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4 17:32:34良醫主編
與食物和平共處(之二)
那個下雨的午後,一個長輩告訴我,他中風出院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吃肉骨茶。若人生愛吃想吃的東西都不能吃,那還有什麼意思?何況他也咨詢了醫生的意見。他是經歷種種健康關卡的人,說的都是親身的經驗和體會。
我覺得,凡事都要通過“體驗”這一關,方能說出事情的深淺。比如我吃煎炸食物少有發熱的情況,因為我總是配大量蔬菜或水果。
我吃炸雞排前,會先買一粒結球生菜或1公斤葡萄(我比較愛吃的水果)。生菜都是生吃或包著雞排一起吃,就像吃韓國烤肉。若買到葡萄,就先吃葡萄再吃雞排。如果沒有買到蔬菜和水果,就買甘蔗水,先用小火稍煮一會才喝,就不會太寒涼。
我獨選生菜,因為生菜含有許多水分,這是天然的清涼劑,非常有效。我吃馬來餐會配Ulam(由各種蔬菜葉瓜果等組成,皆生吃),吃印度餐一定喝“拉茶”(Teh Tarik)……如果我煮酸辣魚,就會選擇蕹菜、油麻(這些菜的特點是寒涼或含有很多水分)或煮蘿蔔湯“中和”一下。
假如我在飲食中暫時無法如意行事,就會增加練瑜伽的時間,時間不多就只練“拜日式”,有時間就練1小時。不然,我也會增長走路的時間和次數,故意把車子泊在遠處或在聆聽新聞時,在客廳走來走去。
中醫學強調:脾胃喜溫不喜寒濕,因此人們應多吃溫性食物。美食家則說,有些飲食的確要有“冰塊”作鎮,才能引出美味,例如冰凍豆蔻汁就較溫熱豆蔻汁來得“順喉順意”。究竟該不該喝冰水,見仁見智。
我有個好朋友愛喝冰飲,但他一定按時練氣功,把體內的寒氣排出來。這是“貪吃”的同時必須要做的功課,不可偷懶。因此,不難發現,喜喝冰水的人的健康各有不同層次。這和個人有沒有盡本份,而非食物好壞有密切關係。
黃秀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