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觀點] 為什麼不要吃蘋果?
[中醫觀點] 為什麼不要吃蘋果?
中國歷代本草書,去查蘋果(林檎),就會發現:再也沒有水果比它更壞了,久服會「束百脈」、「細百脈」、「閉百脈」,一身功力盡失,簡直就是武俠小說中的「十香軟筋散」。
但是現代中國人慣稱「蘋果」之後,反而不懂「林檎」所指為何。吃多了以會發生了古書記載所云:林檎「閉百脈」、「脈閉不行」或是「令人百脈弱」,但是現代人卻一天一顆,甚至好幾顆的慘劇。這和我們一般的觀念認知,「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An apple a day,keep the doctor away),實在有相當大的差距。這對許多人而言都會是一個非常震憾的結果吧!
-------------------------------------------------------------------------------------------------------
古籍,在《備急千金要方》及《食療本草》有記載: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六 食治方
林檎,味酸苦平澀無毒,止渴好唾,不可多食,令人百脈弱。
----------------------------------------------------------------------
食療本草 卷上
林檎〈溫〉
(一)主谷痢、泄精。東行根治白蟲蛔蟲。〔証〕
(二)主止消渴。好睡,不可多食。〔嘉‧証〕
(三)又,林檎味苦澀、平,無毒。食之閉百脈。〔証〕
-----------------------------------------------------------------------
綜合分析:
1. 蘋果是世界著名的高貴水果,形、質、色、香、味俱佳,故有水果之王美譽。以前與現代蘋果的品種、性質是不是一樣,現在蘋果味不苦也不澀,現代的蘋果都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品種改良,所以甜度和古時候一定會有不同,但它原先的本質應該是還在的。像一些青蘋果明顯就帶酸澀,縱使是很甜的紅蘋果,在細嚼後,留在嘴巴的餘味也是能感覺酸澀。
2.有人做過實驗,吃了蘋果以後把脈,的確脈象變弱,這點結果倒是可以相信,因為這個是可以驗證的。
4.中藥是不去分析他的成份,若從成份來確定他的功能,這點忽略的話往往會格格不入。因為中醫是處於巨觀的角度,西醫(西方科學)是處於微觀的角度,牛頓物理和量子物理是不能在同一基準比較的,他們的使用場合也不一樣。參考自〈巨尺度vs微尺度〉,〈簡約vs繁瑣〉。
5.所謂的閉百脈、脈弱,身體外觀不一定能顯示出來,是要累積到一定的程度才會暴發的。西醫的儀器不見得能檢測出來。 就像我的內痔脫垂,主要原因是「中氣下陷」,但這是累積了很久才暴發脫垂的,西醫的儀器沒有辦法檢測出什麼「中氣下陷」,而現在所謂的健康,都以西醫的儀器檢測為準,那麼儀器檢測結果沒有異樣,大家就認為是「健康」了。
「健康」一詞,中、西醫的觀點並不一樣。
中「藥」的觀點
唐.《千金食治》云:「益心氣」;唐.《食療本草》云:「補中焦諸不足氣,和脾。」元.《飲善正要》云:「止渴生津口清」;《滇南本草圖說》云:「治脾虛火盛,補中益氣。」《隨息居飲食譜》云:「潤肺悅心,生津開明,醒酒。」總之,蘋果有生津、止渴、潤肺、養神、除煩、清熱、解暑、化痰、開胃、耐饑、醒酒等功效。中醫所說的諸氣不足、消化不良、氣滯不通者,以蘋果絞汁服,可消食順氣。蘋果燉膏名玉容丹,通五臟六腑,走十二經絡,調營衛而通神明,解溫疫而止寒熱。若由其成分、功效來看,此言非虛。但是「藥即是毒過食反而有害」
結論
1.人們的飲食習慣與地理氣候環境有著密切的關聯。每天吃的食物,要吃當地所產的食物為主,而非外來他方的物產為主,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2.所有食物都一樣,適量很重要,過量就有如毒一般。
3.一天一顆蘋果,醫生遠離我。」(An apple a day,keep the doctor away)這是賣蘋果的商人做生意的廣告詞。
4.到底是該吃還是不該吃,吃多少,看倌自己去的選擇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