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18 07:51:26Rachel

非裔比利時人

今天認識了一個黑人,他說他從比利時來,我們都很好奇,為什麼會是比利時人. 於是他開始講他的故事.

他本來是盧安達人,1994年盧安達發生種族屠殺,他是生還者. 當時他12歲,幸虧他就讀於國際學校,所以比利時老師保他出境. 當時只有十分鐘的時間,他拿了衣服就走了,幸虧他剛好有帶護照在身上,否則出不了境. 他的父母沒有辦法跟他一起,因為這樣會加大逃不出去的風險. 他說當時屠殺是看人種,就算你是混血都不行. 他們殺人並不是用槍一次解決,而是用刀以凌虐的方式一刀一刀地割. 有個朋友斷了手,因為他們在殺人時是對著一堆人亂砍,所以"幸運地"只斷了手. 有個朋友的母親,脖子被砍,然後並沒有斷,在兩天後才死亡,活受了兩天的折磨. 這場屠殺死了一百萬人.

他母親當時先逃往肯亞,在當地產下她妹妹. 然後在比利時他們重遇. 頭幾年他們以為父親死了,但是意外發現他逃往荷蘭. 他一再強調他的幸運,然而他的家族成員還是死了一半. 他們是烏甘答比較富有的家庭.

當時歐美國家都有派人來送走他們的國民. 當美國派人前來烏甘答時,只願意送走那些在美國出生的非裔小孩,拒絕讓他們父母同行. 而有些歐美人居然堅持連寵物一起帶,而不是選擇多帶一個烏干答人同行.

他抱怨,第二次大戰時發生了猶太人被屠殺事件後,聯合國宣示決不讓這種次再次發生,然後聯合國還是沒有出面阻止盧安答的屠殺. 我說前一陣子的的蘇丹屠殺還不是一樣,都已經死超多人了,聯合國還在很無聊的討論這到底算不算"genocide"........

他提到移民是辛苦的,要重新學習當地語言,像比例時有兩種語言,法文和荷蘭文. 他在非洲時就學了法文,在比利時,因為要跟當地人競爭,所以荷蘭文是必需要學的,外加英文. 他不覺得他的未來在比利時,因為比利時還不能真正接納移民,計劃著要到紐西蘭去看看.

也許是因為他有這樣的經歷! 他對國際事件特別關注. 歐洲人一般比亞洲人有世界觀一點(也許是因為他們移動的自由多一些). 但是不表示大家都可以這樣深入地交談. 他對台灣和中國的情況也有稍微地瞭解. 他甚至對台灣的健保狀況有興趣.well,我自己都瞭解不夠. 在歐洲人的party上,大家常聊彼此的文化和經歷,但聊這麼嚴肅的話題真不常見. 他的故事聽得我膽顫心驚,用講的一樣是血淋淋. 好像重回11年前,有人為我做一手報導. 讓我想起另一個芬蘭同學,她從泰國大海嘯生還,跟我描述當時的所見所聞. 這些聊天都是很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