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3 21:34:35喬治鎊

再訪韋拉斯塔古的神靈祕境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s Short Films

託台北市立美術館雙年展的福,在今年金棕櫚得主「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登台前,韋拉斯塔古的15部早期到近期的短片在「藝術家影院」專題中選映,我當然也趨之若騖,連續三天下午一點準時報到(第一天稍微遲到了兩分鐘),應該是近期內我做過最有毅力的一件事了,以下就是我對於每部短片的小小心得感想。


第一天 Day 1

國歌 The Anthem 2006
這部每天的「開幕片」代表了韋拉斯塔古對於國歌的個人定義,他將莊嚴的傳統皇家國歌轉化為流行音樂,一開始是三位中年婦女的對話,饒富趣味的對白中其實並非全然無稽,對播放音樂還需獲得宗教加持的諷刺、緬懷水災和現代女性的自覺,都濃縮在短短兩分鐘的對話中,而體育館中的360度攝影機運動精心設計,每次看都能有不同的發現,搭配韋拉斯塔古一向喜愛的輕拍電子音樂,絕對賦予在泰國電影放映前,必須對其行起立致敬的國歌,一個嶄新的意義。

微光人類 Lumious People 2007
透過記錄(或仿記錄)一段水上送別往者的儀式,自然地呈現每個成員的行動和態度,也在以旁白緬懷前人的同時,突顯生命的渺小及卑微,以及昇華靈魂的偉大力量。收錄在2007年短片集錦「世界的狀態」中。

怒海狂濤 Like the Relentless Fury of the Pounding Waves / Mae Ya Nang 1994
這部韋拉斯塔古早期的短片,使用黑白攝影創造懷舊感,他故事影像不連貫的作法,也在這部實驗作品中就表露無遺,貫穿全篇的古早廣播劇,使全片保持著一股趣味性,照片和字卡的使用,加強了與廣播劇毫無關連的強烈對比,卻仍在冥冥中暗示了一份時光和生命的循環。

諾基亞短片 Nokia Short 2003
這部應諾基亞之邀創作的短片,反而是在諷刺高科技,韋拉斯塔古運用手機拍出的劣質影像,強調影像逐漸被踐踏的廉價化,但同時還是用人體與水的意象連結,顯示人類與科技不可避免的結合。

亞洲之魂 Ghost of Asia 2005
小孩扮演神的旁白,引導(命令)著主角的一舉一動,韋拉斯塔古難得的快節奏作品,肯定是他最親近觀眾的作品之一,蔚藍的海灘、無雲的晴空和自由自在的環境,展現亞洲人從容不迫的生活態度。

第三世界 Thirdworld / Goh Gayasit 1997
這部亦是黑白攝影的作品其實很難進入其觀點,我感覺不到簡介上所述的西方人觀點(可能是因為我不是西方人吧),但影像本身還是有一份懾人的魅力,以我的觀點來看,這部作品比較像是記錄在一座小島的居民的生活,他們的說話方式和態度,韋拉斯塔古基於尊重他們,或呈現一份穿梭時空的氛圍,全片只用畫外音表現,這是後來「正午顯影」中沒被剪進去的一部分。


第二天 Day 2

國歌 The Anthem 2006
詳前文。

116643225059 1994
這部風格強烈的實驗短片,其實是用逐漸逼近的影像和聲音,呈現一種莫名的暴力感,至於為何韋拉斯塔古是用母親為對象,就只能由他親自解答了。

光粼粼無盡 This and a Million More Lights 2003
以兒童跳水前和取下日光燈的畫面交錯,製造一份緊張感,但其實是藉燈光比喻兒童的活力及身為人類未來的觀點。

祖母綠 Emerald / Morakot 2007
全片採用畫外對白和特效組合而成,漂浮在空氣中的羽毛,如同千萬個存在這個世界上的靈魂,正不斷地像拍攝所在地、一個傳說鬧鬼的旅館中的三個靈魂正在對話著,追憶著自己生命中的愛情和熱情。

母親的花園 My Mother's Garden 2007
在2006年推出以自己父母故事為藍本的「戀愛症候群」後,韋拉斯塔古以這個結合繪畫和科技藝術形式的作品,延伸其對父母產生連結的更多面向。

窗 Windows 1999
長達12分鐘記錄光線和攝影機快門的「互動關係」,這絕不是一部引人入勝的作品,但透過不斷地凝視,畫面在眼睛裡產生的化學作用,像是給視神經和腦神經玩的另類遊戲。

移動中的人 Mobile Man 2008
這部收錄在同年推出的短片集錦「人權故事」中的作品,感覺很像是在前往拍攝「吸血鬼/蘇德維卡」途中的即興創作,但兩位少年精力旺盛的展示,真的很難讓我聯想和人權有和關係,可能是青少年也有運用自己身體(例如刺青)的人權吧。

吸血鬼/蘇德維卡 Vampire / Sud Vikal 2008
這部再度故弄玄虛、前往叢林尋找惡魔鳥的紀錄片,讓我聯想到「熱帶幻夢」的下半段,只不過這部作品拍得更像紀錄片(可以說是繼承「厄夜叢林」的精神),但韋拉斯塔古不過是想藉此重回他熱愛的大自然中,尤其還有路易維登的贊助。


第三天 Day 3

國歌 The Anthem 2006
詳前文。

世界的慾望 Worldly Desires 2005
片頭令人摸不著頭緒的歌舞表演,其實是韋拉斯塔古玩弄對比性的一貫作風,一對像是正在逃難的男女,原來是一組電影劇組正在森林中進行拍攝,透過戲中戲的巧妙描述,加上穿插在不同自然背景拍攝的同一段歌舞(還有不同的出場設計和不同的鏡頭角度),使全片保持著一份高度的趣味性,也透露出全人類都嚮往對理想愛情的憧憬。

給波米叔叔的一封信 A Letter to Uncle Boonmee 2009
這部本系列放映中的最新作品,是「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的前導短片,韋拉斯塔古前往波米叔叔曾居住過的村莊納布亞,配上由不同人口述的信紙上內容的旁白,不斷移動的攝影機,呈現了生命既永恆又不斷循環的常態,也暗示了當地的歷史悲劇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可惜韋拉斯塔古的另一部短片「納布亞的魅影」沒被選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