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3 03:34:10carrie040

蘆荻社大流浪記

http://www.ludi.org.tw/
校園OT,公共OUT

OT,是Operate-Transfer這兩個英文單字的縮寫,最簡單的說法,就是把政府的公共建設,交由民間單位營運。1992年政府擬定了「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簡稱促參法),鼓勵民間以OT、BOT或ROT方式,將公共建設交給民間營運;隔年政府進一步讓校園的建築物跟設備,取得了合法委外經營的通關票。
2004年8月,三重高中根據促參法將把造價1.5億的體育館OT,這套看似合理的公辦民營邏輯,讓蘆荻社大吃足了苦頭。每年163萬權利金加上水電費,一年至少200萬,蘆荻社大咬牙硬撐過四年,還是擋不住能出更高價的競爭者。今年4月體育館第3次OT開標,蘆荻社大提出175萬元的權利金,遠遠低於開價300萬元的競爭廠商,蘆荻社大的合約,在7月31日將劃下句點。

保住學校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的理想,落實在200萬的肩膀上,就變成了甜蜜又沉重的負荷。站在法理的立場上,三重高中把體育館OT給比較會賺錢的廠商,代管者蘆荻社大搬遷,是循著遊戲規則走的正確作法,但是如果未來民眾可能要花更多的錢才能到校園運動,依法行政但唯利是圖的校園OT,真的有道理嗎?OT真的穩賺不賠嗎?

三重高中的游泳池,是國立高中職游泳池第一個委外經營的個案。但是當年少估算了稅務成本,三重高中積欠國稅局好幾百萬。如今無力繳稅的三重高中,只得靠著逐年提高標案權利金補破網。
校園的體育館、餐廳,在金錢的考量下,一個接一個變成了適用促參法的OT標的。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得利者?四年來,為求得原地辦校的續留權,蘆荻社大提出了「社區共管計畫」,但被教育部、公共工程委員會打了回票,理由是無法可管。但是根本問題是,促參法在價高得標的前提下,公共利益跟教育優先有沒有成為校園OT錢的考量點?

93年度教育部修訂高中法,放寬學校對外開放場地的收支,可由各校代收代付,賸餘款可以滾存運用。這個不用上繳國庫的專戶,無疑變成了各校的小金庫,到現在,30所學校陸續參與OT,權利金總金額也在三年內從1億元,暴增到7.2億元。

我們問了教育部長,問了主管社區大學的社教司長,問了主管高中職校園場館OT的中部辦公室,官員們都承認促參法進校園確實該檢討,教育部長也允諾在7月17日前將針對校園OT適法性召開公聽會,聽取各方意見。然而在一切都合法的情況下,連教職員宿舍外牆都可以OT,放任廠商在體育館內擺設遊戲用投籃機,其他的公共價值,會不會因為OT,而被判OUT了呢?


社大「流」學記

順著重陽橋下,淡水河畔旁重劃區裡,施工中的建地煙塵瀰漫,對照一旁,三重高中內,綠地那棟聳立的磚紅色建築,格外搶眼。它是三重高中的體育館,也是蘆荻社大的校園。 第一次踏進蘆荻社大的校園,驚訝於整齊乾淨明亮的擺設空間,不只有學校的感覺,還有家的感覺。社區大學的工作人員引領我們走上頂樓,唰啦啦的灑水聲,和爽朗的笑聲,我和資深學員謝大姐(謝春霞)才初次見面,她就摘了一大把自種的地瓜葉,要我帶回家,好好品嚐。 4月30日,謝大姐第一次上街頭,臉上掩不住緊張,她求的是一個繼續唸書的機會。青春年華時代,謝春霞為謀生犧牲了受教機會,老時回首已然一身病。乳癌找上她,謝大姐則在蘆荻社大,靠另一種形式的身體勞動,解放苦痛。 蘆洲三重一帶多的是像謝春霞這般的中下階層勞動者,七0年代他們離家北上,為剛起步的台灣經濟貢獻己力,當青春少年白頭時,才有辦法重返校園拾起書本,再度當學生求的不只是課堂上的知識,更多是從破碎人生中舔舐傷口。
蘆荻社大資深學員陳玉純,載負著母親是性工作者的原罪,她是大娘不疼的受虐兒、是婚姻家暴下的出走者,連唸書也遇到障礙,人生中充滿了「負離子」,直到遇見蘆荻社大,她從書寫創作、繪畫寫詩,才坦然接受不斷跌倒的人生。

然而,這個讓她重新出發的伊甸園即將消失。在三重高中將體育館OT委外經營運作模式下,今年的第三次標案中,蘆荻社大輸給了另一家競標廠商,喪失了繼續使用體育館的權利。

三重高中認為,社區大學本來就應該找教室當校園,而不是租用學校體育館辦學,但當初協調蘆荻借用體育館,是教育部的主意。要三重高中把體育館OT委外經營的,也是教育部。如今社區大學因為OT被迫遷校,教育部的對策,是叫蘆荻再搬一次家。

搬家?「不曾寄人籬下的人,從來不了解,也從來不清楚,寄人籬下的那種痛苦。那種心裡面存在動盪不安的心情,學生凝聚力怎麼能夠形成!」陳玉純憤怒不解官員的想法。 蘆荻社大為了原地保校,抗議OT進入校園,採取了最激烈的告官行動。他們更深的疑問是,搬家,就能解決問題嗎?為了地盡其利,蘆荻社大的實作課程都儘量依照體育館空間來設計,把頂樓改造成有機農場,把教室改造成國家級的生物實驗中心,飯店規格的烹飪教室、劇場級的舞蹈教室,教室就四分五裂,搬家不只是把這些家當移走,別間學校容不下的學習權,先犧牲掉吧。 九年來蘆荻社大的校長夏林清,未支領任何薪水津貼,底下的工作人員超時工作,本尊管社大,分身經營體育館的奇特現象,居然也撐了四年。 十年,足以讓呱呱墜地的嬰孩,長大成小學三年級的娃兒。十年來,政府採取放牧方式,讓社大在各地自行發展,但如果這十年來,社大為了台灣的草根成人教育貢獻了什麼,為民眾參與公共議題提供了進步的力量,當越來越多的失學者,鼓起勇氣背起書包、想要重回課堂時,體制外的教室,竟然要被逐出校園,繼續讓社大繼續當游牧民族,合理嗎? 蘆荻保校行動,反映的不只是一間社區大學找不到校園的問題,非定期租借高中、國中小校舍,幾乎每間社大都是如此。而從中央到地方,對待這些非正規的學校,遇到了問題,也能只想出搬家這個辦法嗎? 我問了一些資深學員,到社大圓一個讀書夢,只為了將學歷向上提升嗎?為了什麼,一個社區大學值得他們付出? 謝大姐淡淡地說,就像她送我的那罐芒果青,嚐來酸酸澀澀,教室沒了,心酸的是,六十載的流離人生,為什麼連上學也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