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03 14:19:06阿嵐

我在家

這些天 老覺得喉嚨發癢
想對內心的自己說幾句話
因為我對外面說了太多話
多到讓我快忘了自己是誰
面具戴久了會黏在皮膚上
脫不下來

昨天 看著鄭進一的電視訪問 聽著Avril的青春搖滾
今天 聽著莫文蔚的狂野性感 看著龍應台的熱情批判
突然有了許多想法

記得我們曾討論過的 "外省人與閩南人的差異" ?
想起你那時對我說 "我們之間的差異 要說是外省與閩南 倒不如說是台北與豐原"
呵呵 一句令我有些驚艷的話
Maybe!

你知道
龍應台是我從高中時代就深愛的評論家
很感謝那時的國文老師鄭玲玲
因為她給了我一絲新鮮空氣
讓我能稍稍脫離女中腐臭八股的氣氛 得以喘息
這大概是我在綠色城堡中唯一的美好回憶吧

依舊記得那次的讀書心得報告
我挑了龍應台的"人在歐洲"
慷慨激昂地站在台上告訴同學們
這本書是如何感動與鼓舞著我
那一刻 我感受到自己活著

今天又隨手翻開"我的不安"這本書
心情的激盪仍在
看到她說自己在浪跡天涯二十年後
竟然仍被舒國治認定是個"南部來的女孩"時
我不禁想起
前陣子曾問過定居台北超過二十年的三叔 "你覺得自己是台北人還是台中人?"
三叔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是台中人" 那時我所感受到的的驚訝

自己的親人都是如此思念家鄉
即使台北與豐原只需兩小時車程
又怎能對那些十七八歲就迫於戰亂無奈而與親人永隔兩岸的抗戰老兵們 多所責難呢?
一句 "住在這片土地上 就該愛台灣" 的簡單論述
就能將他們過去的顛沛流離一筆勾消嗎?
怎能如此不尊重他人的記憶呢?

Identity 曾經是我的夢魘
在思索許久仍一團亂後我選擇逃避
逃到一個充滿數字遊戲的領域
這個世界存在的客觀標準讓我很有安全感
因為我無須處理"我是誰 你是誰 我們又是誰"這個主觀又難解的課題

闔上龍應台的書
我有些釋然

如果有機會 很想問問她
對今日台灣的南北差距有什麼看法呢?
如果有機會 更想告訴她
做為台灣的年青人
我心中對Identity的定義是
"尊重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記憶 不管它是不是個共同記憶 我們都該對它負責"
台灣應該是適合所有人生存的地方
不只是你 我

It's for us ! 我們的家

因為你
我要求自己用"閩南語"取代"台語"這個詞 不希望它霸佔了台灣唯一方言的位置
如果不是你
我不會知道烤麩這麼好吃

有你在的地方就是家

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