ),簡稱 MC 或 M
電磁接觸器與積熱電驛組合使用 ( 串聯 ),稱為電磁開關 ( Magnetic Switch )
功能
利用激磁線圈產生電磁吸力,促使接點變化達到控制電路的目的
主接點啟閉作為開閉電路,輔助接點啟閉作為控制電路
動作原理
將交流電壓通入激磁線圈,線圈受激勵後,鐵心受磁向下吸引,使主接點接通,將電源導入負載使其工作
另外,受吸引的鐵心,也會帶動原本為斷開的 a 接點閉合,使原本為閉合的 b 接點斷開
符號
種類
依所使用電壓可分:交流與直流兩種
依所使用接點可分 :a 接點與 b 接點兩種
依所使用主接點電流可分:依啟閉電流為額定電流倍數分為 AC1 級、AC2B 級、AC2 級、AC3 級、AC4 級
AC1 級
1.5 倍以上,電熱器或電阻性負載用
AC2B 級
4 倍以上,繞線式感應電動機起動用
AC2 級
4 倍以上,繞線式感應電動機起動、逆相制動、寸動控制用
AC3 級
閉合 10 倍以上,啟斷 8 倍以上,鼠籠式感應電動機起動用
AC4 級
閉合 12 倍以上,啟斷 10 倍以上,鼠籠式感應電動機起動、逆相制動、寸動控制用
構造
由接點、激磁線圈、鐵心、蔽極銅環、避震墊片、外殼及復歸彈簧等所構成
接點
一種表面鍍上一層銀的銅接點
電磁接觸器有主接點與輔助接點兩種
主接點
主接點啟閉作為開閉電路,電流量較大
主接點一般只有常開接點,上方接電源,下方接負載
輔助接點
輔助接點啟閉作為控制電路,電流量較小
輔助接點通常具有常開接點與常閉接點兩對
常開接點 ( Normal Open )
常開接點又稱 NO 接點或 a 接點
當 MC 本身未動作 ( 激磁線圈未受電或不使用人工壓按 ) 時,接點為斷開狀態,而當 MC 動作 ( 激磁線圈受電或使用人工壓按 ) 後,接點為閉合狀態,
在 MC 復歸 ( 激磁線圈斷電或放開壓 按 ) 時,接點又恢復原來的斷開狀態
常閉接點 ( Normal Close )
常閉接點又稱 NC 接點或 b 接點
當 MC 本身未動作 ( 激磁線圈未受電或不使用人工壓按 ) 時,接點為閉合狀態,而當 MC 動作 ( 激磁線圈受電或使用人工壓按 ) 後,接點為斷開狀態,
在 MC 復歸 ( 激磁線圈斷電或放開壓 按 ) 時,接點又恢復原來的閉合狀態
激磁線圈
當通電予激磁線圈後,激磁線圈藉由固定鐵心產生一磁場,此磁場將可動鐵心往下吸,促使與可動鐵心相連接的可動接點改變原有的狀態,
即原來為閉合的接點變為斷開、原來為斷開的接點變為閉合,當除去激磁線圈的電源時,磁場消失,可動鐵心被釋放,藉由復歸彈簧的反彈力量,
而回復到原來位置,接點亦因而恢復原狀
鐵心
可分為固定 E 型鐵心及可動 E 型鐵心兩種
固定 E 型鐵心
由矽鋼片疊置而成,做激磁線圈的磁路以加大磁場強度
可動 E 型鐵心
由矽鋼片疊置而成,受激磁磁場吸持後,帶動接點變化
蔽極銅環
在電磁接觸器固定鐵心上有兩個蔽極銅環,當線圈所通之交流電源正弦波通過零點時,為防止線圈因消磁而使吸力不足產生振動,故以銅環產生滯後之
磁場消除零點,加大總合磁場
避震墊片
在前述元件動作時,震動力較大,加裝避震墊片可以緩衝震力,避免外殼被震裂
外殼
復歸彈簧
控制接點的應用
特性
電磁接觸器使用之電壓應介於額定值之 85 % ~ 110 %,如太低則電磁吸力不夠,有噪音和跳脫的可能;太高則電磁線圈有燒毀的危險
電磁接觸器隻操作電流係指電磁線圈加上額定電壓使其動作之電流
電磁接觸器主接點的型式為 a 接點
電磁接觸器之電磁線圈若無標註則多為 220 V 者
直接以電磁接觸器來啟動三相鼠籠式感應電動機時,電磁接觸器之主接點應選用能啟閉其額定電流之 10 倍
電磁開關需配合按鈕開關使用
電磁開關之額定值通常以電流 A、馬力 HP 或千瓦 KW 標示,一般皆以三相 220 V 電壓之額定值為準
電磁開關標示 " AC220V 5a2b 10A " 表示其:使用電壓為交流 220 V,主接點的型式為 3a,輔助接點的型式為 2a2b 接點,主接點耐電流 10A
電磁接觸器與積熱電譯的區別
電磁接觸器與繼電器屬同一種東西,區別在於電磁接觸器有主接點跟控制接點,繼電器則不分主接點及控制接點
電磁接觸器用於大電流,繼電器用於小電流
問與答
Q1 降壓啟動電路目的為何
降低啟動電流為直接啟動的 1/3,可以防止啟動電流太大所造成的損耗
Q2 電磁接觸器可逆型與非可逆型的差異
可逆型是兩個電磁接觸器連體並不是用機械連鎖裝置扣在一起,有兩組主接點和兩組控制接點,有兩個電磁線圈,裡面內藏機械連鎖裝置,一邊控制正轉一邊控制逆轉
非可逆型 就是單體的,一切都只有一組,使用非可逆型要加上機械連鎖裝置且控制迴路要有電器連鎖配線,確保不會因兩個電磁接觸器同時動作,造成相間短路
參考
http://www3.ee.nihs.tp.edu.tw/wiring/content2/lv/device/mc/mc.htm
http://www3.ee.nihs.tp.edu.tw/wiring/content2/active/mc/images%5Cmc1.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