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愛?~轉貼好文章
我說,你會這樣問我,代表對你來說,
『喜歡』與『迷戀』是不同的。
而有的人,還沒有能力辨別這兩者的不同。
看到這篇好文章,轉貼上來,
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生命樹
*******************
資料來源: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8&f_SUB_ID=2670&f_ART_ID=174184
愛與戀愛~我家孩子在戀愛
【撰文/霍樂媛】
孩子進入青春期,生理、心理都會發生變化,開始對戀愛產生憧憬,對男女之事感到好奇,只是有時往往一知半解,甚至可能誤把喜歡當作愛情。
什麼叫「愛」?
羅乃萱是香港家庭基建創辦人之一,曾任職於台灣及香港的青少年雜誌,有多年輔導青少年經驗。她指出:「現在流行上網、聊天網站(MSN)、社區網站(Facebook)等,因此青少年很容易結識新朋友,甚至萌生情愫,但是他們有可能把喜歡和愛情混為一談。
「你可以對很多人都有好感,這感覺叫作喜歡。愛情則應是專一的,是一種親密感,也是一種激情。情侶應能洞悉對方的心事、好惡,不見面就朝思暮想。」
父母必須引導孩子區分不同種類的愛。精神科醫生兼作家曾繁光育有三名子女,主張以身作則,告訴孩子什麼是男女之愛。
「我在孩子面前從不避諱,常和妻子有親熱動作。孩子有時也會嚷着要和媽媽有同樣動作,我就藉機教導他們:這是你對最疼愛、最親密的人才會做的。」
孩子會問:「媽媽就是我最親、最疼的人,為什麼不能?」曾繁光會耐心解釋:「你可以親親媽媽的臉,抱抱她,卻不可以像我這樣。將來你找到伴侶,彼此才可以像我和媽媽這樣。」他就是用這種辦法,一點一滴向兒女灌輸男女之間的知識。
和兒女坦誠交談
羅乃萱說:「我和女兒什麼都談,有時會把聽來的故事告訴她,並一起分析。我還會問她喜歡哪種類型的男孩,她也會主動和我聊身邊的朋友。」
這時,父母不妨把自己戀愛路上的甜酸苦辣告訴孩子。羅乃萱說:「我們不應禁止兒女戀愛,而應培養他們對戀愛的正確態度。
「女兒曾向我訴苦,說周圍的朋友都在談戀愛,沒人理她。我乘機問:『你的朋友談戀愛時,除了看電影,都做些什麼?』 」藉此教導女兒如何了解伴侶的思想和品格。
新聞也可以是教材。看到情侶吵架自殘的報導,曾繁光會和孩子討論,問他們的看法,例如:「這樣做對不對?」「還可以有什麼樣的做法?」年紀較小的孩子立刻說:「不理對方就是了。」年紀較大一點的孩子就不同意:「哪有可能辦到!」在這樣的討論中,孩子會漸漸領悟戀愛的道理。
愛情有痛苦的時候
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白,愛情除了甜蜜,還有苦澀。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和孩子談論自己的經驗。
曾繁光說:「孩子有時對我從前失戀的經歷十分好奇。我會跟他們直言:第一次失戀,覺得很苦惱,獨自跑去喝酒、抽煙;第二次失戀,就找來朋友一起喝酒、抽煙;等到第三次失戀,更找來一大堆朋友和我一起喝酒。我還發覺朋友中不乏漂亮的女孩。」
曾繁光希望孩子明白,愛情也有令人痛苦的時候。無論你多麼喜歡對方,吵架是難免的,情侶分分合合更是常事,不必過分傷心,應該學會面對。
羅乃萱小時候也聽過父母的戀愛史:「我父母會單獨約我外出,跟我談他們的往事,這都是我愛聽的。」父母的故事使她明白:戀愛之路危機四伏,必須小心謹慎。
不要諱言性事
談男女之事,性愛當然也是重點。今天的社會很開放,而社會越開放,越應教導孩子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羅乃萱輔導過的少女,不少因一時衝動和男友發生親密關係,後來卻被拋棄,如此反覆多次。羅乃萱說:「夜深人靜的時候,這些少女會覺得自己不夠好,擔心不再有人愛她們。所以,保護心靈最為重要,心靈的傷疤也最難消除。」
要兒女懂得保護自己,教導他們正確的性知識十分重要。曾繁光說:「很多家長害怕碰觸性的話題,甚至諱言敏感部位或性行為,而用其他詞語代替,這會給兒女錯誤的觀念,使他們以為這些事情猥瑣不堪。與其如此,父母應以坦誠態度和兒女談性,避免把性當作惡行醜行。」
談戀愛不可只着眼現在,還要思考未來。萬一罹患性病或懷孕,對情侶會是一大打擊。曾繁光談到自己和女兒的一段對話:「女兒問:『如果我懷孕了,怎麼辦?』我說:『當然是立即告訴爸爸囉。』女兒又問:『如果我要生下來呢?』我說:『爸爸會支持你,幫你照顧孩子。』」
曾繁光說:「問題往往有很多解決方法,不應單向思考。無論做什麼決定,都應和孩子商量,力求共識。」
羅乃萱也贊成這種說法。有些事情如果發生了,就要接納,和兒女一起處理。而首先,要關心的是他們的情緒,不要在傷口上撒鹽,或義正詞嚴地訓斥;應等兒女平靜下來,再同他們商量解決辦法。
進入孩子的世界
如何和兒女們溝通,羅乃萱自有一套辦法:「我會和女兒在聊天室(MSN)聊天,模仿她的語言,使用那些火星文。女兒在社區網站(Facebook)上把我列為好友,我反而可以透過這個網站來了解她的朋友。」
父母要進入孩子的世界,就不要害怕電腦,應多了解網際網路,跟子女學習。把孩子當朋友,以好友的眼光看待他們的成長和戀愛,未嘗不是溝通的好方法。
物極必反
教育兒女,父母常愛定下規矩,不許他們做這、不許他們做那,這其實是不切實際的。羅乃萱有一次主持大學講座,有個男同學告訴她,母親要求他大學期間不能談戀愛,但他第一學期就遇上心儀的女孩,希望和對方發展感情,卻又怕忤逆母親的意思,左右為難,無所適從,甚至哭了出來。
孩子慢慢長大,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要限制他們的行為,不但徒勞無功,反而易引起反叛心。
羅乃萱少年時期,就遇過類似的情形:「當時我父母關係不好,常常吵架,對兒女管教很嚴,不許我和男同學往來。男同學打電話來,被我母親接到,她就會對着電話大吼:『不要再找羅乃萱!』然後掛斷。於是我就找弟弟幫忙。這經歷使我明白,不能用強硬的方式教育兒女。」
曾繁光認為「不准」、「不可以」的教條,只是反映了父母的無能,證明他們不懂得怎樣教育孩子。「上一代這樣教育他們,於是他們以為應該用同樣的方式來教育下一代,殊不知這只會破壞彼此的關係。」
「如果孩子有些舉動令你擔憂,就應該說出來,彼此溝通清楚,但不要『引蛇出洞,然後打蛇』,等小孩說出實情後,橫加阻撓,這會影響你們日後的溝通。比如說,十三歲的女兒和別人發生了親密關係,你會怎麼反應?下決定時,請冷靜下來反躬自問:這決定是為了女兒,還是為了自己?假如是為了女兒,就不應該只是責罵,只求拆散他們,而應和他們懇談,幫助他們解決眼前的困難。」
和孩子談情說愛,一定要抱平常心。想想,你自己十二、三歲時,不也是對男女之事十分好奇嗎?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父母應作兒女愛情路上的明燈,而不是絆腳石。曾繁光說:「教會孩子照顧自己,比照顧他們更重要。」
【讀者文摘2009年2月號】
那國中談戀愛,是好事嗎?
我媽一直說,上大學之後才能談戀愛,
也就是禁止在現階段談戀愛,
所以平常也不敢跟他們討論這些男女情事。
他們也不太提他們以前的情史。
可是,看到周遭的同學,
好多人都有了女朋友或男朋友,
看他們每天都喜孜孜的,然後又很甜蜜,
甚至還溫馨送女方回家,
簡單來說,就是很羨慕他們這樣的模式。
剛好對某個男孩子頗有好感的,
我知道他對我的印象也不差,
但實在不曉得,偷偷來到底好不好。
願意跟孩子討論的父母,
不超過一半,
這當中『能夠』真的和孩子進行討論的,
大概又頂多一半,
也就是說,
根據一般的看法,
真的能夠做到跟孩子討論愛情這個課題的父母親,
是少數中的少數。
人,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動物,
我們同時需要維持各種不同的人既關係,
愛情,是一樣,
親情,也是一樣,
如何拿捏到恰到好處,
這就是大考驗啦。
簡單的講,
偷偷來,那意思是你知道這件事情不能曝光,或者你不敢讓父母親知道。
那麼,怎麼樣他們才不會知道呢?
你的日常作息,能不能保持跟以前一樣?
你的成績功課,能不能更加進步?
你在家人前面的心情,能不能一樣輕鬆愉快?
另外,很重要的是,
那個對象能不能體諒你的苦衷,
願意只在你方便的時候跟你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