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02 10:24:47人在國外= =’’

忠的完美表現~諸葛孔明

有時看到許多網友在罵孔明不該北伐,憂國勞民,造成蜀國國力衰退。識時務者為俊傑,孔明應該早點投降魏國,使天下盡快統一,讓人民休生養息。
在下想了許久,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小小想法。

一般人聽到孔明的第一印象大多是有智慧、聰明、百戰百勝、忠誠等等。只要有讀過三國志的人都知道,孔明的聰明智慧是用在治國治民方面(孔明拿手法治),百戰百勝則是三國演義虛構的,只有忠誠是大家不容質疑的。的確,孔明有才,但是他的才能不是在戰爭方面,而是政治、外交等內部工作,我想如果孔明生在一個統一的時代,再加上有君主願意重用他,孔明所治理的時代一定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代之一。

自古中國美德中有一種叫作「忠」,表示這個人能夠盡心盡力的為上司打拼、爭取利益,孔明就是這種美德的實行者,「鞠躬盡瘁,死而後己」是孔明的完美寫照。有人說:「孔明明明知道北伐不可為,為何還要一昧的進攻呢?白費力氣。」他們殊不知,這就是孔明忠的表現阿!一個上司如果能得到這樣一個人,那就是他一生的萬幸阿,無巧不巧,劉備就得到了他。又有人說:「孔明為何不直接投降呢?北伐擾民,識時務者為俊傑、良禽擇木而棲,乾脆投降魏國比較快,讓人民盡快休生養息。」在這,我想舉個例子:文天祥,大家都知道他忠於宋朝,寧死不屈,不為蒙古人所用,也是忠的表現。但是宋朝明明積弱不振,文天祥他還是想要力挽狂瀾,不是和孔明很像嗎?你們可能會說:「蒙古人是異族,文天祥當然不可能投降。」但是那時蜀漢不也以正統自居嗎?

換個角度來想,「忠」也是這些臣子的「原罪」。孔明為了回報劉備,進行北伐,試圖回復漢朝,雖然孔明仍有為人民而休生養息,但是持續的爭戰也會對人民造成損失,戰爭的基本單位是「士兵」,士兵也是有家人的,如果士兵不幸戰死,那士兵的妻子便會變成寡婦,士兵的兒子會成為孤兒,如果不幸有位士兵是一個家族中唯一的兒子,那家族不就絕後了嗎?

最後,為何孔明至今仍被大家崇敬,歷史名聲比其他識時務者為俊傑、良禽擇木而棲的人還高,不是有他的原因嗎。

P.S:第一次寫這種文章,文筆思維上還有待磨練,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