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8 00:11:45喬治鎊
張愛玲電影不電影?
昨天終於看了在1984年出品、由許鞍華導演的「傾城之戀」,目睹許多人口中對文字的過度琢磨,其實劇中的文字沒有問題,問題是許鞍華的拍法,尤其是身為一位女導演,還不如後來的關錦鵬(亦是「傾」的副導)和李安浪漫細膩,當然有人會說關錦鵬是同志不能相提並論,李安則是以細心琢磨的龜毛出了名的,不過從我看過的張愛玲改編作品裡比較,也看出了幾個有趣的相似點及連結。
港台觀眾可能比較清楚周潤發在小馬哥之前,是社會寫實及浪漫愛情的演技派,許鞍華自然是他的恩人之一,「傾城之戀」裡的范柳原塑造了他風流不羈卻又深情款款的形象,張婉婷的「秋天的童話(流氓大亨)」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反而在吳宇森之後,大家都漸漸看他成理所當然的動作巨星,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才又把他的浪漫情懷挖出來,不過他竟還是李連杰辭演後的第二人選。比起劉若英的嬌氣和細緻的臉龐,在「傾」裡飾演白流蘇的繆騫人可能更接近張愛玲那種傳統中帶有稜角的中性氣質,雖然被批評不夠傳統及流於平板,我卻認為這可能是最傳神的張愛玲筆下人物代言人,卻可惜沒有更好的演技發揮。在「飲食男女」裡被李安重用的吳倩蓮,後來被許鞍華相中去詮釋「半生緣」裡的顧曼楨,是頗有趣的一來一往小插曲。來自上海的陳沖十足洋派,自然是紅玫瑰王嬌蕊的第一人選,被李安發掘的趙文卓竟從「喜宴」中的現代美國雅痞同志,搖身一變為張愛玲筆下的30年代上海風流富家子佟振保(後來又被找去詮釋胡蘭成),而李安也延用了陳沖在「色│戒」裡客串易太太。
由三級片轉型演技派的白玫瑰孟煙酈葉玉卿嫁作馮婦後息影,「半生緣」中的曼璐梅艷芳紅顏薄命,以「色│戒」裡的王佳芝一舉成為影史經典角色的湯唯被中國政府封殺,似乎有種終結演藝事業的張愛玲魔咒,但湯唯也可說是因張愛玲受益不少,日前公映的岸西第二部編導作品「月滿軒尼詩」就找上她,日後或許還能再續張愛玲前緣,在金馬獎封帝稱后的梁朝偉和陳沖,巧合地在1994年和2007年兩次一起獲獎,「半」中的祝鴻才葛優早是坎城影帝,沈世鈞黎明後來也成為金馬獎影帝。台灣導演但漢章編導的「怨女」是至今唯一改編自張愛玲全英文撰寫的著作,但該片其實參考原形「金鎖記」更多,片中的芝壽張盈真也曾獲1988年的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希望能儘快觀賞本片,或許能發掘更多趣味,畢竟飾演女主角銀娣的夏文汐也是當時的實力派。
從「傾城之戀」到「色│戒」,除了「怨女」的張展和「半生緣」的李屏賓,剩下的攝影指導都是外國人,令人不禁好奇,張愛玲的情調,是不是還要加一層洋化的眼光才夠對味。「傾」的何東尼(Tony Hope)只在香港拍過五部片,「傾」就是最後一部,其後是否朝外發展,似乎沒有資料記載,他的鏡位的確相當不同於當時一般港片攝影;「紅玫瑰白玫瑰」自然是用當紅的杜可風(Christopher Doyle),與其說關錦鵬獨具慧眼,不如說「阿飛正傳」太出名,讓人想到復古自然想到杜可風,而該片在攝影的烘托下的確不同凡響;「色」看來不太像是刻意,比較像是李安沿用之前合作愉快的攝影師,如從「冰風暴」到「綠巨人浩克」的佛瑞德利克艾姆斯(Frederick Elmes),隨大衛林區踏入影壇,也是吉姆賈木許的愛用攝影師。
以「斷背山」入圍奧斯卡的羅德里哥普里耶托(Rodrigo Prieto),起初以伊尼亞力圖的「愛是一條狗」嶄露頭角(該片在奧斯卡外語片項目被「臥虎藏龍」打敗),愛出功課的李安一定給了他很多參考電影,他的出色努力後來也換來了一座威尼斯影展高等技術獎。李安在拍攝「色│戒」時也沿用了以「紅玫瑰白玫瑰」勇奪兩座金馬獎的韓國藝術指導兼服裝設計朴若木,他反而比其他港台同行更能營造那個年代的氛圍。再論配樂,香港流行樂教母林敏怡為「傾城之戀」譜寫的配樂仍擺脫不了港式的俗氣,陳煥昌(小蟲)因「紅」獲金馬獎的作品則有令人驚喜的國際氣勢,「半生緣」的葉小鋼並未留給人深刻的印象,李安為「色」選了當紅法國配樂家亞歷山德岱斯普拉,綿延縈繞的旋律散發一股史詩的氣魄;只聽過已故資深台灣配樂家張弘毅為「怨女」譜寫、由齊豫演唱的主題曲,期待電影中的配樂表現。
改編張愛玲自是編劇的一大考驗,「傾城之戀」的蓬草、「怨女」的但漢章、「紅玫瑰白玫瑰」的林奕華,都以張愛玲書迷的身分去挑戰,他們本身沒有太多電影劇本經驗(蓬後改行新聞文字作者,但於遺作「怨」前僅有其他兩部作品,林則轉戰舞台繼續詮釋張愛玲);「紅」的另一位編劇劉恒是大陸知名編劇作家,早年有「菊豆」、「秋菊打官司」等代表作,三年前的「集結號」亦寶刀未老地榮獲金馬獎改編劇本;商業片編劇陳健忠改編的「半生緣」展現他與許鞍華合作時的文學感,但並不特別突出,前兩年的原創劇本「文雀」獲好評證明他還是有點電影文學實力;李安一如往常地把改編的重責大任交給老搭檔王蕙玲(亦曾將張愛玲生平編成電視劇本「她從海上來─張愛玲傳奇」)和詹姆斯夏穆斯,兩人一中一西的通力鑽研也迸出了吻合李安構思的火花,把張愛玲電影帶到另一種境界。侯孝賢的「海上花」其實也和張愛玲有關,除了改編清朝韓邦慶(又名韓子雲)的吳語原著外,也必要地參考了張愛玲後來的英文譯本,卡司則是大膽地選用梁朝偉、劉嘉玲及李嘉欣等現代感濃厚的演員,高捷反而是當時唯一曾接觸過張式作品的演員(「怨」中的殘障二爺),朱天文的細膩改編、黃文英的藝術考究和李屏賓的精緻運鏡,都有營造出張愛玲對該故事的滲透。
我有一個很不怎麼稀奇的奇想,若王家衛代替許鞍華拍「傾城之戀」和「半生緣」,效果肯定會加分許多,王家衛本身就是香港浪漫派導演掌門人,不論他有沒抓住張愛玲的精髓,光是想像他塑造的氣氛就能使影片本身加分,我相信看過「阿飛正傳」和「花樣年華」的人多少會同意我的看法,我也相信梁朝偉得到易先生一角,肯定和令他榮獲坎城影帝頭銜的周慕雲脫不了關係,其實張曼玉起初也曾被關錦鵬考慮過飾演紅玫瑰,但這則是和阮玲玉有關而非蘇麗珍了。
附錄張愛玲文學改編電影年表(共六部)
1984 傾城之戀 Love in a Fallen City (許鞍華 Ann Hui, HK)
1988 怨女 Rouge of the North (但漢章 Fred Tan, Taiwan)
1994 紅玫瑰白玫瑰 Red Rose White Rose (關錦鵬 Stanley Kwan, HK)
1997 半生緣 Eighteen Springs (許鞍華 Ann Hui, HK/China)
1998 海上花 Flowers of Shanghai (侯孝賢 Hou Hsiao-Hsien, Taiwan)
2007 色│戒 Lust, Caution (李安 Ang Lee, Taiwan/China/US)
下一篇:第三集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