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22 14:32:51威利
大學評鑑:評賤?貧賤?
2003.10.21 中國時報
議評鑑
龔鵬程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3102100200,00.html
報端斗大標題,寫著「長庚竄起,政大暴跌」,令人悚然。原來是教育部公布了評比結果,形成了排行榜。在排名中居第一位的陽明大學校長十分快慰,強調教育部這次做的評比「全國沒半個人敢講話」,非常公正。
十分不幸,全國不是沒人敢講話,而是一片罵聲。因為固然大學需要評鑑,但評鑑卻不該是這麼做的。
第一、大學的評鑑涉及廣泛因此需要由許多面向、以許多指標來綜合評比,切忌以單一標準為衡斷依據。這次只以教師發表論文數來排序,當然不妥。論文發表得多,教學也一樣好嗎?做研究是反饋到教學活動中去了,還是妨礙了?是增強了學生的研究能力,抑或剝削了學生的腦力與勞力?是追逐著個人名望,還是提升了整個學術社群的發展?這些,都不是一個數字就能說明實況的,數量越多,有時反而顯示那個學校越糟。何況,僅就研究來說,這次只統計了科學引文索引、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工程索引。大學裡的研究,遠非這幾項索引所能涵蓋。故若換個計算方法,例如統計每校平均教師研究件數、獲得獎補助或委託研究之金額等,情況就會與現在大大不同。是以採用這樣的標準,來遽爾斷定大學的優劣,極不公平,對社會大眾,更是嚴重的誤導。
其次,我們要知道那據以為標準的SCI(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SSCI(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EI(工程索引資料庫)又真足以為衡準嗎?依此為標準,不用說,一定是工程、科技、醫學類科領先。人文社會學科的學校,則大大吃虧。政大為什麼排名下掉,為什麼長庚、陽明、高雄醫大、台北科大名列前茅,都與這項據以評比的標準有關。教育部官員曾對評比結果,說了些難聽的話。例如說技職學校居然比許多大學還好啦,那些沒有論文上SCI、SSCI的師範院校教授都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了。這些話,一般社會人士搞不清楚SCI、SSCI是怎麼回事,說說也就罷了,職司高等教育者,竟也弄不清情況,迷信SCI、SSCI、EI,才真是匪夷所思哩!
三、SCI、SSCI、EI這些索引數據背後蘊涵著一個更大的意識迷思,那是什麼呢?就是這些論文基本上必須以英文寫作,登刊上所謂「國際性學術期刊」,才較有可能被計算進去。可是,許多人文學科,重要的不是期刊論文,而是專著;許多研究領域或學科,自成格局,非「國際性學術期刊」所能衡定其價值。在那些所謂國際性期刊上用英文發表的文章,老實說,在某些領域是被嗤之以鼻或舉為笑柄的,可是教育部及與英美世界文化依賴關係較深的主流學術群體,卻奉此為圭臬,以之為判準,這不是很奇怪嗎?
在這樣的事件背後,顯示了我們目前大學中正存在著一種虛矯的風氣,學校彷彿明星般,要在宣傳看板上爭排名。其實排名本非評鑑之目的,學校好不好主要也是依設校之理念來看的,並不存在一個通用的評鑑標準。一所學校若能完足它原先所楬櫫的理想,越辦越好,它就越值得鼓勵,而不必與別人爭排名、鬥閑氣。此乃辦學之正途。可是,現在教育部卻為了建立「退場機制」而橫生枝節,強將大象貓兔等性質各異者,併在一塊兒論強弱說短長,用的又是一種仰求於外卻非得之於己的標準,豈非治絲益棼乎?聞此虛妄之評鑑,竟不禁色然而喜之大學,則不自知其可羞也。
議評鑑
龔鵬程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3102100200,00.html
報端斗大標題,寫著「長庚竄起,政大暴跌」,令人悚然。原來是教育部公布了評比結果,形成了排行榜。在排名中居第一位的陽明大學校長十分快慰,強調教育部這次做的評比「全國沒半個人敢講話」,非常公正。
十分不幸,全國不是沒人敢講話,而是一片罵聲。因為固然大學需要評鑑,但評鑑卻不該是這麼做的。
第一、大學的評鑑涉及廣泛因此需要由許多面向、以許多指標來綜合評比,切忌以單一標準為衡斷依據。這次只以教師發表論文數來排序,當然不妥。論文發表得多,教學也一樣好嗎?做研究是反饋到教學活動中去了,還是妨礙了?是增強了學生的研究能力,抑或剝削了學生的腦力與勞力?是追逐著個人名望,還是提升了整個學術社群的發展?這些,都不是一個數字就能說明實況的,數量越多,有時反而顯示那個學校越糟。何況,僅就研究來說,這次只統計了科學引文索引、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工程索引。大學裡的研究,遠非這幾項索引所能涵蓋。故若換個計算方法,例如統計每校平均教師研究件數、獲得獎補助或委託研究之金額等,情況就會與現在大大不同。是以採用這樣的標準,來遽爾斷定大學的優劣,極不公平,對社會大眾,更是嚴重的誤導。
其次,我們要知道那據以為標準的SCI(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SSCI(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EI(工程索引資料庫)又真足以為衡準嗎?依此為標準,不用說,一定是工程、科技、醫學類科領先。人文社會學科的學校,則大大吃虧。政大為什麼排名下掉,為什麼長庚、陽明、高雄醫大、台北科大名列前茅,都與這項據以評比的標準有關。教育部官員曾對評比結果,說了些難聽的話。例如說技職學校居然比許多大學還好啦,那些沒有論文上SCI、SSCI的師範院校教授都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了。這些話,一般社會人士搞不清楚SCI、SSCI是怎麼回事,說說也就罷了,職司高等教育者,竟也弄不清情況,迷信SCI、SSCI、EI,才真是匪夷所思哩!
三、SCI、SSCI、EI這些索引數據背後蘊涵著一個更大的意識迷思,那是什麼呢?就是這些論文基本上必須以英文寫作,登刊上所謂「國際性學術期刊」,才較有可能被計算進去。可是,許多人文學科,重要的不是期刊論文,而是專著;許多研究領域或學科,自成格局,非「國際性學術期刊」所能衡定其價值。在那些所謂國際性期刊上用英文發表的文章,老實說,在某些領域是被嗤之以鼻或舉為笑柄的,可是教育部及與英美世界文化依賴關係較深的主流學術群體,卻奉此為圭臬,以之為判準,這不是很奇怪嗎?
在這樣的事件背後,顯示了我們目前大學中正存在著一種虛矯的風氣,學校彷彿明星般,要在宣傳看板上爭排名。其實排名本非評鑑之目的,學校好不好主要也是依設校之理念來看的,並不存在一個通用的評鑑標準。一所學校若能完足它原先所楬櫫的理想,越辦越好,它就越值得鼓勵,而不必與別人爭排名、鬥閑氣。此乃辦學之正途。可是,現在教育部卻為了建立「退場機制」而橫生枝節,強將大象貓兔等性質各異者,併在一塊兒論強弱說短長,用的又是一種仰求於外卻非得之於己的標準,豈非治絲益棼乎?聞此虛妄之評鑑,竟不禁色然而喜之大學,則不自知其可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