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7 22:59:43喬治鎊

喜劇與諺語之三:沙灘上的寶蓮 Comédies et Proverbes III: Pauline à la Plage


沙灘上的寶蓮 Pauline à la Plage (Pauline at the Beach) (Eric Rohmer, France, 1983)

「言多必失。」 "He who talks too much will hurt himself."

巧合地和以第三篇「慕德之夜」為壓軸的「六個道德故事」一樣,我看「喜劇與諺語」的最後一部,也正是系列中第三篇的「沙灘上的寶蓮」。看完本片,我終於能確定侯麥在「喜」系列中,完全擺脫了「六」系列中經常使用的意識流獨白,而完全選擇更親近觀眾的情境式設計,而除了第一篇「飛行員之妻」外,其後的五篇都是以女性角色為主要觀點,加上其後的「四季」,若我沒記錯,也多是由女性為主,可見侯麥不斷藉由作品表達他對女性觀察與仰慕的創作理念。

寶蓮和瑪莉詠是一對到海邊小鎮度假的表姊妹,剛經歷一段失敗婚姻的瑪莉詠,還是滿懷期待地憧憬著下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才正要情竇初開的少女寶蓮,反而很理性地嚮往著循序漸進的交往。她們在海灘上遇見瑪莉詠的男性老友、充滿運動員魅力的皮耶,和態度從容隨性的單親爸爸亨利。儘管重新燃起對瑪莉詠愛意的皮耶再如何熱烈地示愛,瑪莉詠卻只對同樣秉持活在當下的人生哲學的亨利傾心;寶蓮則是認識了一樣來度假的少男席爾凡。但一場陰錯陽差的誤解,讓五人都陷入了一個隱瞞或追尋真相的情感風暴中。

身為代理家長的瑪莉詠,自然有一份保護小表妹寶蓮的使命感,雖然她不斷打探寶蓮的愛情觀和愛情經驗,似乎鼓勵著寶蓮勇於追求愛情,卻對寶蓮選上的席爾凡嗤之以鼻;和皮耶一樣不贊同瑪莉詠追求稍縱即逝的熱戀火花的寶蓮,也暗自對瑪莉詠選擇亨利而非皮耶的衝動行事不以為然,但這兩個似乎被男性角色瞞在鼓裡的弱勢女性,雖然個性迥異,卻共同有著更敏銳的思考力和判斷力。

雖然真相不難水落石出,重點卻是人物選擇的立場與舉動,理所當然地導致的後果。雖然事件的越演越烈,只是因為偶然的機遇,讓只來自於一種說法的不實真相不得不被洩漏,但相互掩飾和謹言慎行的一線之隔,才是事件中最關鍵的人生課題。坦率單純的寶蓮,對席爾凡一時錯誤的判斷感到失望,也反對皮耶善妒的強烈佔有欲,更遑論亨利道德淪喪的原形畢露,但她不得不學取這寶貴的一課,正式踏入複雜難解的成人世界。侯麥版的「理性與感性」,提供了一個無知也是一種幸福的睿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