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是延禍子孫的綠電
綠電這名詞,在世界開始觀注全球暖化問題,及推行碳交易之後,成為一個受觀注的議題。二氧化碳,只是其中一種環境汚染來源。其它的汚染未課稅,如塑化對海洋的汚染,似乎就只是若有若無的道德性議題。
只看碳排放,核能是綠電。但若看發電後的產出物,卻是人類無法處理的輻射汚染。出了事,就要世世代代吃核食。核能發電,只是令另一種快速致命的環境污染。
只看碳排的問題案例,還有車。以整體環境影響來審視電動車,它實際是儲能,無法自己產電能,只解決城市內空汚的問題。以後要建更多電廠,電廠決定電動車是否為綠能車。電池最貴,但壽命如同行動電話電池,遠不如現代的引擎。電池從原料、製作、丟棄和回收處理都是化學製程,普及後馬上是另一種環境汚染問題。
任何一種發電廠,都有環境上的問題。沒人想被劃入水源區管制,沒人想吸髒空氣,沒人想打開窗,看見天際線變成一支支大風車。
發電的成本不止是電廠的建價和維護成本,還有當地環境的問題,環境問題不應是電場及政府以不成比例的金額,補貼所在地了事。這是公共財和外部性問題,用電的人不會負責任。
每一種發電方式,都應比照碳排,建立對區域環境影響的價格。只要會使用非居住區域的電,就要額外支付附加費用。特定縣市不想要火力發電廠,那就建核電廠,什麼都不想建,只想用電,那就是按用電量向外縣市支付環境汚染成本。
以核能為例,需支付的費用,至少要足以建立處理像日本福島意外的基金。
台灣人不想吃核食,但想要核電,但一般人,又無法像企業大老闆有事可以遠赴國外。就像過往河流汚染,部分人享受經濟成果,但全部的人承擔汚染。少數族群的蘭嶼,活該倒霉。
台灣認為核安沒問題的人士,多是一群作不出核子反應爐的嘴皮子專家。台灣的狹小,幾乎劃不出一個核子意外安全區域。
核安和空汚最後成了政治問題,一面要核電,一面要拒核食,充滿矛盾的政治操作。有誰真在乎別人家的環境汚染?垃圾我要丟,垃圾處理廠不要在我家後院。只要操作區隔作的好,就能在特定區域取贏得選票。
環保問題一定會有,大家都要用電吃飯,沒人想忍受像環保人士近乎潔癖的主張。沒人想吃毒飯,雖然是別人家的鎘汚染,難保有一天不會吃買到毒米。一個負責的地方政府,是先去提出當地要如何自己發電,而不是只喊不想要電廠。
核能,在一次地震後,台灣成了一個真正的鬼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