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10 03:46:04GWEN

自願者與被犧牲者之間

自從去年春天美伊開戰以來—整個世界在砲聲隆隆中,渡過了漫長的一年。
這一年中,血淋淋的畫面經幾乎不曾間斷段過,戰場也逐漸擴及到美、伊以外的地區—而且越演越烈!

英國和西班牙是歐盟組織中,公開參戰援美的兩個國家。如今,英國首相的聲望在國內及國際間雙雙跌落。西班牙總理屆滿下位,執政黨也在大選中落敗—新政府已宣布將在六月撤離駐伊拉克的軍隊。

然而,這場戰爭的傷害已經造成—不論在西方文明社會或回教國家,被犧牲掉無辜老百姓的性命與幸福,是再也無法挽回了。

西班牙境內,從上個月發生的馬德里爆炸案(11-M)到數日前,馬德里社區所發生的—回教恐怖份子因拒俘而引爆自殺的事件…使得原本抱持著反戰主張的西班牙民間,接二連三地遭受無妄之災。

昨天,電視新聞又傳來驚人的消息與畫面:回教聖戰組織挾持了三名日本人,用來要脅日方撤退在伊拉克的駐軍。錄影帶中,日本青年被長刀逼頸及面對槍頭的驚恐、茫然神情和被蒙眼的女子嘶喊哭叫…令人久久不能平靜!然而,日方已經正式表白:不接受要脅—拒絕撤兵!

我問丈夫:如果這個事件發生在西班牙,你們會做何反應?
沉默半响,他回答道:會引起相當大的民意反彈…

不論是日本人、美國人或西班牙人…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居民,都是站在反戰的一方!因為大家都明白,戰爭絕非兒戲,不可輕舉妄動!
歷經亂世的人都知道,戰爭有如洪水猛獸—首當其衝的,正是手無寸鐵的黎民蒼生!而且,戰事一旦發生,就不是朝夕可以了結的—時間拉得越長,犧牲就越慘重。
然而,在政治立場(或利益)之前,「民意」卻往往只是民主社會的表象,或充其量—只不過是個參考值,非但不足以決定國家社會的去向,更遑論保全個人身家性命的安全。

理論上,為了伸張正義—我们不應該向邪惡勢力低頭。
然而,在此之前,總得先釐清正義與邪惡的界線!
首先,這場戰爭,真的是以伸張正義、捍衛真理為目的嗎?
如果是為了報復9-11—那麼11-M之後,西班牙是否也應該轟炸回教國家?
如果是為了反核—那麼,結論是什麼?已經沒人再過問這些了!
如果是為了制服一個狂妄的回教領袖,是否應該蹂躪那些世世代代,生活在沙漠裡的男人和女人,以及他們親愛的子女呢?難道,「他們」是邪惡的代表?
至於那無視於聯合國的決定─執意宣戰的美國,真是「正義」捍衛者嗎?
倘若對方不是油田國家,這情況會相同的嗎?

在政治考量下,被犧牲掉的通常是無名的社會成員—也就是每一個無力決定自身前途的個體與家庭。
然而,一個錯誤的決策者,卻不需為過失付出同等代價─頂多只是損害了一點「政治形象」或「政治前途」;就算是下了台,依然是上流社會的「大人物」,更談不上面臨家毀人亡的悲劇或失業潦倒的窘迫。

原來平靜的生活,突然間加進了這麼多政治課題與衝擊,讓我無法不去想:
那些為了信仰,自願犧牲的回教狂熱份子,從容就死時的轟轟烈烈,與那些被政治立場犧牲掉(或出賣)的無助個體,在死亡邊緣獨自面臨極端恐懼煎熬的痛苦…
同樣是一死,卻有著絕對不同的滋味!
原來,自願犧牲者與被犧牲者之間,存在著一段相當遙遠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