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30 16:48:43柔之
皮卡地里的女王假日閱\讀
搖椅上的英倫舊夢6
皮卡地里的女王假日閱讀
柔之
讀書似乎是英國人最大的雅好,連女王也不例外。皮卡地里是書店雲集的地區,堪稱倫敦的書香區,不只是民眾喜歡光顧而已,連皇室、政要也是這一區的常客,這一地帶有專供皇室貴族書籍的書店。當然,在連鎖書店大行其道之前,台北也有瀰漫濃濃書香的街區,那就是重慶南路。不過,在這一帶留連的人大都是學生,不是什麼重要人物,許多學生都曾有過一段沉浸在書海裡,沐浴在書香裡的經驗,這段時期就成為他們記憶中最珍貴的回憶,最充實的歲月。集中書街的沒落,書城的興起,雖然少了可以悠閒漫步的逛書店樂趣,卻提高了群眾的閱讀層次,以及對閱讀環境的品質要求。這種情況在倫敦雖然不是很顯著,但也可以從皮卡地里街上「水石書店」的現代化經營看出來,許多倫敦文人都驚喜發現,書店不再是那麼單調的閱讀環境,它增添了可以休憩的咖啡館、酒吧,有了休閒閱讀的傾向,也許有一天,皇室家族也會坐在書店的咖啡館裡,閒閒閱讀著,度過下午茶時光呢?
皮卡地里街區所有的聯想,都是關於文人,關於文學;有書店,有教堂,有住宅大樓,有俱樂部,有劇院、飯店,當然還有圖書館,這些景點都與文人息息相關。英國是以文學名聞於世界的文化大國,舉國人皆愛好文學,紳士淑女都以文學為高尚的談話話題,就連王子也都以唸伊頓公學、牛津大學習修文藝為榮,所以對英國人來說,文學是他們與生俱來的素養,高貴的象徵,這很像中國人的士大夫觀念,以文為重,舉國上下皆舞文弄筆,以文雅為風尚,這是高等民族的特質,即使現代化商業觀念興起之後,也改不了人們以讀書為樂事,以作家為榮的想法。倫敦的皮卡地里是很鮮明的文學區,隨處都有文學的聯想,即使半月街上一家小小的海伍德‧希爾書店,都留有我們鍾愛的貴族小說家南西‧密特弗的倩影,讓我們深深懷念她,想到一位活在共和國時代的貴族小姐,在中產階級的社會裡,如何自衿自持地維護自己的身分,卻又那麼親近人,與大家同甘共苦度過艱辛的戰時歲月。養尊處優的貴族是不寫書的,然而南西卻寫了許多部小說,提供英國人排遣戰時的苦悶生活,化解人們對戰爭的恐懼感,帶給大家歡樂的閱讀時光。所以文學在英國是受尊崇的,文人就是高貴人,貴族寫小說更形尊貴,如虎添翼,成為人上之人。
如果你走到奧本尼廣場街,就會找到一棟著名的公寓──奧本尼公寓,曾住在這棟公寓裡的拜倫也是個貴族,但他的文名卻勝過了他的貴族頭銜,可見英國人重視的並不是虛有其表的爵位名稱,而是他煥發的才華。這棟公寓是一處限制嚴格的單身住所,住的都是高尚的文人,除了拜倫外,還住過赫胥黎、渥夫、格雷安‧葛林…。中產階級作家渥夫住在奧本尼公寓裡時,得意洋洋地跟人誇耀說,他過著就像拜倫一樣的高等人生活。渥夫生活的一切都向貴族式的豪華看齊,他終生與貴族小說家南西的書信來往,他出入高貴場所,他參加高等人的俱樂部…他沾染一切屬於榮耀的事物,反對中產階級的生活形式。他極盡努力過貴族生活,與南西書信辯論貴族的本質,卻勝不過南西描寫水甲蟲的一句詩:「我若不思想,就會沉落…」去倫敦觀光的人很難理解到,暮色沉沉的倫敦市容所隱藏著的貴族氣,英國人對於過去光榮的自持自溺是很文雅的,他們寧願吸食鴉片,過著耽沉不醒的生活,也不願過現代人汲汲營營的忙碌生活,這就是調子優緩的文化涵養,它的迷人之處。
走到多佛街你會看到布朗飯店,這是一家重要文人出入的場所,倫敦文人似乎有住宿飯店寫作的習慣,早期的吉卜林以及現代的史蒂芬‧金都曾住過這家飯店,寫出名作。他們喜歡這家飯店森森沉沉的氣氛,充滿衰敗的富裕景象,象徵沒落的大英帝國。在此寫作,隨處都可以找到歷史上光輝榮耀的遺跡,作為創作的靈感。倫敦的一切都散發著濃濃的書香,飯店也不例外。麗池飯店不遠處住著亨利‧詹姆斯,他對倫敦精緻小巧的生活格局,充滿讚美,稱之為「凝聚起來的無限」,小小的飯店,小小的劇院,小小的書店…都是文化菁華的濃縮,堪稱「最完美的世界縮影」。倫敦的一切都是由文學成就出來的,它之所以典雅、端莊,都與文學有關。
有些書店是專為高等人而開的,所以他們會在店外擺置,給貴客的僕人候坐的長凳,像皮卡地里街上的哈查德書店。拜倫、王爾德、蕭伯納及毛姆等,都常出入這家書店,店方甚至受皇室委任,負責提供女王的假日閱讀書目。連女王都閱讀的英國,可見得文學在國人心中崇高的地位。威廉王子也曾希望接受寫作訓練,好能親自撰寫自己的傳記,免得落入別人為了圖利,對他作不忠實報導的窘境。女王平常「日理萬機」,到了假日當然也得想法子紓解身心,她選擇閱讀作為休閒活動的內容,由此可知閱讀是英國人多麼重視的休閒嗜好。維多利亞女王年輕時也嗜讀拜倫的詩,即使拜倫反對她的保守主義,她仍要求未婚夫亞伯特親王,必須對她朗誦拜倫的詩,才願意與他成親。拜倫寫盡女人的美,女王即使保守,也有女人愛美的天性,她甚至還會像一般高傲的女人一樣,與拜倫生悶氣,要求他的讚美、歌頌。女王的假日閱讀,也許是為了尋找民間高貴的聲音,符合她休閒閱讀的條件,我想不是為了探察民情才對。因此書使得一切都平等了,沒有溝通上的障礙,因為好書就是高貴的。女王假日也以讀書打發時間,在民主時代,這是皇室與民眾之間很好的溝通。
如果我們回到台北,就會發現景象煥然一新,因為這是一個新興的都市,有它的新鮮刺辣感,文雅的書香味因書店連鎖化的關係,到處零星散佈,一個角落,一個定點,一棟大樓,所謂的書香並不是全城瀰漫的現象,它是在各個分散的定點上,靜靜散發著孤芳自賞的芬芳。書香對台北來說,屬於大眾普羅的現象,不是個別化的貴族式自然散發。
皮卡地里的女王假日閱讀
柔之
讀書似乎是英國人最大的雅好,連女王也不例外。皮卡地里是書店雲集的地區,堪稱倫敦的書香區,不只是民眾喜歡光顧而已,連皇室、政要也是這一區的常客,這一地帶有專供皇室貴族書籍的書店。當然,在連鎖書店大行其道之前,台北也有瀰漫濃濃書香的街區,那就是重慶南路。不過,在這一帶留連的人大都是學生,不是什麼重要人物,許多學生都曾有過一段沉浸在書海裡,沐浴在書香裡的經驗,這段時期就成為他們記憶中最珍貴的回憶,最充實的歲月。集中書街的沒落,書城的興起,雖然少了可以悠閒漫步的逛書店樂趣,卻提高了群眾的閱讀層次,以及對閱讀環境的品質要求。這種情況在倫敦雖然不是很顯著,但也可以從皮卡地里街上「水石書店」的現代化經營看出來,許多倫敦文人都驚喜發現,書店不再是那麼單調的閱讀環境,它增添了可以休憩的咖啡館、酒吧,有了休閒閱讀的傾向,也許有一天,皇室家族也會坐在書店的咖啡館裡,閒閒閱讀著,度過下午茶時光呢?
皮卡地里街區所有的聯想,都是關於文人,關於文學;有書店,有教堂,有住宅大樓,有俱樂部,有劇院、飯店,當然還有圖書館,這些景點都與文人息息相關。英國是以文學名聞於世界的文化大國,舉國人皆愛好文學,紳士淑女都以文學為高尚的談話話題,就連王子也都以唸伊頓公學、牛津大學習修文藝為榮,所以對英國人來說,文學是他們與生俱來的素養,高貴的象徵,這很像中國人的士大夫觀念,以文為重,舉國上下皆舞文弄筆,以文雅為風尚,這是高等民族的特質,即使現代化商業觀念興起之後,也改不了人們以讀書為樂事,以作家為榮的想法。倫敦的皮卡地里是很鮮明的文學區,隨處都有文學的聯想,即使半月街上一家小小的海伍德‧希爾書店,都留有我們鍾愛的貴族小說家南西‧密特弗的倩影,讓我們深深懷念她,想到一位活在共和國時代的貴族小姐,在中產階級的社會裡,如何自衿自持地維護自己的身分,卻又那麼親近人,與大家同甘共苦度過艱辛的戰時歲月。養尊處優的貴族是不寫書的,然而南西卻寫了許多部小說,提供英國人排遣戰時的苦悶生活,化解人們對戰爭的恐懼感,帶給大家歡樂的閱讀時光。所以文學在英國是受尊崇的,文人就是高貴人,貴族寫小說更形尊貴,如虎添翼,成為人上之人。
如果你走到奧本尼廣場街,就會找到一棟著名的公寓──奧本尼公寓,曾住在這棟公寓裡的拜倫也是個貴族,但他的文名卻勝過了他的貴族頭銜,可見英國人重視的並不是虛有其表的爵位名稱,而是他煥發的才華。這棟公寓是一處限制嚴格的單身住所,住的都是高尚的文人,除了拜倫外,還住過赫胥黎、渥夫、格雷安‧葛林…。中產階級作家渥夫住在奧本尼公寓裡時,得意洋洋地跟人誇耀說,他過著就像拜倫一樣的高等人生活。渥夫生活的一切都向貴族式的豪華看齊,他終生與貴族小說家南西的書信來往,他出入高貴場所,他參加高等人的俱樂部…他沾染一切屬於榮耀的事物,反對中產階級的生活形式。他極盡努力過貴族生活,與南西書信辯論貴族的本質,卻勝不過南西描寫水甲蟲的一句詩:「我若不思想,就會沉落…」去倫敦觀光的人很難理解到,暮色沉沉的倫敦市容所隱藏著的貴族氣,英國人對於過去光榮的自持自溺是很文雅的,他們寧願吸食鴉片,過著耽沉不醒的生活,也不願過現代人汲汲營營的忙碌生活,這就是調子優緩的文化涵養,它的迷人之處。
走到多佛街你會看到布朗飯店,這是一家重要文人出入的場所,倫敦文人似乎有住宿飯店寫作的習慣,早期的吉卜林以及現代的史蒂芬‧金都曾住過這家飯店,寫出名作。他們喜歡這家飯店森森沉沉的氣氛,充滿衰敗的富裕景象,象徵沒落的大英帝國。在此寫作,隨處都可以找到歷史上光輝榮耀的遺跡,作為創作的靈感。倫敦的一切都散發著濃濃的書香,飯店也不例外。麗池飯店不遠處住著亨利‧詹姆斯,他對倫敦精緻小巧的生活格局,充滿讚美,稱之為「凝聚起來的無限」,小小的飯店,小小的劇院,小小的書店…都是文化菁華的濃縮,堪稱「最完美的世界縮影」。倫敦的一切都是由文學成就出來的,它之所以典雅、端莊,都與文學有關。
有些書店是專為高等人而開的,所以他們會在店外擺置,給貴客的僕人候坐的長凳,像皮卡地里街上的哈查德書店。拜倫、王爾德、蕭伯納及毛姆等,都常出入這家書店,店方甚至受皇室委任,負責提供女王的假日閱讀書目。連女王都閱讀的英國,可見得文學在國人心中崇高的地位。威廉王子也曾希望接受寫作訓練,好能親自撰寫自己的傳記,免得落入別人為了圖利,對他作不忠實報導的窘境。女王平常「日理萬機」,到了假日當然也得想法子紓解身心,她選擇閱讀作為休閒活動的內容,由此可知閱讀是英國人多麼重視的休閒嗜好。維多利亞女王年輕時也嗜讀拜倫的詩,即使拜倫反對她的保守主義,她仍要求未婚夫亞伯特親王,必須對她朗誦拜倫的詩,才願意與他成親。拜倫寫盡女人的美,女王即使保守,也有女人愛美的天性,她甚至還會像一般高傲的女人一樣,與拜倫生悶氣,要求他的讚美、歌頌。女王的假日閱讀,也許是為了尋找民間高貴的聲音,符合她休閒閱讀的條件,我想不是為了探察民情才對。因此書使得一切都平等了,沒有溝通上的障礙,因為好書就是高貴的。女王假日也以讀書打發時間,在民主時代,這是皇室與民眾之間很好的溝通。
如果我們回到台北,就會發現景象煥然一新,因為這是一個新興的都市,有它的新鮮刺辣感,文雅的書香味因書店連鎖化的關係,到處零星散佈,一個角落,一個定點,一棟大樓,所謂的書香並不是全城瀰漫的現象,它是在各個分散的定點上,靜靜散發著孤芳自賞的芬芳。書香對台北來說,屬於大眾普羅的現象,不是個別化的貴族式自然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