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1 21:43:57海洋夢想家

閒談「味味麵」

我認為,廉價的「味味麵」是相當好吃的東西,只要會煮,那它就是相當美味的食物;也不因它便宜低價,它就理所當然被歸類為難吃的食物。

對「味味麵」最早的印象,就是我的外號,記得有位小學同學,在學校中,他喜歡喊我「味味麵」或是「蝦味先」,同學喊著喊著,我便慢慢習慣了,並沒有多大的排斥與反彈。這種情況,只要能理解何謂「巴伐洛夫」的「制約」,就可以大致瞭解為何習慣的原因。當然,與其被當成「巴伐洛夫」試驗「制約」的狗,我還寧願被喊「味味麵」或「蝦味先」吧。

雖然小學的外號在現在已經不再使用了,但我卻還記得這段插曲。

由此可知,「味味麵」這個食物的存在,已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了。

記得以前,老媽也偶而會幫我們煮「味味麵」,她的煮法相當簡單,就將「味味麵」給煮爛,再置進打散的蛋汁與少許的茼萵菜;有時會摻進嚼勁彈Q的白麵條,當煮爛的「味味麵」與充滿嚼勁的「白麵條」調和在麵碗中,那可真是絕配。

就像是黑咖啡與奶精的美妙調和,又像是漫畫「將太的壽司」,將太在製作醋飯的方式(註1);因此,我開始懷疑老媽是否也跑到漫畫書店,去閱讀「將太的壽司」這本漫畫。

看似是相當普通的「味味麵」煮法,但我坦承,至今我仍無法作出老媽所煮「味味麵」的味道。

因為我有晚睡的習慣,喝咖啡又無法止飢,所以我習慣在飢腸轆轆的深夜去煮「味味麵」來充當點心。

在夏季,我對「味味麵」的煮法,習慣是將麵碗盛3分之1的水,以大火煮沸。在煮沸之前,先切少許的鮮蔥,寬度各約5mm,切完再置於一旁。

隨後再切高麗菜絲少許與打蛋汁(以野生雞蛋最佳,普通雞蛋也行),當水一滾,先打開「味味麵」的醬料包(調味料包與香菇肉燥包),摻入滾水後以筷子攪拌,讓調味料散開均勻。之後,再放入高麗菜絲與麵身,以中火煮食。

當麵身煮到一定程度,再加入蛋汁與鮮蔥,即可食用。

我習慣在夏天煮「味味麵」時,刻意將湯汁的份量降低,一來是夏天,喝湯太熱,二來可以將湯頭給濃縮,味道會較為濃郁。

此外,我也習慣在「味味麵」上加上一點黑醋或少許的胡椒粉,這在炎熱的夏季易於進食。

在冬季,因為天氣寒冷,所以湯汁會是麵碗的3分之2左右,煮法大致一樣,但有時候我習慣將晚餐吃剩的生魚片給加進「味味麵」裡,以增加湯頭的甜味。

不過,我習慣自己一個人煮「味味麵」,再自己食用,反而不會去特地幫別人去煮一碗「味味麵」。而我也說不出什麼原因。

但說來奇怪,我在日本旅行,途中也吃了一些好吃的日本拉麵,這些拉麵的價位,大抵在日幣650-1100圓左右(折合台幣一碗為195-330元),但我卻也會懷念起一包才台幣10元的「味味麵」。

雖說,「味味麵」是相當老梗的食物,可是,它卻經得起時間的磨練;就如同古典音樂與西洋老歌是一樣的。

是否我們也能跟「味味麵」的本質相似?也可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呢?



補充說明:

註1:在漫畫「將太的壽司」中,將太將新米與舊米以適當比率(一說是新舊米各半,另一說則是新舊米以1:3放置)來製作醋飯,據知是新米含水量高,煮出來的飯會黏稠,而舊米含水量低,煮出來的飯具有嚼勁,因此,這種搭配可達到「互補」的效果。

該篇文章寫於2008年4月30日。



2008.05.01.週四
21:40

於東經121度52分04.22秒,北緯24度34分47.41秒。

上一篇:不習慣無名的風格

下一篇:鐘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