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9 12:00:00喬治鎊

丹麥電影的奧斯卡之路:在更好的世界前



丹麥電影在奧斯卡史上的歷程可說是像坐雲霄飛車一般,在1956年正式設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項目後,當時傑出的丹麥電影馬上就在短短五年間入圍了三次,但其後卻在奧斯卡上消聲匿跡了長達26年,沒想到1987年「芭比的盛宴」不僅入圍,還一舉為丹麥奪下第一座最佳外語片,更出人意表的是,隔年再代表丹麥的「比利小英雄」繼續連莊,將丹麥電影推向世界影壇顛峰,但就像歷史重演一般,繼隔年的「跳華爾茲的女人」再度入圍後,丹麥電影又缺席奧斯卡長達17年,直到新銳女導演蘇珊娜畢爾以「婚禮之後」重新敲開奧斯卡大門,更在四年後的本屆奧斯卡上,終於帶領丹麥電影重返榮耀,以「更好的世界」奪下第三座最佳外語片。以下就來回顧一下歷屆奧斯卡入圍和得獎的丹麥傑作。



1956 第29屆 愛在格陵蘭 Quivitoq Erik Balling
「Quivitoq」的片名指的是格陵蘭當地漁村居民信仰的神靈,故事描述一個丹麥女人伊娃滿懷欣喜地前往格陵蘭去尋找她的醫生未婚夫,卻沒想到他已和護士訂婚,當傷心的她抵達等待載她回家渡輪的小漁村時,遇見了一位在當地從事出口貿易的丹麥人延斯,他們雖難以溝通卻對彼此產生好感,而一名違背傳統信仰、擔任延斯漁夫的格陵蘭居民的出海遇難,竟成為改變他們命運的關鍵。本片突顯了資本主義和傳統的牴觸,也透過原始環境的自然力量,隱喻愛情的本能。



1959 第32屆 兩個世界的男孩 Paw Astrid Henning-Jensen
「Paw」是一部家庭倫理片,主角是一個從西印度遠渡重洋到丹麥與他阿姨居住的孤兒男孩,他的名字是寶(Paw),也就是本片片名。別名「兩個世界的男孩」(Boy of Two Worlds)的本片,令丹麥成為第一個以女性導演執導電影而入圍最佳外語片的國家,因而更獨具意義,故事對文化對比和衝突的描述,也和在相隔52年後拿下此獎的「更好的世界」遙相呼應,似乎冥冥中註定了這兩部丹麥女性導演作品的深遠傳承意義。



1961 第34屆 哈利與管家 Harry and the Butler/Harry og Kammertjeneren Bent Christensen
「哈利與管家」這部喜劇描述本來職位卑賤的哈利突然繼承了一筆財產,他決定聘請一位管家來幫他,這位管家只是因管家職業沒落而無從選擇,但他們漸漸培養出默契,也透過幫助民眾,令原本取笑他們的人改觀。背景就設在50年代末期的當代電影,明顯地提出了新舊文化的差異,也喚起民眾對昔日社會中人們互助高貴情操的可愛回憶。



1987 第60屆 芭比的盛宴 Barbette's Feast/Babettes Gæstebud Gabriel Axel
改編自「遠離非洲」作家凱倫布里克森的另一著作「芭比的盛宴」,本片描述一對在19世紀偏遠村落相依為命的姊妹和她們收容來自巴黎的落難女廚師芭比的故事,這對姊妹因受到傳教士父親的嚴厲宗教意識影響而終身未婚,但芭比用樂透贏得的獎金準備答謝她們恩情的盛宴,讓她們嚐到人生的不同滋味,也讓她們領會真正的善行不只是透過嚴謹的修身,而更是來自人心深處的光輝。這部反以包容的態度看待嚴苛宗教的感人作品,以令人垂涎欲滴的珍饈佳餚,包裝了普世的人情溫暖。



1988 第61屆 比利小英雄 Pelle the Conqueror/Pelle Erobreren Bille August
背景同樣設在19世紀,「比利小英雄」是關於一對從瑞典移民到丹麥的父子,比利的母親在瑞典病逝,他們希望能在新的國家找到新希望,卻仍處處遭逢被視為外來者的歧視,即使如此,他們還是沒放棄追求嶄新的人生。本片是兩度榮獲金棕櫚的大師比利奧古斯特首度榮獲金棕櫚,並接連拿下金球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代表作,除了對時代的描述,也深刻詮釋了人類療癒傷痛、主導人生的堅定意志力。



1989 第62屆 跳華爾茲的女人 Waltzing Regitze/Dansen Med Regitze Kaspar Rostrup
「跳華爾茲的女人」敘述一對中年夫妻的婚姻,透過回憶一場夏日派對來檢視他們關係的縮影,片名中的女人就是妻子芮吉姿,透過今昔的對比,本片巧妙地對照了每個角色在人生歷練後的轉變,投射人生的派對,隱喻婚姻關係的華爾茲,都十分聰明地運用在這部充滿智慧的佳作中。



2006 第79屆 婚禮之後 After the Wedding/Efter Brylluppet Susanne Bier
作品總是充滿戲劇化張力的蘇珊娜畢爾,在推出多部在國際上廣受歡迎的作品後,終於以「婚禮之後」登上奧斯卡殿堂,本片描述一位在印度照顧孤兒的社會工作者,因面臨財務危機,必須在離鄉多年後返回丹麥取得資金,卻意外發現了一個他錯過已久的人生真相。這個充滿轉折的故事,再度印上畢爾和才華洋溢的多產電影創作者安德斯托瑪斯延森的強烈情感標記,連帶令好萊塢也興起重拍他們另一部佳作「變奏曲」的念頭。



2010 第83屆 更好的世界 In a Better World/Hævnen Susanne Bier
畢爾和延森第四度合作的作品「更好的世界」,描述現代丹麥的兩個家庭,一個正面臨破碎邊緣,一個正試圖療癒傷痛,來自兩個家庭的小男孩因在受到欺負時對彼此伸出援手而產生交集,更因處於相同情感困境而相知相惜,但他們尚未成熟的心智,也帶領著他們走向在大人忽視下而面臨的道德衝突和人性掙扎。本片以非洲難民營的原始部落和擁有高度文化的已開發社會作對比,更突顯隱藏在迥異表象下的共通人性。畢爾以本片成為史上少數的金球獎和奧斯卡雙料最佳外語片贏家,這部和去年的熱門日本電影「告白」一同晉級奧斯卡外語片前九強的作品,有著同樣對少年因家庭關係而產生的心理影響甚有著墨,足以匹敵的精采程度使其可堪稱為 "丹麥版告白" ,更令影迷深切引頸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