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2 00:26:50風子
黎巴嫩
黎巴嫩
◎片 名 Lebanon
◎年 代 2009
◎國 家 以色列 / 法國 / 英國 / 德國
◎類 別 戰爭 / 劇情
◎語 言 希伯來語
◎片 長 93 Mins
◎導 演 馬斯•舒姆裏克 Maoz Shmulik
◎主 演 蕾芒德•阿姆薩勒姆 Raymond Amsalem
奧斯瑞•科恩 Oshri Cohen
佐漢•斯塔斯 Zohar Shtrauss ....Gamil
邁克爾•默斯諾 Michael Moshonov ....Yigal
Itay Tiran ....Asi
Yoav Donat ....Shmulik
Dudu Tassa
Ashraf Barhom
◎簡 介
影片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確切的說,是來自導演本人的生活經歷。
1982年的一天,黎巴嫩戰場上來了四名年輕的坦克兵,他們獨自駕駛著一輛坦克駛進了一個平民村莊。這四名年輕的士兵沒有任何作戰經驗,甚至連加時坦克也是剛剛學會的。在這個村莊裏,他們的任務是配合地面作戰部隊清除那些看上去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恐怖分子。
他們的指揮官是賈米利,在他的指揮下,這次行動的要點是“快速、簡單”。然而當坦克進入村莊那一刻起,這次的任務就不那麼簡單了。他們和地面部隊失去了聯繫,毫無作戰經驗的坦克兵們像是無頭蒼蠅一樣亂跑亂撞。一次簡單的軍事任務也就變成了屠殺。
一句話評論
《黎巴嫩》也許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反英雄主義的電影。
——《好萊塢報導》
人物缺少感情而對白設置過於重視功能性,難以讓觀眾投入感情,“最終導致《黎巴嫩》只能成為一部合格的室內電影試驗品而非出色的商業片。”
——《綜藝》
幕後製作
【不是戰爭片】
近幾年,隨著巴以局勢的緩和,以色列國內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反應巴以戰爭的電影。從《和巴什爾跳華爾滋》在金球獎上拿下最佳外語片獎開始,反應巴以戰爭的以色列電影登上了大銀幕。2009年,一部叫做《黎巴嫩》的影片來到了威尼斯,撼動了世界。雖然影片著力描寫的是戰爭中的一段故事,但是導演本人卻不是很贊成“戰爭片”的稱呼。在這個只拍過一部電影的導演看來,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個人成長史。
馬斯•舒姆裏克說:“說實在的,《黎巴嫩》這個片名會給他人一種錯誤的印象。好像我的電影是全世界都能找到共性的,似乎發生在黎巴嫩的那場戰爭中的那件事情在全世界各地都會發生,其實並不是這樣。因為我參與過這場戰爭,所以影片裏的表達是我私人化的故事,和其他的戰爭或者是政治都沒有關係。這是我個人的成長經歷,我把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寫進劇本,拍成電影。這是我個人的成長史,和別的東西沒有關係。我在黎巴嫩戰場上呆了40天,本來我只是一個20來歲的小孩子,突然被帶到一個極端的環境中。然後人類的本能就開始掌控理智。因為怕死,所以我們就呆在坦克裏不出來。因為受到了刺激,所以我們就拼命朝外面開火。因為是在戰場上,所以我當時想的就是如何活下來,如何從這種環境裏逃出來。現在看來,戰爭是一種惡魔一樣的東西,它能喚醒你心裏的魔鬼。”
【拍攝的難題】
雖然戰爭已經結束了,但是戰爭的夢魘卻留在了馬斯•舒姆裏克的體內。他說:“在戰爭接受的7、8年後我開始寫作這個故事,但是每當我提筆的時候就能聞到一股人肉燒焦的味道。我不想被這種感覺折磨,於是就放棄而來。兩年前,我覺得我一定要做點什麼,因為我已經浪費了25年時間。我必須要把這個東西寫出來,因為在戰場上我已經失去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我早就一無所有了。奇怪的是這次,當我拿起筆,那種人肉燒焦的味道就不再有了。”
影片的大部分鏡頭都發生在幽閉、狹窄的坦克內部,面向外界的唯一出口就是有一個十字準星的瞄準鏡。在這麼狹小的空間內拍攝戰爭的確是一項“創舉”。當馬斯•舒姆裏克向自己的朋友闡述了自己的拍攝手法後,他的朋友無一例外地表示的反對,有的人認為在坦克裏拍戰爭是不可能的;有的人認為用第一人稱視角拍電影只是一種可笑的噱頭;還有人說馬斯•舒姆裏克這麼做只會讓他失去觀眾。但是馬斯•舒姆裏克卻堅持了自己的做法,而結果也令人滿意。
他說:“作為一個導演,可以選擇不同的視角和技巧來表現戰爭。無論是什麼樣的拍攝手法所表現出的都不是士兵看到的戰爭。而我就想用這種方法來展示我看到的戰爭。這種做法讓我吃盡了苦頭,因為會出現很多預想不到的困難。比如說我沒有辦法用長鏡頭拍攝;因為空間太小,所有人物的鏡頭都是特寫;而在坦克內部,我時時刻刻都在做統籌安排,比如攝影機怎麼放,話筒怎麼擺等等。當然,最終的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也達到了我的預期。”
花絮
•本片在09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摘得了金獅獎。
•本片是以色列年輕導演馬斯•舒姆裏克的處女作。
•1982年,馬斯•舒姆裏克在黎巴嫩戰場上服役,當時他就是一名坦克兵。本片的故事來源於他的真實的作戰經歷。
•那次戰爭結束後,馬斯•舒姆裏克就沒有再流過眼淚,默默承受著良心和靈魂的重壓。當影片在威尼斯電影節上首映結束,他哭了。
•本片只用了33天的時間便拍攝完畢。
◎片 名 Lebanon
◎年 代 2009
◎國 家 以色列 / 法國 / 英國 / 德國
◎類 別 戰爭 / 劇情
◎語 言 希伯來語
◎片 長 93 Mins
◎導 演 馬斯•舒姆裏克 Maoz Shmulik
◎主 演 蕾芒德•阿姆薩勒姆 Raymond Amsalem
奧斯瑞•科恩 Oshri Cohen
佐漢•斯塔斯 Zohar Shtrauss ....Gamil
邁克爾•默斯諾 Michael Moshonov ....Yigal
Itay Tiran ....Asi
Yoav Donat ....Shmulik
Dudu Tassa
Ashraf Barhom
◎簡 介
影片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確切的說,是來自導演本人的生活經歷。
1982年的一天,黎巴嫩戰場上來了四名年輕的坦克兵,他們獨自駕駛著一輛坦克駛進了一個平民村莊。這四名年輕的士兵沒有任何作戰經驗,甚至連加時坦克也是剛剛學會的。在這個村莊裏,他們的任務是配合地面作戰部隊清除那些看上去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恐怖分子。
他們的指揮官是賈米利,在他的指揮下,這次行動的要點是“快速、簡單”。然而當坦克進入村莊那一刻起,這次的任務就不那麼簡單了。他們和地面部隊失去了聯繫,毫無作戰經驗的坦克兵們像是無頭蒼蠅一樣亂跑亂撞。一次簡單的軍事任務也就變成了屠殺。
一句話評論
《黎巴嫩》也許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反英雄主義的電影。
——《好萊塢報導》
人物缺少感情而對白設置過於重視功能性,難以讓觀眾投入感情,“最終導致《黎巴嫩》只能成為一部合格的室內電影試驗品而非出色的商業片。”
——《綜藝》
幕後製作
【不是戰爭片】
近幾年,隨著巴以局勢的緩和,以色列國內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反應巴以戰爭的電影。從《和巴什爾跳華爾滋》在金球獎上拿下最佳外語片獎開始,反應巴以戰爭的以色列電影登上了大銀幕。2009年,一部叫做《黎巴嫩》的影片來到了威尼斯,撼動了世界。雖然影片著力描寫的是戰爭中的一段故事,但是導演本人卻不是很贊成“戰爭片”的稱呼。在這個只拍過一部電影的導演看來,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個人成長史。
馬斯•舒姆裏克說:“說實在的,《黎巴嫩》這個片名會給他人一種錯誤的印象。好像我的電影是全世界都能找到共性的,似乎發生在黎巴嫩的那場戰爭中的那件事情在全世界各地都會發生,其實並不是這樣。因為我參與過這場戰爭,所以影片裏的表達是我私人化的故事,和其他的戰爭或者是政治都沒有關係。這是我個人的成長經歷,我把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寫進劇本,拍成電影。這是我個人的成長史,和別的東西沒有關係。我在黎巴嫩戰場上呆了40天,本來我只是一個20來歲的小孩子,突然被帶到一個極端的環境中。然後人類的本能就開始掌控理智。因為怕死,所以我們就呆在坦克裏不出來。因為受到了刺激,所以我們就拼命朝外面開火。因為是在戰場上,所以我當時想的就是如何活下來,如何從這種環境裏逃出來。現在看來,戰爭是一種惡魔一樣的東西,它能喚醒你心裏的魔鬼。”
【拍攝的難題】
雖然戰爭已經結束了,但是戰爭的夢魘卻留在了馬斯•舒姆裏克的體內。他說:“在戰爭接受的7、8年後我開始寫作這個故事,但是每當我提筆的時候就能聞到一股人肉燒焦的味道。我不想被這種感覺折磨,於是就放棄而來。兩年前,我覺得我一定要做點什麼,因為我已經浪費了25年時間。我必須要把這個東西寫出來,因為在戰場上我已經失去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我早就一無所有了。奇怪的是這次,當我拿起筆,那種人肉燒焦的味道就不再有了。”
影片的大部分鏡頭都發生在幽閉、狹窄的坦克內部,面向外界的唯一出口就是有一個十字準星的瞄準鏡。在這麼狹小的空間內拍攝戰爭的確是一項“創舉”。當馬斯•舒姆裏克向自己的朋友闡述了自己的拍攝手法後,他的朋友無一例外地表示的反對,有的人認為在坦克裏拍戰爭是不可能的;有的人認為用第一人稱視角拍電影只是一種可笑的噱頭;還有人說馬斯•舒姆裏克這麼做只會讓他失去觀眾。但是馬斯•舒姆裏克卻堅持了自己的做法,而結果也令人滿意。
他說:“作為一個導演,可以選擇不同的視角和技巧來表現戰爭。無論是什麼樣的拍攝手法所表現出的都不是士兵看到的戰爭。而我就想用這種方法來展示我看到的戰爭。這種做法讓我吃盡了苦頭,因為會出現很多預想不到的困難。比如說我沒有辦法用長鏡頭拍攝;因為空間太小,所有人物的鏡頭都是特寫;而在坦克內部,我時時刻刻都在做統籌安排,比如攝影機怎麼放,話筒怎麼擺等等。當然,最終的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也達到了我的預期。”
花絮
•本片在09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摘得了金獅獎。
•本片是以色列年輕導演馬斯•舒姆裏克的處女作。
•1982年,馬斯•舒姆裏克在黎巴嫩戰場上服役,當時他就是一名坦克兵。本片的故事來源於他的真實的作戰經歷。
•那次戰爭結束後,馬斯•舒姆裏克就沒有再流過眼淚,默默承受著良心和靈魂的重壓。當影片在威尼斯電影節上首映結束,他哭了。
•本片只用了33天的時間便拍攝完畢。
上一篇:大獄言家
下一篇:交響情人夢 最終樂章 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