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12 10:56:16威利
大學國際化不能只有表面工作
2003.09.09 中國時報
大學如何國際化
◎張瑞雄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3090900215,00.html
貴報日昨舉辦「如何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追求卓越教學與研究品質」座談會,其中有關大學的國際化是重點議題之一。在全球化時代,世界各國各類型的教育機構,全球間的相互競爭和比較日趨激烈,以學術研究、知識傳遞為主的大學院校,當然更要朝國際化努力。
大家都說要國際化,但到底什麼是國際化呢?不少人往往把它等同於與國外大學學生的交換,學者的互訪,學術交流活動等,但這只是一種表象。大學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其根本目的應該是在於培養出在思想、知識、技能,對本國和對世界的瞭解等各方面,在國內和國際上都具有競爭能力的人才,這種人才有獨立思辨及不錯的外語能力,且能了解自我(本土)及他國文化、社會、經濟、政治、環境之間的差異且給予尊重。
其次大學要如何國際化呢?我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一、校長要國際化。校長的國際化包含兩點,一是校長的遴選不應只限於本國的學者,其範圍應擴大至世界各國,例如英國諾丁漢大學聘請原復旦大學校長楊福家教授擔任校長。二是校長本身要有國際觀,要走上國際舞臺,參加各種國際會議,加入國際組織,跟世界其他地方多做交流,這樣整個學校在校長的帶領下也更容易國際化。
二、校園要國際化。包括提昇外籍教授和外籍學生的比例,並提供中外交流的場所和機會,長期的可以聘任外籍教授為專任老師和吸收外國留學生,短期的可以大量增加交換教授和學生的名額且時常舉辦國際會議;另外如外語授課的課程、討論國際大事和時事的課程的增加,校園標示和網頁的國際化等也很重要。
三、心態上要國際化。大學國際化首重老師和學生心態的國際化,即使不用外語授課,老師上課時的討論應想辦法提昇學生的眼界,以國際化全球化的觀點來探討知識的進展,而非只侷限於國內的現況。學生更應利用網際網路的便利性,隨時與世界的發展同步,你研究領域的新知、國際社會的時事、甚至國際名人的軼事等都是我們應該要知道的。
四、從小做起。這包含兩層的涵義,一是從小加強國際化的教育,培養關心國際時事的心態。二是從小地方做起,例如不能外語授課至少教材先國際化,不能歐美則先從亞洲學校彼此交流做起,而且亞洲也有一些不錯的大學,派一個人到歐美取經的錢可以派兩三個人至亞洲觀摩,經濟有效。
和大學國際化息息相關的就是大學競爭力的提昇,但國際化和競爭力並沒有必然的關係,例如哈佛大學將近兩萬名學生中,約有三千五百名國際學生。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也是約兩萬名學生,但有四千兩百位非美國籍的學生。日本東京大學有兩萬八千名學生,其中有兩千一百名國際學生。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或許更國際化一些,但哈佛絕對是較具競爭力的大學,而東京大學可能介於兩者之間。所以說國際化可以說是一個具良好競爭力大學的一個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但國際化絕對會對競爭力的提昇有所幫助,但其幫助不是來自國際化本身,而是來自整體課程的國際化,老師研究的國際化,和校園環境和風氣的國際化所帶來的潛移默化的結果。
大學國際化的工作,現在不做將來就會後悔。但國際化並不只是表面的多開幾門以英文授課的課,多收幾名外國學學生而已,而是要從師生的心態上徹底以國際化的大學自居,關心國際大事,塑造國際化的校園文化和環境。
(作者為東華大學教務長)
大學如何國際化
◎張瑞雄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3090900215,00.html
貴報日昨舉辦「如何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追求卓越教學與研究品質」座談會,其中有關大學的國際化是重點議題之一。在全球化時代,世界各國各類型的教育機構,全球間的相互競爭和比較日趨激烈,以學術研究、知識傳遞為主的大學院校,當然更要朝國際化努力。
大家都說要國際化,但到底什麼是國際化呢?不少人往往把它等同於與國外大學學生的交換,學者的互訪,學術交流活動等,但這只是一種表象。大學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其根本目的應該是在於培養出在思想、知識、技能,對本國和對世界的瞭解等各方面,在國內和國際上都具有競爭能力的人才,這種人才有獨立思辨及不錯的外語能力,且能了解自我(本土)及他國文化、社會、經濟、政治、環境之間的差異且給予尊重。
其次大學要如何國際化呢?我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一、校長要國際化。校長的國際化包含兩點,一是校長的遴選不應只限於本國的學者,其範圍應擴大至世界各國,例如英國諾丁漢大學聘請原復旦大學校長楊福家教授擔任校長。二是校長本身要有國際觀,要走上國際舞臺,參加各種國際會議,加入國際組織,跟世界其他地方多做交流,這樣整個學校在校長的帶領下也更容易國際化。
二、校園要國際化。包括提昇外籍教授和外籍學生的比例,並提供中外交流的場所和機會,長期的可以聘任外籍教授為專任老師和吸收外國留學生,短期的可以大量增加交換教授和學生的名額且時常舉辦國際會議;另外如外語授課的課程、討論國際大事和時事的課程的增加,校園標示和網頁的國際化等也很重要。
三、心態上要國際化。大學國際化首重老師和學生心態的國際化,即使不用外語授課,老師上課時的討論應想辦法提昇學生的眼界,以國際化全球化的觀點來探討知識的進展,而非只侷限於國內的現況。學生更應利用網際網路的便利性,隨時與世界的發展同步,你研究領域的新知、國際社會的時事、甚至國際名人的軼事等都是我們應該要知道的。
四、從小做起。這包含兩層的涵義,一是從小加強國際化的教育,培養關心國際時事的心態。二是從小地方做起,例如不能外語授課至少教材先國際化,不能歐美則先從亞洲學校彼此交流做起,而且亞洲也有一些不錯的大學,派一個人到歐美取經的錢可以派兩三個人至亞洲觀摩,經濟有效。
和大學國際化息息相關的就是大學競爭力的提昇,但國際化和競爭力並沒有必然的關係,例如哈佛大學將近兩萬名學生中,約有三千五百名國際學生。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也是約兩萬名學生,但有四千兩百位非美國籍的學生。日本東京大學有兩萬八千名學生,其中有兩千一百名國際學生。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或許更國際化一些,但哈佛絕對是較具競爭力的大學,而東京大學可能介於兩者之間。所以說國際化可以說是一個具良好競爭力大學的一個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但國際化絕對會對競爭力的提昇有所幫助,但其幫助不是來自國際化本身,而是來自整體課程的國際化,老師研究的國際化,和校園環境和風氣的國際化所帶來的潛移默化的結果。
大學國際化的工作,現在不做將來就會後悔。但國際化並不只是表面的多開幾門以英文授課的課,多收幾名外國學學生而已,而是要從師生的心態上徹底以國際化的大學自居,關心國際大事,塑造國際化的校園文化和環境。
(作者為東華大學教務長)