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九份,讀九份的詩
走過九份,讀九份的詩
──記〈雨,集體落到九份的山城裡〉讀後感
陳燕玲
曾有畫家為九份作過畫,曾有作家為九份寫過故事,也有導演為九份拍過電影,更不乏有詩人為九份寫過詩;九份的詩情與畫意,透過許多的筆與鏡頭,總在不同讀者或觀眾的腦海裡,重現出各自不同的風情。在九份擁有一座「半半樓」藝術坊的詩人林煥彰,曾在「半半樓」裡寫下〈雨,集體落到九份的山城裡〉,透過這幾行詩句,喚起了我曾經行走過的九份記憶,也形塑出了些些屬於自己獨家的九份意象:
雨,集體落到九份的山城裡 / 林煥彰
夜落到谷底,落到
時間的谷底,落到
九份的谷底
燈光落到谷底,落到
夜的谷底,落到
時間的谷底,落到
九份的谷底
霧落到谷底,落到
九份的谷底,落到
夜的谷底,落到
時間的谷底
於是,夜的雨時間的雨天上的雨宇宙的雨
一整夜,沙沙沙沙沙沙
都集體落到
九份的山城裡
依山面海的九份,空氣中時時飄散著海味,屋舍斑駁的牆漆、毛氈鋪蓋柏油的屋頂,毫不遮掩的坦訴著這座山城,是座雨的山城,詩人藉「雨」來寫九份,直道了九份特有的氣候型態;城裡的房舍與街道沿著山坡層次錯落,任何背山的立足點,都是一覽無遺的光景,整首詩一再帶著讀者望向「谷底」的視野,直接勾繪出了九份的地形特色。
反覆閱讀這首詩,便能細嚼出詩句中簡單、重複的詞彙,一如九份古樸無華、日復一日的山中歲月;此中,詩人卻又巧妙地利用了突發的變化,打破看似乏味的重複,就在第二段「燈光」出現時,重複了第一段「夜」→「時間」→「九份」的谷底次序,但來到第三段「霧」的出現時,卻突然改變了之前的排序,成為「九份」→「夜」→「時間」的谷底;從不同的起點切入依舊的循環,彷彿傳訴著在不變的歷史與步調中,總能在不同的時間(燈光),不同的季候(霧)裡,驚艷她現下不同的面貌。
詩中九份的雨是夜的雨、時間的雨;是天上的雨、宇宙的雨。壯碩的「沙沙沙沙沙沙」聲,唯妙唯肖地收錄了這種由開闊的宇宙往逐漸收口的谷底裡直落的聲音──一種「俯視」式的音響;也只有曾經從這俯視的角度真切看過九份下的雨,才能寫實的捕捉到這裡的雨,正是以這種「集體」的姿態與氣勢,磅礡地落到山城裡。
山裡的眾情萬物隨雨落在無盡的谷底,又隨雨,循環在宇宙裡。
走出詩意,閒情遊覽著眼前這窄而長的詩行,隱約勾起記憶中曾經拾級過的九份石板階;三行、四行、四行……,似規則又不規則、似易數又難盡數的石階,處處蜿蜒在這座山城裡……。記憶中的石階與眼前的詩行,這般帶著幾分頑皮又幾分浪漫的想像連結,該是曾經遊旅九份時,漫不經心地拾回的一顆隨時會冒出芽來的小種子吧!
文字、畫作與鏡頭,能夠記載地方最動人的角落與情事、傳達地方最獨具的意象;而旅遊,則能賦予地方寫作或閱讀更深入、也更無限的空間與生命。走過九份,再讀九份,別有爬到階頂,放眼望去的另一番風景。
.
上一篇:水金九藝術生活地圖
下一篇:好一個「語言的貧戶」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