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3 18:51:11喬治鎊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1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1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 (David Yates, UK/USA, 2010)

歷經將近十年後,銀幕版「哈利波特」也終於走到尾聲,但或許是影迷要求,或許是片商策略,或許是導演創作理念,更或許是在本集中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擔任製片的J.K.羅琳的要求,這個完結篇當然不能這麼快就結束,而是如同「赤壁」,將整段故事分成上下兩集推出,加起來將可能長達五小時(甚至以上)的篇幅中,更能完整呈現多達超過六百頁(英文)的原著內容,也給編劇與導演更多空間表現人物的情感轉折。

在這個令人惆悵的暑假過後,妙麗、榮恩與哈利已經沒有回霍格華茲的打算,他們知道未來不再會像過去六年那般逢凶化吉並充滿希望,在身邊的良師摯友一個個被謀殺後,哈利早已覺悟終須與他被詛咒的命運迎面對上,榮恩和妙麗這對兩情相悅的小情侶,當然也在他們六年前與哈利第一次相遇時,就註定了他們在這場事關世界存亡之戰中扮演的關鍵角色,但除了這個責任重大的使命外,他們更在乎的,當然還是彼此的安危和友情。

自「鳳凰會的密令」以來,成為「哈利波特」系列御用導演的大衛葉慈,在獲得更多表現空間的片商授權下,很明顯地在本集中加入更多他在電視劇時期重視的人物刻劃,其實「混血王子的背叛」和「鳳」的風格就有相當大的差異,或許主要是因為內容的調性不同,但因「鳳」的成功而獲得老闆們信賴的葉慈,肯定也因而得到更多的主導權,雖然「混」已經很像用商業片包裝陳倉暗渡的藝術片,本集更是充滿了許多藝術片才有的人文氣息。

當三位主角踏上藏匿之旅時,他們也必須在同時完成鄧不利多生前託付給他們的任務,片中有很多場景,其實都有像類型片經典致敬的意味,例如當三人在咖啡廳中遇到突襲時,就像極了梅爾維爾或盧貝松殺手電影中的冷冽槍戰場面,只不過槍火換成了異曲同工的魔杖;而三人身在與世隔絕的異域之地時,更添增了一份末日世界的氛圍,在在不禁令我聯想到今年先前才看過的塔可夫斯基經典「潛行者」,但當然本片並不能像「潛」加入令人必須反覆思索的角色意識,卻極有可能是導演向其至上一份崇高敬意。

三人世界的情感變數,也使本來較童話取向的本系列故事,多了一層步入成人世界的曖昧境界,這個關係早在「阿茲卡班的逃犯」時便有蜻蜓點水的指涉,而隨著三人將屆成年的身心狀態交界,很高興本片並不只有接連登場的驚險情節,更對這個似是而非的三角關係甚為著墨,丹尼爾瑞德克里夫、魯柏特格林特和艾瑪瓦特森也得以證明他們多年來下足的演技苦功,不論是榮恩一觸而發的嫉妒心,或是哈利與妙麗獨處時,暫藉以忘卻各自牽掛的翩然共舞,都使我又聯想到另一部精采刻劃三角張力的經典「水中之刀」。

可能很少人注意到的是,和御用的製作設計師史都華克瑞格、一連譜寫了前三集配樂的約翰威廉斯和幾乎執筆改編每一集的御用編劇史蒂夫克洛夫斯(除了「鳳」)完全不同,至今的每一集攝影師幾乎沒重複過且個個大有來頭,首集是「英倫情人」的約翰席爾,第二、四集是「蝙蝠俠」(提姆波頓)的羅傑普萊特,第三集是「午夜快車」的麥克瑟瑞辛,第五集是「藍色情挑」的史拉佛米爾伊季亞克、第六集是「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布宇諾戴爾邦內,而本集則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艾度瓦多賽拉,一如前幾位各有高超風格的攝影師,賽拉也成功襯托出肅殺中帶有一絲暖意的氣息。曾和李安合作「色│戒」榮獲金馬獎的當紅法國配樂家亞歷山大岱斯普拉,也再度出色地延續並對應威廉斯、派屈克多爾和尼可拉斯胡伯的優美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