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26 22:57:30生命樹
活著才是最重要的─年輕女作家之死 (轉貼)
最近建中高一學生自殺,之前ㄧ位很有希望的文壇新星也自殺,
看到下面的這篇文章,我覺得寫得很好,
文字很優美,推薦大家看看.
生命樹
活著才是最重要的─年輕女作家之死
2005/10/24 00:03
(●作者李福生為彰化縣人,曾任職地方新聞台3年餘,目前正在準備國家考試。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李福生
一名荳蔻年華的年輕女作家自縊身亡,她的同學在為她舉辦了追思會,「其實宜君一直活在戲劇裡,短暫的一生就像戲劇一樣精彩。」同學們用蠟燭取代清香,點點燭火代表對黃宜君追思,研究所同學更以「戲劇人生」替黃宜君下了最佳註解,她的死,讓人想起了數日前過世的名作家巴金,內心不免隱隱作痛。
巴金享有102歲高齡,在文革期間忍辱負重,並不像鄧拓、老舍、傅雷等一批作家自絕於人民,他曾說過活著才是最重要的,青春這美麗的東西一直是鼓舞他的泉源,幾年前當他流著眼淚讀完托爾斯泰的小說「復活」時,他曾經在扉頁上寫了一句話「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悲劇」,後來他否定了悲劇之說,他認為生活是一個「搏鬥」,他問道,我們生活來做什麼?或者說我們為什麼要有這生命?羅曼羅蘭的回答是「為的是來征服它」,生的目標是什麼?是豐富滿溢的生命。
從古自今,海內外作家尋短時有所聞,如古時作離騷之屈原眼見楚國君昏庸無道,救國無望,自沈於汨羅江,西方如蘇格拉底因堅持己身的道德信念飲毒藥自盡,此皆關乎大是大非,似見人生之壯美與尊嚴;相對於此,在精神空虛悲觀低潮失望中的自殺作家更占大多數,如「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在家飲彈自盡,寫過「熱愛生命」的傑克倫敦當他寫下「在爬上山峰之後,發現一切都是虛空後」,他選擇自殺,寫過「自己的房間」、「三枚金幣」等倡議女性自決的吳爾芙,在其六十歲之際因無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而投河自盡,其它像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海明威與川端康成也都選擇一手導演自己的死亡,這些引領時代思想的導師當時內心或許孤獨無依,但驟然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顯然並不可取。
創傷、挫折、痛苦可謂是是上天給予世人最好的禮物,所以當泰戈爾在遭遇苦難時,他寫下「憂思在我心裏平靜下去,正如暮色降臨在,寂靜的山林中」,他挺住了失去親人的傷痛,他也在「現在讓我回去」詩中吶喊:「起來,詩人,給那愚笨、悲哀、啞巴的嘴以語言,給那些疲乏的空虛和破碎的心以希望」,這種給予人們希望的靈魂才是足以令人心生嚮往的。
巴金說「我常將生比之於水流。這股水流從生命的源頭流下來,永遠在動盪,在創造它的道路,通過亂山碎石中間,以達到那惟一的生命之海,沒有東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還射出種種的水花,這就是我們生活的愛和恨,歡樂和痛苦,這些都跟著那水流不停地向大海流去。我們每個人從小到老,到死,都朝著一個方向走,這是生之目標」,這種不斷延續的生命意義當是人生之美!
作家王蒙說「文學不斷求新、求創造的特點對作家來說十分痛苦」此刻,我寧願相信自殺的年輕女作家是為了要去挖掘人的情感、慾望、恐懼、孤獨、憂煩不可得而衝動的採自殺來了卻餘生,那麼當告誡世人「在衝動時,切勿做出重大的決定」,或許便是另位文壇新秀能持續發光發熱對現實挑戰的主因。
(●作者李福生為彰化縣人,曾任職地方新聞台3年餘,目前正在準備國家考試。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看到下面的這篇文章,我覺得寫得很好,
文字很優美,推薦大家看看.
生命樹
活著才是最重要的─年輕女作家之死
2005/10/24 00:03
(●作者李福生為彰化縣人,曾任職地方新聞台3年餘,目前正在準備國家考試。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李福生
一名荳蔻年華的年輕女作家自縊身亡,她的同學在為她舉辦了追思會,「其實宜君一直活在戲劇裡,短暫的一生就像戲劇一樣精彩。」同學們用蠟燭取代清香,點點燭火代表對黃宜君追思,研究所同學更以「戲劇人生」替黃宜君下了最佳註解,她的死,讓人想起了數日前過世的名作家巴金,內心不免隱隱作痛。
巴金享有102歲高齡,在文革期間忍辱負重,並不像鄧拓、老舍、傅雷等一批作家自絕於人民,他曾說過活著才是最重要的,青春這美麗的東西一直是鼓舞他的泉源,幾年前當他流著眼淚讀完托爾斯泰的小說「復活」時,他曾經在扉頁上寫了一句話「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悲劇」,後來他否定了悲劇之說,他認為生活是一個「搏鬥」,他問道,我們生活來做什麼?或者說我們為什麼要有這生命?羅曼羅蘭的回答是「為的是來征服它」,生的目標是什麼?是豐富滿溢的生命。
從古自今,海內外作家尋短時有所聞,如古時作離騷之屈原眼見楚國君昏庸無道,救國無望,自沈於汨羅江,西方如蘇格拉底因堅持己身的道德信念飲毒藥自盡,此皆關乎大是大非,似見人生之壯美與尊嚴;相對於此,在精神空虛悲觀低潮失望中的自殺作家更占大多數,如「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在家飲彈自盡,寫過「熱愛生命」的傑克倫敦當他寫下「在爬上山峰之後,發現一切都是虛空後」,他選擇自殺,寫過「自己的房間」、「三枚金幣」等倡議女性自決的吳爾芙,在其六十歲之際因無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而投河自盡,其它像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海明威與川端康成也都選擇一手導演自己的死亡,這些引領時代思想的導師當時內心或許孤獨無依,但驟然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顯然並不可取。
創傷、挫折、痛苦可謂是是上天給予世人最好的禮物,所以當泰戈爾在遭遇苦難時,他寫下「憂思在我心裏平靜下去,正如暮色降臨在,寂靜的山林中」,他挺住了失去親人的傷痛,他也在「現在讓我回去」詩中吶喊:「起來,詩人,給那愚笨、悲哀、啞巴的嘴以語言,給那些疲乏的空虛和破碎的心以希望」,這種給予人們希望的靈魂才是足以令人心生嚮往的。
巴金說「我常將生比之於水流。這股水流從生命的源頭流下來,永遠在動盪,在創造它的道路,通過亂山碎石中間,以達到那惟一的生命之海,沒有東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還射出種種的水花,這就是我們生活的愛和恨,歡樂和痛苦,這些都跟著那水流不停地向大海流去。我們每個人從小到老,到死,都朝著一個方向走,這是生之目標」,這種不斷延續的生命意義當是人生之美!
作家王蒙說「文學不斷求新、求創造的特點對作家來說十分痛苦」此刻,我寧願相信自殺的年輕女作家是為了要去挖掘人的情感、慾望、恐懼、孤獨、憂煩不可得而衝動的採自殺來了卻餘生,那麼當告誡世人「在衝動時,切勿做出重大的決定」,或許便是另位文壇新秀能持續發光發熱對現實挑戰的主因。
(●作者李福生為彰化縣人,曾任職地方新聞台3年餘,目前正在準備國家考試。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