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07 00:55:03Adachi Mitsuru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不只是有小劇場的牯嶺街 也不只是住過我初戀對象的牯嶺街
它發生過少年情殺 那一段大世代下的遺憾 歷史共業下的反叛

走進了戲院 目睹了這一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高中時,走進舊書攤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樣一個突出的書名很快地吸引了我
當時適逢高中的我 看到了裡面複雜又簡單的愛恨情仇
也震撼於於當時文化背景下的是是非非
我不禁懷疑自己是否真的了解這塊自己住過的土地

當下 我將這份震撼寄給當時雖分手
但仍保持魚雁往返 牯嶺街土生土長的初戀女友
當然 她亦不知道這條街上曾經的絳紅血色

好幾年了 我一直想一賭電影原貌
卻始終不得門徑
幸運地 今年的金馬影展一系列對楊德昌導演的致敬
讓我得以敲響冀望的鐘聲

原以為已看過電影小說的我
不免失去一些觀賞樂趣
但將近四小時的片子放映後
留下的震撼絲毫不減當年
吳淡如的電影小說終究容納不下楊德昌作品的大氣
91年的電影 過了16年了
楊德昌竟還是走在我們前面
又有誰敢質疑他壯志未酬的色戒
沒辦法拍的比李安更具韻味

片長快4小時 卻毫不枯燥
只看到楊德昌將一堆堆時代的符號
在影片中信手拈來 毫不突兀
從小四的學校生活
張父的傲骨 張母的嘮叨
眷村中的幫派鬥爭
英雄人物的義氣(honey..也或許有人會認為那是孩子器的逞英雄)
小人物的趨炎附勢(滑頭甚至情感不忠 一直想找尋依靠的小明)
官場的官僚可笑(愛拉賽的教官.警總的政工.學校的校長... )
階級間的鬥爭(代表軍隊勢力的小馬小公園勢力的honey.滑頭.217的老山東...)
不同鮮明的角色 各自背著當時時代背景 本省外省軍警流氓
織串成一場大時代的扭取 特有的文化

區區一個少年的情殺 為何要有這麼多的牽扯 介紹這麼龐大的時代濫觴
因為小四的刀 不只是為他自私的理想正義而插
也是對當時灰暗時代的反擊 無言的控訴
也回到了楊德昌這部電影想獻給曾經經歷過這些矛盾的父親
藉由他的電影 殺了小明 殺了時代悲哀

種種符號 收音機.搖滾樂.貓王.武士刀.坦克車......
在在為當時那個特殊而複雜的時代做了冷僻的書寫
也達到了電影的最大功效----你沒遇過的事情,卻讓你有如身歷其境
彷彿我也走入那個人心惶惶 氣氛緊張的白色恐怖年代

演員部分 我很喜歡之張國柱演的那個爸爸
硬骨頭 牛脾氣 卻愛家愛老婆愛小孩 只是不露骨地說出口而已
也就是魯迅說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至於張震 從頭到晚一貫地 冷冷地 酷酷地
並不討喜 但討人同情
飾演女主角小明的楊靜怡表現不俗 當初看電影小說劇照時
就對她印象深刻 可惜僅此一片就惜影了 據說現在在美國當會計
最討喜的 莫過於演小貓王的王啟讚
沒有他 片中的樂趣將頓失大半 他正是此片中的畫龍點睛
一半劇場的好演員(劉亮佐.唐從聖.郎祖筠.金士傑.蕭艾...)
帶領另一半沒有戲劇經驗的小演員(張震.楊靜怡.王啟讚...)
開創了這部令人讚嘆的好戲
楊德昌導演的彗星殞落 或許正叫做”哲人日已遠 典型在夙昔”吧

就是這麼一位令人敬佩的導演
才會在他離去後 仍有一票影人在他身後死忠地跟著他的影子
創作一部部好電影(楊順清.閻鴻亞.鄧安寧...)

217老大老山東(楊順清)來我們學校系上演講時對楊德昌不得志
那一串真摯的講演 我至今難忘
好好拍電影 才是對這些偉大影人最大的回饋 最真的致敬

最後 套用2007台北金馬影展叢書對楊德昌的一句話作結
”壯志未酬,志士之大痛矣!”

戲,就這樣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