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做對了兩件事
馮建三
世界各國政府的財政惡化不是新聞,甚至,富人逆反常態,主動請纓而公開勸諫官員加稅,略解政府燃眉之急,舒緩貧困差距造成的惡果,也時有所聞。但奇怪的是,大多數政府置若罔聞,完全不願意善用時機,一點沒有從善如流改革稅制的打算。前幾年張忠謀說了,但李述德部長完全沒有感應,他倒是老實以對:任內加稅,不幹。兩年前德國也有44位富豪發起「富人贊成富人稅」運動,本月初再有知名搖滾歌手哈根(Marius Muller-Westernhagen)、物流大亨奧托(Michael Otto)等人呼籲府提高富人的稅賦,還是沒有成果。
可喜的是,十九日,美國總統總算提出新的富人最低稅率,歐巴馬說,「股神」巴菲特大聲疾呼富人多繳稅,已有許多次,這次新稅因此可以稱作「巴菲特稅」,全美0.3%的納稅人(45萬人)可望各盡所能,回饋社會。巴菲特八月撰文,表示稅法優惠投資所得,以致「我和我那些超富朋友」的稅率,太低。2010年巴菲特的實質稅率是17.4%,他的員工平均稅率是36%。
「巴菲特稅」見報的同一天,早在今年六月已經由美國國會通過的《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也在全球傳媒再次露臉。依據該法,美國稅局將與全球金融機構簽訂合約,從2013年7月起,海外金融機構必須告知其客戶是否為存款超過50或100萬的美國人,藉此美國政府才能對這些逃稅海外的國人,課徵稅款。各國不簽合約的金融公司,其所得來自美利堅者,美國將課以三成所得稅。
許多金融人士大罵,指山姆大叔這個要求簡直就是「流氓霸道」。但美國官員說的好:「如果這些都是你們國家的納稅人,我們想,你們也會這麼做。」確實,有錢繳稅,天經地義,逃稅而特別是富人有錢卻偏要逃稅,顯然有背公平正義,必然破壞人民的團結與休戚與共的心理。
但是,台北輿論的反應,值得玩味。蘋果日報獨漏這則新聞,月前它對巴非特稅也絕口不提,看來,2008年該報業主捐款大力提倡減稅,事出有因。蘋果假使只肯刊登「記者化身酒女實錄」,那太可惜了,應該也調查報導逃稅漏稅的「盛況」。
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對《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是報導了,但篇幅不大。聯合報對這則新聞最重視,不但現身頭版,三版另有數則配合。不過,這些文字雖然也引述了美國政府的看法,但更多的行文,仍然沒有站穩「不能逃稅」的立場。因此,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標題與導言:「美霸道查稅 掐住金融機構」、「銀行業不滿:侵犯自主」,「美國政府要求全球廿萬家金融機構充當『眼線』、『抓耙子』」。何以是霸道,而不是公道呢?何以是掐住,而不是循循善誘、提供改過自新的機會呢?何以是侵犯自主,而不是糾舉不法呢?何以是抓耙子這種負面字眼,而不是大義滅親呢?
語言可能反映了主流價值,或意識形態。不知台灣報紙出現的這些遣詞用字,是因翻譯外電所受的制約,還是編譯在改寫之際,宣洩了自己習焉不察,尾隨金融霸權意識已經許久許久了?假使有朝一日,台灣傳媒在報導這類新聞時,能夠順水推舟,不但主張海外存款理當課稅,又能主張各國政府協同作業,讓公司稅、個人稅也都齊一,避免資本以海外低稅賦為由,威脅罷工(不投資),那就表示我們真是先進國家,我們的傳媒領先群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